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學講話】知己 守己
一個人可分為身、心兩部分。「身」是肉體,每個器官各有其功能,是我們活在這一生中必需的工具。主宰肉體的是「心」,孫中山先生說:「國者人之積,人者心之器」,「心」才是真正的自己。不過「心」有真假,只有向內心深處發掘,才能找到真實的自我。
這個「心」,有太多的區分,不要認錯。人從小到大,接觸到對「心」的描述,多到不可勝計,簡單地說有凡心、聖心,有人心、道心……。
什麼是「凡心」?「凡心」是眾生心,眾生心生滅不停,原本不有。什麼是「道心」?「道心」是真理之心,是原本的心。《大禹謨》上說:「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心」的特色就是具有危險的傾向,而「道心」的特色在於微妙、難明,也由於「道心」微妙,所以才不容易發現、證得。
「人心惟危」,大多數人都具有一種毀滅的傾向,人心所含有的佔有、支配、嫉妒、憤恨、抱怨、不滿、懷疑……,都蘊含著破壞、毀滅的傾向。人的自我我欲,對欲的追求,不僅會迷失自己,也會走上毀滅之途。
今天的社會,其所以會這麼混亂,正反映出人慾的泛濫、自私。私慾的泛濫,正由於大多數人不肯守分——不耕耘只要收穫,不努力只想成功,不付出硬要獲得,所以才形成今日社會的險象環生。這樣下去,豈不人人自危,這不是「人心惟危」的毀滅傾向,是什麼?
我們要找自己真正的心,就要從原本的心去發掘,溯從嬰兒、託兒所、幼兒園、小學、中學……成長的過程里都是根塵相對,眼睛看東西就把它錄影,耳朵聽聲音就把它錄音,六根對六塵不斷採集、累積下來,「眼耳鼻舌身意」接觸「色聲香味觸法」,根塵相對所吸收的六種塵垢,交織散落到我們心的表層,就形成了表層意識的分別心,這表層意識原本不有。《心經》上講:「生命的原態,原本是無眼、耳、鼻、舌、身、意的;存在的實相,原本是無色、聲、香、味、觸、法的。」明白這一點,就會知道這個能分別的心,並非心的原態,不是真實原本的自己。
俗語說:「無風不起浪」,如果沒有一塊畫布,如何能構成一幅畫面呢?表層意識是一幅畫面,本心如同畫布;如果說脫離這個表層意識,就沒有真實的心,那是斷見。如果我們能認清、整理,並借著表層意識尋回自己那真實原本的心,「摩訶般若」就會發露,心的覺受就會提升,「瞬有存、息有養」地把這種正受繼續保持住,動靜不失,就是禪者正行的「保任」。從此以後,不管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保持、管帶住這種心態,才是真正的「守己」。
(選自 耕雲導師禪學講話《安分守己》)
行亦禪,坐亦禪,
語默動靜體安然
——感恩您的閱讀!——
如果您生活或修行上有任何問題,
可在本公眾號回復文字或語音信息,
後台會有專人回復參考方案,
願與您砥礪共進!
安祥禪叢書由浙江奉化佛教協會免費提供:
安祥禪
TAG:安祥禪學術研究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