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觀眾為什麼買印度神片的賬?

中國觀眾為什麼買印度神片的賬?

文 | 曹米糯

《神秘巨星》散場後,有觀眾說「這片子太好看了,從頭哭到尾」,我當時很想衝上去跟她理論一番,電影好不好和觀眾哭不哭,到底有什麼關係?因為掉了幾滴眼淚便無視全片的浮誇、刻意、俗套以及MV一般的注水劇情,這樣的「高分」是經不起推敲的。

然而「好到讓人哭」又真的奏效,從《摔跤吧!爸爸》到《神秘巨星》,「淚目」無疑是票房奇蹟的重要因素之一,有鑒於此,國內引進方也越來越看重寶萊塢出品,這不,又一部印度神片《小蘿莉的神猴大叔》即將在元宵節登陸內地院線。其實這是一部2015年的陳年之作,網上早有資源,能否再創票房佳績我不知道,但豆瓣7萬7千多的參評人數、8.6的綜合評分,已然證明了寶萊塢的又一次勝利。

▲《小蘿莉的神猴大叔》海報

我對印度電影了解有限,他們當然不乏永留青史之作,比如薩蒂亞吉特·雷伊執導的現實主義經典《阿普三部曲》,但別怪我潑冷水,近些年席捲中國的《三傻大鬧寶萊塢》《PK》《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還有《小蘿莉的神猴大叔》,都遠遠未及《阿普三部曲》的高度。

不過話又說回來,在寶萊塢類型片的橫向坐標上,《小蘿莉的神猴大叔》已經走得「相當遠」了,它跨宗教、跨文化、跨民族,甚至跨越了國家概念,而且這兩個國家(印度與巴基斯坦)還是「世仇」關係。試想一下,假如現在有一個中國團隊,製作了一部中國人與日本人互幫互助、互包互容、團結和睦一家親的電影,中國觀眾會作何反應?

我們生活在一個堅決抵制西方價值觀卻又將西方共產主義理論視為絕對真理的、擁有蜜汁自信卻連最基本的公民權利都無從談起的神奇國度。這種精分在電影市場上的表現則是,觀眾既嫌厭歌功頌德,又不願接受批判與寫實。所以,印度神片受歡迎的原因呼之欲出了,它們幾乎完美地填補了「歌頌與批判」之間的巨大缺口。

▲《小蘿莉的神猴大叔》講述的是一位巴基斯坦小姑娘與一位印度大叔的奇異旅程。

說得再具體一點:第一,中印兩國的現狀接近、社會問題類似,印度神片對中國觀眾而言很容易產生強烈的代入感(甚至優越感)。比如:《三傻》中涉及的教育問題,應試啦、功利啦、階層啦,幾乎與中國社會一模一樣;《PK》中涉及的信仰問題,傳統與現代啦、迷信與科學啦,也都一一應對著中國的現實;《摔跤》《巨星》中涉及的女性權益問題,中國也沒有比印度好到哪裡去;《小蘿莉的神猴大叔》中涉及的拐賣兒童問題、門不當戶不對的戀愛關係、宣揚仇恨的新聞媒體、執法機關的權力濫用等等,也極易令中國觀眾產生共鳴。

相比之下,歐美社會題材距離我們則要遠得多。比如與《神秘巨星》同期上映的《奇蹟男孩》,口碑明顯高過前者,票房卻望塵莫及。這其中的部分原因在於,《奇蹟男孩》關注的是罕見病群體,在重男輕女的頑疾、普通兒童的權益都尚未得到根本解決的中國,你覺得罕見病被優先關注的可能性會有多高?

▲單純的小姑娘與看似「蠢鈍」的大叔,都是紛紛複雜的人世之間「美好」的象徵。

第二,寶萊塢精於情緒渲染,催淚技巧駕輕就熟。《三傻》談友情,《摔跤》談父愛,《巨星》談母愛,《小蘿莉的神猴大叔》談不是血緣勝似血緣的人間大愛。在這些作品中,主創團隊會想盡一切辦法鋪墊感情戲,然後在高潮部分以浮誇的劇情、飽滿的配樂將人物情感推向極致。即便你猜到故事的走向甚至結局,都很難跳脫這種設計得密不透風的情感包圍圈,說白了,人家的目的就是要你哭!

中國也有這樣的電影,比如《芳華》,也用上了「感動中國」的劇情與央視春晚的配樂,最終令觀者情難「自控」,甚至沒有時間多去思考一下價值觀的問題。相比之下,寶萊塢因為少了「政治因素」的左右,而且普遍以個人(而不是家國)感受為先,情感表達往往更純粹更直接。對於見慣了情感綁架的中國觀眾而言,無論印度神片中的感情戲再怎樣濃烈,都顯然是小巫見大巫,這反而促成了印度電影的「真實與親切」。

▲歌舞,是印度神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第三,娛樂性更是寶萊塢的強項。在印度,電影是非常重要的娛樂消遣方式,為了滿足大眾需求,寶萊塢一早便效仿好萊塢,走出了一條商業類型片的康庄大道。動作、喜劇、歌舞都是大眾喜聞樂見的電影元素,尤其是歌舞,在多民族、多信仰、階層與貧富落差巨大的印度,成為了一種幾乎可以被所有人接受的「通用語言」,也成為了一種可以彌合社會矛盾與分歧的「藝術粘合劑」。

不過話分兩頭,也正是因為娛樂性,為了迎合更多觀眾、避免冒犯某一群體,印度電影的矛頭指嚮往往都是極端、個別的反派形象,結尾則普遍採用歡歡喜喜的大團圓模式,對社會問題的揭露與反思大多時候都未能更進一步,說難聽一點,就是「避重就輕」。

以《神秘巨星》為例,我之前已經說過,雖然女性爭取權利的主題由《摔跤》中的「被動」升級為「主動」,高潮的「公開脫掉黑紗」也極具意義,但全片真正的反面形象只有「惡父」一人,家庭之外更為普遍的男尊女卑現象幾乎統統被忽略或者淡化,也就是說,《神秘巨星》將女性對傳統、對社會、對時代的反抗簡化成了對一個男人的反抗,這樣的「爭取平權」與真正的「爭取平權」實在相差太遠。比較而言,《小蘿莉的神猴大叔》還是要大膽且高明一點點。儘管整個故事不切實際地宛若成人童話,但主創正面挑戰官方話語權,以民間立場倡導多元、包容、和解,無論如何還是走到了時代的前端。

▲國界、關卡、鐵絲網在「人間大愛」面前毫無意義。

說來說去,我對近些年湧入中國市場的印度電影的看法依然是「不吹不黑」「有彈有贊」。寶萊塢製作遠遠沒有好到「神化」的地步,但其「貼近社會的視角」「自由的情感表達」「商業與藝術的平衡」等特徵又顯然值得目前的中國電影好好學習。我再說一遍,「歌頌與批判」之間存在著巨大缺口,「創作不自由」與「無心創作」「懶於創作」哪一點更接近中國電影的現狀,大家心知肚明。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永恆與一天 的精彩文章:

給電影人的情書

TAG:永恆與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