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平之戰有何歷史影響?為什麼趙國打不贏秦國?

長平之戰有何歷史影響?為什麼趙國打不贏秦國?

公元前262年,秦國攻打韓國勝利,韓國割讓了上黨給秦國,可是上黨郡郡守私自將上黨獻給了趙國,秦國因此發兵上黨,攻打趙軍。趙孝成王派廉頗出戰,但節節失利,沒能保住上黨。秦軍攻佔上黨後,不放棄攻打趙軍,對趙軍緊追不捨。廉頗率領的趙軍退守到長平,面對秦軍的進攻,堅壁不出。

長平之戰

這是長平之戰最初的歷史背景,秦國和趙國就是因為上黨之爭才有的長平之戰。趙王對廉頗這種躲避的態度很是不喜,他想要趙軍積極進攻,不要害怕秦軍。可無論他在後方怎麼下令,廉頗就是不出兵,還告訴趙王自己這樣做才能保住長平。

趙王怒了,你算老幾,我才是這個國家的王,我的話就是王命,你不得不聽!看在你是老臣的份上,我不和你計較,但是你不能再待在那個位置了,我要用趙括替掉你,看你還怎麼忤逆我!

趙括臨危受命,第一次獨自承擔統帥的重任,告別了家人就趕到了長平。雖然趙王派出趙括有一部分原因是中了秦國的反間計,可是從秦國的反應來看,趙括還是有兩下子的勁敵,否則秦國又何必悄悄更換主將呢?趙括到了長平,就收到了趙王讓他立刻發兵的命令,他查看了周圍的地形,心中已經有了計劃。

趙括劇照

另外,趙括見到秦軍那邊最近的軍事部署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想必也是更換了主將。他將趙營中的很多將領都做了改變,廉頗用人喜歡用勇猛的,但是這類人往往有勇無謀,關鍵時刻會做出錯誤的判斷的,所以他才替換了很多將領。他這樣做雖然沒有錯,但是在趙軍心中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原本他就不熟悉這些將領,又是半路插隊進來的,身為軍營里的老大,還是個沒什麼實戰經驗的毛頭小子,許多人都不服氣。

長平之戰前,趙國和秦國都做了不同的事情,我們先從趙國說起。趙國一開始節節敗退,只好固守在長平不出來;再來,趙王換掉了熟悉秦軍的經驗豐富的老將廉頗,換來了年紀輕輕的少將趙括;趙王在朝廷方面也在考慮外交方面的事情,還沒有開始開打呢,就已經想好了怎麼投降,居然派人到秦國議和;改變對戰策略,換被動固守為主動進攻。

秦國則是做了很多方面的準備,趙國使者來秦國商議求和之事的時候,秦王故意在各國使者面前好好招待了趙國使者,讓其他國家以為秦國和趙國已經議和了,在外交上就使趙國孤立無援,斷絕了一切趙國合縱的可能性;由於廉頗遲遲不出來應戰,秦國方面只好使出反間計,讓人故意將廉頗有異心的事情說給趙王聽,挑撥趙王和廉頗之間的君臣關係;繼續散播謠言,說趙國只有趙奢之子能讓他們害怕,引誘趙王為採取速戰速決的戰法而派出沒有經驗的趙括;聽聞趙王用趙括換了廉頗,秦國這邊也悄悄的換了主將,讓殺神白起來對抗趙括,保證決定性勝利。

白起劇照

從秦趙兩國不同的措施,我們就可以看出來趙國的敗勢。秦國為了打贏你做了這麼多,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反觀趙國,一直在「內鬥」,君臣之間信任度直線下降。內部不穩定,軍心不穩定,這場仗趙國能打贏才是奇了怪了。

再來說說兩個國家的實力問題,趙國雖說進行了「胡服騎射」,強大了軍事,可這變法畢竟比不上秦國的商鞅變法來得深刻和廣泛,那效果自然就沒有秦國的大。更何況,秦國變法多年,已經進入了穩定發展期。從兩軍交戰之初,趙國就打不過秦國了。

長平之戰秦國勝利了,殺死了趙國的四十萬降軍,大大消耗了趙國的國力,從此秦國再無對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平之戰 的精彩文章:

長平之戰後秦國為何沒能一鼓作氣拿下趙國
兵家代表人,與廉頗併名,後人卻對他臭罵

TAG: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