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正月十三的習俗

正月十三的習俗

正月十三的習俗

正月十三的習俗

正月十三開始上燈,正月十八落燈,有「十三、十四神看燈,十五、十六人看燈,十七、十八鬼看燈」之說,並有「上燈圓子落燈面」之舉,即正月十三上燈之日吃圓子,正月十八落燈之日吃麵條。

城隍廟中看燈的人絡繹不絕。明末清初,城中包壯行家做出的彩燈聞名遠近,稱為「包燈」。這天,鄉下尚有出嫁女請娘之俗。傍晚,農家有煨百蟲、放燒火、爆白花之舉。人們還要請坑三姑和灰堆婆婆解答疑難問題。解放後,城市元宵活動以燈會為主,在文化宮、文化館、公園等地設燈景,供群眾觀賞娛樂。

正月十三的習俗

正月十三日河堤上作

(宋·呂本中)

雨著河堤柳著煙,小樓燈火又今年。

東風不與行人便,留滯長亭十里船。



和王推官正月十三日游戒珠寺竹軒詩二首 其一

(宋·慕容彥逢)

誰種篔簹翠掃天,擬將風月度流年。

當軒便是真如境,到岸何須般若船。

正月十三的習俗

正月十三日過鄧師契邂逅伯山在焉師契置酒因成五言四韻

(宋·趙蕃)

竹已連梢種,梅應帶蒂栽。

因留看書帖,更辱倒尊罍。

勝士亦俱集,好懷端為開。

春風不拘束,兩鬢自摧頹。



辛丑正月十三飲南廳

(宋·鄭剛中)

小槽瀝瀝流香乳,玉壺注入金鸚鵡。

甘脆鋪陳薦餚俎,環爐數客不停舉。

酒酣耳熱燈前舞,呼嗚不作兒女語。

未到山頹且撐拄,窗外濛濛正春雨。



正月十三日

(宋·韓淲)

南山春雪未全消,路並浮梁步石橋。

深綠漸歸高柳葉,淺紅初上小梅梢。

峭寒寺院鐘聲起,昏暮人家燭影搖。

一夜東風吹酒醒,夢回花月是元宵。



正月十三日

(宋末元初·文天祥)

去年今日遁崖山,望見龍舟咫尺間。

海上樓台俄已變,河陽車駕不須還。

可憐羝乳煙橫塞,空想鵑啼月掩關。

人世流光忽如此,東風吹雪鬢毛班。

正月十三的習俗

鷓鴣天 壽江司馬正月十三

(宋·無名氏)

太華峰頭十丈蓮。春風種種錦城邊。

只緣仙馭來人世,要作鰲頭看上元。

添寶篆,注金船,曲眉環繞侍歌筵。

呼童快秣朝天馬,後夜端門月正圓。


滿江紅 正月十三日。雪中送文安國還朝

(宋·蘇軾)

天豈無情,天也解、多情留客。春向暖、朝來底事,尚飄輕雪。君過春來紆組綬,我應歸去耽泉石。恐異時、杯酒忽(一作復)相思,雲山隔。

浮世事,俱難必。人縱健、頭應白。何辭更一醉,此歡難覓。欲向(一作不用向)佳人訴離恨,淚珠先已凝雙睫。但莫遣、新燕卻來時,音書絕。



本期審核:小樓聽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