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時竟有這樣的人:嫌官兒太大,兩度遞交辭職信

古時竟有這樣的人:嫌官兒太大,兩度遞交辭職信

自古以來,當官的人都希望官做得越大越好。為了當更大的官,動機不純的人更是挖空心思,不擇手段地往上爬。但也有例外,面對朝廷敕封的官職,兩度遞交辭職信,嫌官兒太大,這個人就是東漢時期的南陽太守杜詩。

杜詩(公元?——公元38年)是河南汲縣人(今河南衛輝市),生活於東漢初期,年輕時就以精明能幹和公道正派而聞名鄉里。他先是在郡府里當功曹,後來被徵召到大司馬府任職。到劉秀建立東漢政權,他因為政績卓著,於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一年中連升三級,被遞升為侍御史,並受命整肅安定都城洛陽。建武七年(公元31年),杜詩任南陽太守。

自擔任南陽太守之日起,杜詩便持身極正,生活非常節儉。他施政公平,一身正氣,以誅克強暴樹立威信,尤其擅長計劃謀略,體恤愛惜民眾。除了主持修治陂池、廣開田合,杜詩還發明創造了水排,即水力鼓風機。這種鼓風機以水力傳動機械,使皮製的鼓風囊連續開合,將空氣送入冶煉爐,便於鑄造更多的農具。

在杜詩的努力下,南陽郡很快就富庶起來,百姓稱之為「前有召父(召信臣),後有杜母」。而召父,說的就是號稱中國第一位父母官的召信臣(生卒年不詳)。他是西漢人,任南陽太守時,曾經興修水利,而且親民、愛民,深得百姓擁戴。南陽民眾把杜詩與召信臣並列,可見評價極高。《後漢書》評價杜詩的政績,也說:「政治清平,以誅暴立威,善於計略,省愛民役」。

令人驚訝的是,就在上得朝廷青睞,下得百姓擁護的時刻,杜太守卻在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向光武帝劉秀提交了「辭職信」。

信中大意是:我本是一個掌管文書的小官,有幸趕上了陛下您揮戈創千秋宏業,良將都被派往疆場作戰,在朝廷缺少人手的情況下,承蒙陛下格外施恩,擔任了現在的職務。在職期間,臣未能取得什麼政績,實在不稱職。如果繼續長久地佔據太守職位,恐怕會使功臣們心生怨恨,因此臣誠惶誠恐,再次請求陛下允許我退職。……,我蒙受陛下的恩寵如此深厚,道義使得我絕不敢虛心假意,謀求虛假辭職的浮名虛譽。如果實在不能實現我退職的心愿,我請求至少辭退太守的官職,改任小一些的職位。到我年齡更長、閱歷更豐富的時候,應當比現在更有能力處理繁雜艱難的事務。如果任用我於事業確有補益,那時我會十分願意接受更大的職位.即使是授予我爵位,我也絕對不會推辭,懇請陛下哀憐體諒!

如此情真意切的辭職信,今天我們讀起來,也是感慨萬分。這太守當得好好地,杜詩為為啥要辭職?因為在太守的位置上幹了6年,杜詩總是覺得自己的執政業績不明顯,每每為自己身居要職卻未能做出更大的業績而惴惴不安。其實,早在建武八年(公元32年),杜詩就曾向光武帝劉秀上了一封奏疏,自請辭去南陽太守之職。當然,光武帝劉秀看了杜詩的辭職信後,果斷拒絕!

這次,劉秀依然不允杜詩辭職。可僅僅過了一年,杜詩就因勞累而病逝於太守任上。人們沒有想到,一生為官,兢兢業業,為百姓能過上富足日子的杜詩,死後竟然一貧如洗,既沒有什麼積蓄,也沒有什麼家產,以至於死後連收殮遺體的棺材都沒有地方停置。司隸校尉鮑永只好上疏光武帝劉秀,陳明杜詩死後的窘境。劉秀馬上下詔:特許在南陽郡府邸辦理杜詩的喪事,並賞賜絹1000匹資助治喪。

這樣的好官,應該永留青史!

歷史大真相原創投稿,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作者:不老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真相 的精彩文章:

看似張牙舞爪的張飛其實也是劉備最信任的人
俗語「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來歷

TAG:歷史大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