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津支架術第一人劉寅:8個導管室的技術總監

天津支架術第一人劉寅:8個導管室的技術總監

作者:張淑梅

支架,改變了世界對於心梗救治的軌跡,1995年,他和他的師兄第一次用支架救活了33歲的心梗病人,這使天津心臟介入技術躋身全國前列,他也從此踏上了傳奇的「心梗救星」之旅!

22年堅守臨床一線,救治急性心梗和冠心病人無數,最大年齡91歲,被心梗病人奉為「生命的保護神」,他就是天津市胸痛工作組組長、國家衛生部首批冠心病介入診療培訓基地主任、天津市胸科醫院CCU(冠心病危重病房)主任、主任醫師劉寅教授。

圖:劉寅教授

22年前,他開創了天津支架術的歷史

1995年11月,33歲的病人張建剛,因大面積心梗生命垂危,從黃河道醫院轉至天津市胸科醫院心內科,情況危急,可是當時的醫療技術很難解救這個鮮活的生命!只有通過藥物,等待生命逆轉。

儘管1977年瑞士醫生Grunting已經成功完成世界第一例心臟植入手術,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國也開展了這項新技術,但作為直轄市的天津卻遲遲沒能讓這項世界最前沿的救命技術開展起來,主要原因是當年的設備簡陋和人們的不理解、不敢接受。

面對危在旦夕的年輕生命,面對家屬的絕望,劉寅和他的師兄決定用這個世界最先進的技術,在這個年輕病人身上大膽一試,重建生命!說服家屬同意後,劉寅和他的師兄在當時有限的X光等設備條件下,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真的找到了張建剛堵塞了100%的前降支近段血管,將一枚支架架在了堵塞的血管處……

奇蹟發生了,被堵死的血管在支架植入後立刻通暢,張建剛得救了!歷史也這樣創造了!消息不脛而走,病人和家屬喜出望外,參加手術的醫護人員為之振奮,當然也振奮了全市醫療隊伍,尤其是心臟學科的醫師隊伍。

萬事開頭難!轉年做了二、三十例……從此心臟支架技術在天津市推開。如今,僅天津市胸科醫院一年就要做8000多例!經劉寅救治的心梗病人每年也在千人以上。

劉寅回憶張建剛這個難忘的手術,並沒有感慨在天津創造這一歷史的偉大,而是感嘆:「當年的影像、器械……實在是和今天有天壤之別呀!現在通常只需要幾十分鐘!」

「張建剛一直很好,我們一直有聯繫,和我一樣,張建剛也屬虎,今年55歲了……」聊起張建剛,劉寅不像是在說病人,更像是在想念一個老朋友,而且,對於這個老朋友在他親手救治下一直幸福地生活著是那樣的開心和享受。

如今,心臟支架已經家喻戶喻,小小支架已經成為挽救心梗病人生命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奪人性命的心梗,如今因為支架技術的發明而被大大降服。

心內科大夫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從死神手裡搶奪生命,劉寅就這樣,在心梗救治一線,堅守了22年,成為名副其實的救命天使。劉寅常說:「是小小的支架,架起生命的橋樑!」。

「只要有人比你水平高,就必須不停地學」

張建剛被他和師兄成功救治絕非偶然。這與劉寅愛學習、願付出的性格密不可分。

1985年,劉寅從天津醫科大學畢業,本來被分配到該市河西區衛生防病中心,從事他學的預防專業。1987年,臨床醫學把他召喚到天津市胸科醫院心內科。

此時距支架術誕生震驚整個醫學界已過去10年。隨後的8年,是支架術被世界廣為認識並大規模推廣的階段,也是劉寅在門診量巨大的心內科奮力拚搏的8年。他有一雙天生超敏感的手,更關鍵的是他做什麼事情都十分用心,在冠心病臨床治療上積累了深厚的臨床功底,練就了嫻熟過硬的導絲介入技術,具備比別人更強的識別心臟造影的能力,以及敏銳的病位診斷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

面對急難險重的病情,他總能迅速找到正確的方法,讓柔軟、細如髮絲般的導絲,在「漫長」、「遙遠」、細小的心血管內「聽話地行走」至壞血管面前……他得心應手的技術令人嘆為觀止,他對病情的正確判斷和準確入手令人敬佩!也正因此,他被同行尊為「老大」,這也使他常被冠以「天才」的光環。而劉寅卻說:「其實,每一次手術都是挑戰,因為每一個人的個體差異很大,這註定了每一天的工作都是挑戰!」

驚心動魄、爭分奪秒地和死神搶奪生命,還必須穿著幾十斤重的防射線鉛衣,因為只有藉助X光才能看到「內心深處」,才能操縱導絲到達指定的位置。劉寅說,他最長的手術進行了6個多小時。工作特點註定射線無法躲避,但他始終堅守一線。

醫生是一個終生需要學習和不斷實踐的職業,劉寅說,只要有人比你水平高,就必須學,只有不停地學和實幹才能保持領先。目前,我國急性心梗病死率從85%降到了30%,遠超發達國家平均的50%!說起這個,劉寅站了起來,笑了。「生命,是我的追求!」他說。

對於近年始終不絕於耳的「國外早就不用支架了,支架是國外淘汰技術」之說,劉寅作為著名的心血管病專家,非常嚴肅地說:「到今天,支架仍是挽救心梗病人生命最有效的手段,絕非過時,無需質疑。而且支架一直在創新和研發中,從早期的純金屬支架、二代藥物塗層支架,到如今的生物可降解支架也已大規模進入臨床試驗……而且支架的使用壽命是永遠的,並非傳說的只能用幾年」。

8個導管室的技術總監,CCU全科醫護的主心骨

2017年11月17日,記者在胸科醫院導管(手術)室,見證了他過人的技術魅力:眼到、心到、手到!

手術日是按科室排序的,周五是CCU一周的第三個手術日,11月17日,記者一大早趕到醫院,不大的辦公室,二十幾名醫護人員已經磨肩接踵地兩廂站立到了門外,高而瘦的劉寅站在中間,雪白的大褂、淡粉的領帶、瘦瘦的黑褲、尖尖的皮鞋……時尚而優雅!每一個細節都流露出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品味。

灰諧但不失壓力的早交班後,所有醫生進入小辦公室,逐一彙報即將手術的病人情況,劉寅幽默地逐一詢問入院時間、病情,提出術中可能出現的情況。

不長的會議後,全科進入手術狀態,所有醫生通過專用通道進入導管室,記者也被特許進入其中,換上特定服裝,戴上帽子、口罩,悄然坐在屬於CCU的第七導管室的指揮室。

天津市胸科醫院共有8個導管手術室,這裡每天同時進行各種心梗及冠心病介入手術,專門用於重症急救的第九導管室也即將投入使用。病人陸續送來,年輕的王大夫第一個上台,穿上重重的防護服、洗手消毒戴手套……沉著而熟練地將導絲「送入」病人血管,病人的「壞血管」在顯示器下一目了然,很快手術順利完成。

劉寅捧著很有歷史感的「為人民服務」紅字白色搪瓷茶缸,眼睛瞄著顯示器,談笑風生,他說「我最開心的就是看著年輕大夫熟練完成手術」;排好序的病人依次推走送來,患有帕金森症的女病人被送上手術台,緊張使本來不抖的手越抖越厲害,導絲無法進入,劉寅打開話筒幽默地對第二個手術大夫說:「給葯吧,要不,你也抖了」。

47歲的吳某也被推上了手術台。她6年前活動量增加後出現胸背痛,一天前因為靜息也出現胸前區疼痛而收住CCU。連續三個大夫上台卻不見導絲到達指定的血管位置。指揮室空氣有些異樣,剛才還樂呵呵坐在指揮台前的劉寅,不知何時已穿上防護衣進到手術室,他接過同事手中的導絲,顯示器上很快出現了血管圖像!「噢?!早已形成側支(血管堵後自己形成的新血管),老血管被堵得死死的找不到了!」劉寅走出手術室邊脫防護服邊說:「剛才有點懸,時間再長,就有危險了!」

這時,第8導管室大夫跑來求助:「我的病人得旋磨(一種應對複雜冠心的技術)……」顯然,劉寅和他的CCU在忙乎自己科室病人的同時,還要兼顧其他手術室的請教、求助和直接上手操作……

平均四十分鐘一個病人,8個導管室手術有條不紊地進行,一個接一個,很快到了中午,手術室的大夫明顯少了,他們去食堂吃飯了。記者也站起來,可僅僅幾分鐘後,手術又開始了!負責手術記錄的醫生說:「吃飯就5分鐘!病人多,時間不夠用啊!」

如今胸科醫院有一個明文規定:年輕醫生必須在CCU鍛煉後才可以晉陞。劉寅參與了全國多個心血管病中心的臨床和研究,被他培養的心導管醫生分布在天津市及全國很多地方。如今,CCU已經成為天津市胸科醫院乃至整個天津市心梗疑難危重病人的救治中心。胸科醫院的急診中心已是天津市最大的胸痛中心,劉寅帶領的CCU團隊也成為該市急性心梗救治的領軍團隊。

「職業是事業,不是謀生手段」

劉寅是有情懷的醫生。比起他過人的導管技術,更令人欽佩的是他對職業的熱愛和對生命的尊重。

急性心梗合併心源性休克,危重超高齡病人下壁心梗……很多沒人願意進行的手術,他都要全力一搏,因為他知道生命對於一個人是多麼珍貴。2010年5月13日,88歲的老紅軍吳中瑞因急性下壁大面積心肌梗死生命危殆,「464」醫院向劉寅求救。儘管,高齡、重症是手術的禁忌,但他二話沒說,帶著器械趕到醫院,手術成功,老紅軍獲救,後因肺感染繼發腎衰於2013年6月去世。

劉寅的冒險也改寫了天津市心梗救治的記錄。比如,搭橋術後「橋血管」又出問題,因為「橋血管」系再造,並不在正常的解剖位置,因此,找到「問題血管」難上加難,找到後再放入支架更是難得不能再難,可天津市這兩項史無前例的打通橋血管再狹窄、再閉塞的紀錄都是他創造的!據了解,即使今天,這樣的手術也不是所有醫院都能做。

被信任是每一個醫生最渴望的,醫生越被信任他的治療方案越科學,技術發揮也會越出色。

「有我在,你就不會死!」這已被病人和家屬傳成故事。

38歲的女病人黃某突發胸痛,來院就診,誰知一下車就倒在了醫院的地上,心臟驟停,意識喪失!路過的醫生立即實施胸外急救:促其蘇醒,考慮急性廣泛性前壁、高側壁心肌梗死,給予必須的藥物、電除顫、氣管插管……急送CCU,劉寅立即將其送到導管手術室,檢查發現,病人前降支近段100%狹窄!迅速植入一枚支架,病人起死回生!病人抓住劉寅的手「大夫,我還會死嗎?!」劉寅說「有我在,你就不會死了!」

在CCU病區,總能看到老病人給新病人「上課」:別害怕,到劉主任這兒,什麼事兒都不是事兒……

一個急脾氣患者被收在醫院,病情複雜治療棘手,情緒激動要砸病房,劉寅被請來會診,見此情景,劉寅彎下腰在病人耳邊說:「我會盡百分之百的力量,希望咱倆一起到老!……」病人頓時平靜下來,手術順利,康復出院。出院後天天跑醫院,跑了兩個多月,硬是「堵」住了劉寅,非要把自己認為最美的翡翠金鏈子送給他的救命恩人!

他始終把職業當成事業,以醫生的專業技術和良心,給病人制定最科學、最正確的治療方案。而職業精神就是專業精神。

一次,某醫院接他去會診,造影顯示,病人不必放支架,可是約請方認為不放顯得不夠重視,劉寅非常堅定:我只對生命負責,不該放的堅決不放,放了對病人不負責任!

劉寅堅信專業精神加人文關懷一定能為醫生職業贏得信任。他說,該不該放支架?放幾個支架?該做怎樣的手術?是大夫必須憑技術和良心做出的最科學決定,這永遠要經得住考問。

「救一個人是戰術,救更多人是戰略」

國家衛計委向全國發出體現國家救治水平的胸痛中心部署,劉寅作為天津市胸痛工作組組長,在兼顧繁重的門診、手術、學術、授課、會診的同時,儘快建立一張履蓋全市的胸痛中心網,成了他最走心的事。幾經努力,天津市已有25家二級醫院認證了胸痛中心,並在該市衛計委中的領導下,正在形成二級胸痛中心全履蓋。目前這張心梗急救網,已被國家衛計委定為「天津模式」向全國推廣。

病死率代表救治水平,發病率代表預防水平。以建胸痛中心為契機,劉寅更大的夢想是,再建立一張全市心梗防控網,讓更多人知道如何預防心梗、如何急救、如何擺脫死亡,讓全市二級以上醫院都具備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識別和處理,提高全市整體搶救和預防水平。

「病人來一個救一個是醫生的職責,但保護更多人遠離心梗的死亡威脅是我更大的責任,」劉寅說。可以預見,他當年大學學的預防專業,將在這裡派上新用場。

劉寅除了專業並不善於講故事,但說起這兩張「網」卻滔滔不絕。「這樣,今後救的人就更多了!」作為天津市心血管內科介入心臟病學科帶頭人,劉寅說,胸科醫院肩負著學科帶頭的使命,始終瞄準世界前沿的發展,研究、引進更多新技術,使病人遠離災害性後果。

一周三個手術日,每天24小時……劉寅和他的CCU團隊無休止地與各種心梗、冠心病戰鬥著。得了心梗是不幸的,但能被劉寅團隊救治則是幸運的!他們的專業技術和人文情懷,讓越來越多的病人和家屬們相信:醫生真的是上帝派來的天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生匯心血管論壇 的精彩文章:

TAG:醫生匯心血管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