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兒子兩代皇帝,對南方某藩屬國的態度完全不同,原因何在
明太祖朱元璋在統一天下之後,認為戰爭可以平定禍亂,但也可能造成新的動蕩,大明朝用兵要更加謹慎,因此朱元璋列出了大明附近的15個藩屬國,都把他們歸類到「不征之國」里去,就是說後世的朱家皇帝,不要主動討伐這些亞洲鄰國,保持國防即可。
朱元璋的原話是這樣說的,記載在《皇明祖訓》之中:「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但胡戎與西北邊境,互相密邇,累世戰爭,必選將練兵,時謹備之。」
分析朱元璋的觀點,他認為明朝的敵人主要來自西北方向,其他小國不足為慮。越南就包括在這15個藩屬國之中。但他的兒子,明成祖朱棣,也就是永樂皇帝,對此有不同看法。
實際上,在朱棣發起南征討伐越南之前,越南曾經有將近1000年都是中國的直接領土,是設置了郡縣的,從秦始皇佔領一直到唐代都維持著直接統治,在五代十國時期、以及後來的宋朝、元朝時期,越南才獨立出去,自己建國。
朱棣決心收回越南,永樂5年,即公元1407年,明軍取得決定性勝利,在安南(越南古稱)設置交趾布政司,設置48個府州、168個縣,並且勘察了人口,統計約313萬戶。
朱棣和他的父親朱元璋採用了完全不同的態度。但朱棣的孫子明宣宗朱瞻基和他的爺爺又有不同的看法,由於當地反抗不斷,明宣宗感覺統治安南得不償失,最終放棄了統治。此時是公元1427年,宣德二年。明朝對越南的直接統治,可以說,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僅僅20年整。
朱棣和朱元璋採用不同的態度,但歸根到底,不同的態度都是站在明朝的立場上的,多出這一片土地,如果能夠為明朝的統治增加資源和人口,並且促進文化的發展和權力的穩固,那就沒有理由放棄。如果帶來的僅僅是不斷的戰爭,長期來看是入不敷出的,那麼朱元璋和朱瞻基的先後放棄也是可以理解的。總而言之,路途遙遠,多有瘴癘,難以建立有效的統治,應該是朱元璋、朱棣父子兩代皇帝採用不同態度的根本原因。
但君無戲言,朱棣在位期間,即使真的發現了統治安南並不經濟,也無法立刻去放棄,因為這樣的話自己的英明就要受到質疑,也無法面對在戰爭中死難的將士,所以這件事情由之後的皇帝來做,是最為合適的。
TAG:小鳴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