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創新督導評估機制 化解熱點難點問題 全國超八成縣(市、區)義務教育實現基本均衡

創新督導評估機制 化解熱點難點問題 全國超八成縣(市、區)義務教育實現基本均衡

創新督導評估機制 化解熱點難點問題 全國超八成縣(市、區)義務教育實現基本均衡

教育部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局長 何秀超

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是教育督導的使命。為了化解擇校、大班額、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重等熱點問題,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平優質義務教育的需求,2013年國家啟動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以下簡稱縣)督導評估認定工作。五年來,全國教育督導系統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己任,以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己任,立足公平之需、質量之本,堅持督政與督學並重,推動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新的跨越。截至目前,全國有2379個縣義務教育發展實現基本均衡,佔全國總縣數的81%。上海、北京、天津、江蘇、浙江、廣東、福建、吉林、安徽、山東、湖北等11個省(市)整體通過評估認定。

一、督導評估認定取得新拓展

2017年是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攻堅年,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及各級督導部門不斷完善機制,強化力度,以評促建,全國有560個縣通過國家督導評估認定,吉林、安徽、山東、湖北四個省整體通過評估認定。

1.認真做好563個申報縣的核查評估認定工作。2017年,全國共有24個省(區、市)的563個縣申報了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經過認真的材料審核,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對通過審核的560個縣進行了實地督導檢查,同時對吉林、安徽、山東、湖北四省70個已通過認定的縣進行了複檢。在核查認定中,緊緊抓住監督政府履職這一關鍵,在實地督查中增加陳述答辯環節,要求受檢縣政府主要領導現場脫稿陳述、獨立回答問題;緊緊抓住隨機抽檢學校這一核心,抽取學校覆蓋城鄉,覆蓋義務教育學校各種類別,重點抽取教育事業統計數據反映問題較突出的學校;緊緊抓住突出問題整改這一導向,在督導反饋意見中,更加註重大班額、校園安全等熱點難點問題,更加註重政府履職、教師編製等機制問題,確保整改落實到位;緊緊抓住廉潔督導這一紅線,專家組成員選配實施迴避原則,確保公平公正,工作中嚴格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和《教育督導條例》,依法依規進行;緊緊抓住攻堅克難這一任務,在吉林、安徽召開了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攻堅會和中西部省份交流活動,進一步明確任務,強化責任,特別是督促中西部地區保質保量實現目標。

2.全面監測複查1816個基本均衡縣的水平。國家和各省份均建立健全了監測機制和複查工作機制,對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的地區實施動態監測和複查。監測結果顯示,1816個縣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總體上略有提高,其中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增幅最大。但同時也有10個省份的15個縣出現滑坡,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組織了對該15個縣及所在市、省的政府、教育部門、督導機構約談,並向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整改通知,督促全面整改到位。

3.全程監測500多個未申報縣的發展情況。對尚未通過國家評估認定的500多個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進行過程性監測發現,未認定縣均衡水平明顯低於國家標準、更低於已認定的2300多個縣,實現均衡發展目標難度較大。中、西部地區分別有16.3%、29.1%的縣尚未認定,將是攻堅難點地區;小學還是攻堅的難點學段。

二、義務教育均衡實現新突破

各級政府堅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重中之重」地位不動搖,不斷探索創新、不斷加大落實,在辦學條件、教師隊伍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據各地接受實地檢查時所報數據統計,自2013年啟動督導評估認定以來,各地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投入不斷增加,新建改擴建學校約26萬所(註:含多次改擴建學校的重複統計),增加學位2725萬個,補充教師172萬人,參與交流的校長和教師243萬人次。目前,義務教育學校、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的面貌得到較大改善,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逐步擴大,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化解,人民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

1.抓政府責任落實有新作為。各級政府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努力構建政府為主、部門協同、多元參與的均衡發展推進機制。同時,以教育督導為主要抓手,努力構建督導檢查、問題整改、通報約談等多種手段組成的監督體系,強化任務落實問責制。

2.抓辦學條件改善有新面貌。各地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攻堅進程中,健全城鄉統一的投入機制,統籌各級、各渠道資金,向貧困地區、薄弱學校傾斜。各地立足學校發展需要,全面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全國近五年累計建設各類校舍和附屬用房面積4.5億平方米、體育運動場館3.4億平方米、實驗室功能室746萬間,新增設施器材和信息化裝備價值3257億元、圖書14.4億冊、計算機1248萬台。各地在學校校舍建設、設備配置的基礎上,還十分注重在校園安全、美化綠化、改善生活設施方面的投入,為師生學習、生活提供更加舒適安全的環境。

3.抓鄉村教師隊伍有新優化。各地拓展多種補充培養渠道,突破體制機制障礙,不斷輸入新鮮血液,充實農村教師隊伍。全國近五年新補充教師中,音體美科學信息教師31萬人,佔新補充教師總數的18%。各地重視加強教師培訓,改進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方式,不斷提升農村教師隊伍能力水平。各地開展「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健全校長教師交流機制,突破交流輪崗的制度瓶頸,讓教師資源動起來、活起來、優起來,推動師資均衡配置。各地採取有力措施,努力提高農村教師待遇,努力讓長期工作在艱苦地區的農村教師有地位、有實惠、有發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4.抓聯盟辦學資源有新共享。各級政府積極推進教育資源供給側改革,採取集團化辦學、委託管理、學區制管理、名校辦分校、結對幫扶等多樣化辦學體制,為各學校之間共享資源、以強帶弱、整體提升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水平搭建平台,推進所有學校共同發展。

5.抓信息化建設有新突破。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學校信息化建設,積極探索「互聯網+教育」深度融合與創新,推動實現優質教育資源開放與共享,加快實現偏遠農村地區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創新農村偏遠地區教師智慧成長的新模式。目前,全國6萬多個教學點實現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惠及400多萬偏遠農村地區的孩子。

6.抓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有新緩解。各地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教學的思想統領,強化德育為先,創新德育模式,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各地廣泛開展中華傳統文化、地方文化、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以特色發展促進學校內涵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各地深入推進新課程改革,以強化教學常規管理為抓手,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創新教學手段,提高課堂質量,促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

7.抓特殊群體入學有新關愛。各地把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努力落實「兩為主」和探索在當地參加中高考的相關政策。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納入社會管理創新體系,統籌協調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確保每一名留守兒童都能得到特殊關愛。各地政府重視殘疾兒童教育,積極構建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為主體,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幹,以送教上門和遠程教育為補充的特殊教育新格局。各地政府建立並完善貧困學生資助政策,健全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學生資助體系,基本實現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

8.抓消除大班額有新進展。各地結合城鎮化進程、學齡人口變動趨勢、計生政策調整等因素,科學測算解決大班額問題需要增加的學位數、班數、學校數、教職工數以及建設用地、資金投入等,編製專項規劃和工作方案。地方各級政府落實經費投入主體責任,充分挖掘教育用地資源,統籌義務教育學校建設項目,按照國家規定班額標準,新建和改擴建校園校舍,重點解決城鎮大班額問題,加快消除現有大班額;通過合理劃定招生範圍、試行學區制管理、規範入學手續、實行陽光招生、完善學籍管理等舉措,全面推行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限制班額超標學校招生人數,合理分流學生。經過努力,義務教育大班額現象較上一年明顯緩解。

三、人民群眾需要期待新作為

從2017年督導評估認定情況來看,儘管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人民群眾接受良好義務教育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地方政府推進力度不夠,二是部分學校標準化建設力度不夠,三是部分地區教師隊伍均衡配置力度不夠等。

新時代催生新征程,新需要期待新答案。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做好四個方面工作。

1.夯實政府責任,固均衡發展之根。一是加大投入,重點傾斜薄弱。要依法依規持續增加經費投入,滿足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需要,真正把經費投入向農村地區和薄弱學校傾斜。二是落實責任,啃下「硬骨頭」。要落實工作責任,解決當前義務教育發展中長期存在的、百姓反映強烈的擇校、大班額、學業負擔過重、豪華校建設等重點難點問題。三是強化督導,加大監管力度。要緊緊抓住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工作的「牛鼻子」,要加大對政府和主要負責人履行教育職責考核,要進一步健全教育督導機構,充分發揮督導作用。

2.振興鄉村教育,補均衡發展之短。一是大力推進農村學校標準化建設。要做好學校校舍、功能室、運動場、食堂、教師周轉房等規劃工作。要依據各地省定標準,配齊配足圖書、功能室、儀器設備及信息化裝備。要因地制宜,適當提高各項配置標準。二是加快農村小規模學校和寄宿制學校建設。要保留必要的村小和教學點,保障必要的辦學條件,讓鄉村小規模學校小而優,小而美。三是加強控輟保學工作。要圍繞輟學高發重點地區和重點學段,明確控輟保學工作的「時間表」,實施精準控輟。

3.深化隊伍改革,抓均衡發展之本。一是全面提升教師素養。要按數量按結構補充農村教師,創新教師培訓模式,激發教師熱情,讓教師自主發展、主動發展、創新發展。二是突破教師管理制度。要深入推進「縣管校聘」管理改革,推進義務教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建立切實有效的激勵機制吸引骨幹教師和優秀學校管理人員合理向農村地區、薄弱學校流動。三是增強教師獲得感。要落實好艱苦邊遠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為農村教師想更多辦法,做更多實事,用政策拴心留人,讓教師安心教書。

4.推動內涵發展,創均衡發展之優。一是深入實施素質教育。要堅持德育為先、育人為本,開齊開足開好體育、美育、勞教等課程,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國防教育。要加強課程教材建設,健全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構建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義務教育課程體系。二是拓展優質均衡發展新格局。要以優化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指導,全面推進集團化辦學、學區制改革、學校聯盟、城鄉結對等,向薄弱學校輸入先進教育思想、辦學理念、管理方式、優良師資和優秀文化,帶動薄弱學校更好更快發展。三是深入推進教育體制機制改革。要推進現代學校管理、中小學校長職級制、考試評價制度等改革,改進和加強義務教育學校管理工作,加快推進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始終在路上。從數量上看,雖然全國超過80%的縣通過了評估認定,但剩下的大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其中有許多縣位於邊遠山區、牧區和高寒高海拔地區,辦學面臨許多特殊困難,教育脫貧攻堅的任務艱巨。2018年,我們將繼續做好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的督導評估認定工作,實現全國85%的縣達到基本均衡目標。同時,啟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工作,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在更高水平上不斷推進,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平而有質量義務教育的需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南科大:樹「嘉木」匯聚全球「孔雀」
首屆營地教育城市合伙人大會在京召開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