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方山子傳》:俯仰之間,增減兩存

《方山子傳》:俯仰之間,增減兩存

俯仰之間,增減兩存

——用語境連線解讀《方山子傳》中的一句話

方山子為什麼「俯而不答,仰而笑」?要解答這個疑問,就必須從這句話進入方山子的內心世界。下面,我們就用「連連看」來試試,也就是藉助連線來勾連上下文,然後得出綜合分析。

比較難理解的是「俯而不答」。眼前的蘇軾「謫居」,曾經的方山子「不遇」,不妨將這兩個詞語聯繫在一起分析。「俯」可能是在消化一種情緒。

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

蘇軾的「謫居」,很可能勾起了方山子的「不遇」經歷。因此,在這一秒,他可能正忙著處理爬出來的記憶,還來不及對蘇軾做出回應。也就是說,「不答」是「不及答」。

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

方山子不是已經有「得」了嗎?怎麼還會念起過去?請注意文本,他「皆棄不取」的是「勛閥」、「富樂」,而非「不遇」的記憶。而「前十有九年」的相遇,更是說明蘇軾不相信方山子完全放下了過去的用世之心。

精悍之色猶見於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

騎射可見其「悍」,論兵可見其「精」,十九年前,這種「精悍」還能表現在神色中。那十九年後呢?很可能,「精悍之色」從「猶見於眉間」,變成「偶見於眉間」。何時「偶見」?很可能就是「謫居」遇見「不遇」的時候。因此,「俯」也可能是一種掩飾,隱士的自尊不想讓人看見用世之心。

或許,「不答」還是一種無措:在一瞬間,「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方山子,不知道該如何安慰蘇軾。不過,這種無措是暫時的,隨著「仰而笑」,方山子也就找到的安慰的方法,不是語言是行動——「呼余宿其家」。

「仰而笑」比較好理解。這說明了方山子洒脫遁世的心理日漸成為主流。

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從「妻子奴婢」這個側面,可知這家的主人一定也是安貧樂道、自得其樂的。

方山子儻見之歟?

方山子可能見過那些「不可得而見」的「異人」,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方山子可能已經開悟得道了。

要是從正面看,方山子並不屑於靠「世有勛閥」來「得官」。他「自謂一世豪士」,要的是「馳騁當世」,而非尸位素餐。他不是為了官位而「折節讀書」,而是為了事業而考科舉。因此,面對蘇軾的「謫居」,方山子會「俯而不答」——同情其懷才不遇的一面,卻更會「仰而笑」,無視其官爵榮辱的一面。

總之,俯仰之間,豪士之謂退而未盡,隱士之心增而未滿。

(本公眾號與本書理念想通,內容不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念念不忘,百年張一
《吐槽大會》毛不易犀利吐槽,是誰在裝逼?好特么刺眼!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