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滿了「菜籃子」 鼓了「錢袋子」

滿了「菜籃子」 鼓了「錢袋子」

薌城區石亭鎮庵山村因地制宜發展蔬菜產業化

以合作社為基礎培養新型農民

讓百姓們滿了「菜籃子」 鼓了「錢袋子」

時值新春,石亭鎮庵山村年味濃,家家戶戶掛起了燈籠、貼上了春聯,一派紅火。放眼田間,近千畝的永亮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滿目翠綠,大扁豆長勢喜人,三五個菜農在蔬菜基地里一邊勞作一邊拉家常,再過十來天豐收季就要到了。

庵山村是薌城區遠近聞名的蔬菜專業村,具有土、肥、水、汽、熱等利於蔬菜生長的自然條件。目前,全村約有1400人、350戶、6個生產小組、8家蔬菜合作社。庵山村因地制宜發展蔬菜產業,以合作社為基礎培養新型農民,讓百姓富生活好,逐步走上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之路。

鼓了錢袋 產供銷聯合促發展

分級挑選、裝箱、打包、裝車……在蔬菜加工車間記者看到,菜農們正忙著給蔬菜進行分級裝箱等作業。「我們的工作是把蔬菜分揀好,每小時能賺10塊錢。」村民陳金鳳忙著手裡的活對記者說。

冷庫門口停滿了配送車,工人正忙著搬運一箱箱包裝好的黃瓜。永亮蔬菜合作社的負責人陳國成介紹說,配套的冷藏庫可覆蓋周邊多個蔬菜生產基地。冷藏庫可將蔬菜速凍後形成速凍菜,不僅可以保持蔬菜的原汁原味,也可以延長貯存時間,讓農民豐收時不用擔心蔬菜過了保鮮期。

據了解,庵山蔬菜專業合作社推廣「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生產經營模式,形成了產、供、銷一體的一條龍服務,增強了產業化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解決了蔬菜外銷困難等問題。「目前,我們有冷藏庫1100立方米,蔬菜加工車間250平方米,冷凍機房、生產附房150平方米,可對蔬菜進行保鮮貯存。蔬菜主要銷往杭州、寧波、武漢等20多個城市的超市和農貿市場。」永亮蔬菜合作社的負責人陳國成告訴記者,「產、供、銷一體的模式可省去產銷中間環節,實現產銷直通,有效降低產品銷售成本、縮短產銷周轉周期、提高農產品新鮮度,延長貨架期,讓消費者吃到新鮮的農產品,促進農戶增收,讓利於農。」

富了腦袋 技術扶持增效益

「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生產經營模式中,離不開農民種植技術的保障。「加入合作社後村裡每年都組織技術人員來給我們農民培訓,技術有保障,讓我們先富腦袋,再富口袋。」正在田裡給蔬菜鬆土的村民陳建南說。說到管理田間蔬菜,村民陳建南打開了話匣子,向記者講解著他的種菜經驗:「技術人員教我們,土壤過酸過鹼都不行。扁豆的行距要40厘米到50厘米,還要給蔬菜蓋塑料薄膜……」村支書陳和平在一旁說:「他也算是村裡蔬菜種植能手,管理蔬菜很有一手。」

據陳和平介紹,庵山村每年都會定期組織農民進行種植技術培訓,引進新技術、新品種,開展技術交流和諮詢服務。結合庵山村農業主業發展需要,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解決農業科學技術推廣「最後一公里」問題。「我們成立了庵山村農民田間學校,構建了一組一員一批一田一欄的建設標準。」

此外,除了農民種植技術培訓外,合作社也從基礎設施方面給予農民保障,提高菜農科學管理水平。合作社對蔬菜基地病蟲害採取統防統治,加強物理防治和對病情、蟲情的測報,掌握最佳的化學防治時間,對病蟲害開展綜合防治等,並在基地添置了太陽能殺蟲燈、粘蟲板等,減少蔬菜基地化學農藥使用率,推廣生態栽培物化技術,增加菜農收入,讓基地種植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美了生活 心穩業興百姓富

如今,在庵山村,產業化、專業化發展蔬菜種植,讓農民日子也越過越紅火了。今年48歲的庵山村村民陳金鳳喜滋滋地對記者說:「我們家有6畝地,年收入近6萬元,比之前增收快一半。」如今,她家蓋起了樓房,開起小車,閑時還會在村裡廣場上和朋友跳廣場舞,或到市區逛街購物。「如今,我們的生活品質可不比城裡人差,日子也越過越美。」

目前,永亮蔬菜專業合作社現有社員118人,帶動庵山村近300戶農戶約700人就業,增加菜農收入300萬元。

「以前我們村主要種植甘蔗、龍眼、荔枝,品種多又不成規模。現在我們村大部分村民都種植蔬菜,村裡有4家200萬元資金以上的合作社,農民不用為蔬菜的銷路、技術等問題發愁,每家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提高了。」陳和平向記者介紹道,「蔬菜基地合作社促進了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成為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好渠道、好載體,讓村民的『菜籃子』成為『錢袋子』。」

記者:閩南日報 劉貞 李立平

通訊員:鄭凱

編輯:林婕

監製:楊志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薌城新聞中心 的精彩文章:

TAG:薌城新聞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