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苗條的狂熱追求下,再餓,也強忍美食,警惕厭食症!

對苗條的狂熱追求下,再餓,也強忍美食,警惕厭食症!

微信公眾號:37度心理(ID:psy-37),歡迎分享!

我幾乎完全喪失對食物的興趣和慾望,不管食物再怎麼美味,我也完全沒有想要吃下去的慾望。想到吃東西,我會有一種反胃和噁心的感覺,如果一定要吃下去,食物到了嘴裡一點也味道都沒有,吃不了幾口就會吐。但我並不是不餓,我很餓,餓的同時,是對吃東西的反感,甚至一想到吃就乾嘔,卻什麼也吐不出來......

以上是一位患有神經性厭食症的患者自述。當吃貨們宣揚著「世上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時,對於患有神經性厭食症的人們,食物,不過是一種負擔。

何為厭食症?

神經性厭食症(簡稱「厭食症」),指的是個體通過節食等手段,有意造成並維持體重明顯低於正常標準為特徵的一種進食障礙。有嚴重降低的、危險的體重是厭食症最引人注意的特徵,但厭食症的核心卻在於患者具有對肥胖強烈的恐懼和對苗條的狂熱追求。

據資料顯示,神經性厭食症的發病率約為0.2%-1.5%,其中女性的發病率比男性高10倍,主要是那些在青春期過重的少女或那些認為自己過重的少女。患者一般是先開始節食減肥,然後逐漸發展成了對自身體重和苗條的強迫性關注,其中大概只有一半經過積極治療以後能恢復,20%時好時壞反覆發作,25%始終達不到正常體重,5-10%的病人會死於嚴重營養不良或者自殺。

神經性厭食症可分為兩種類型:限制型和暴食-瀉出型。限制型,顧名思義,患者會嚴格限制自己對熱量的攝入,因此她們常常僅吃一點水果、蔬菜,甚至只喝水。而暴食-瀉出型患者則是會在進食後,通過催吐、吃瀉藥或利尿劑來達到瘦身目的。

厭食症患者是什麼樣子?

長期節食減肥,或者反覆進食再催吐,不僅會使體重急劇下降,甚至會出現一些臨床癥狀,在患有神經性厭食症的女性中,最常見的就是閉經,而男性則會出現性慾和雄性激素水平的降低,總而言之,內分泌嚴重失調是神經性厭食症的主要後果。另外,神經性厭食症患者還容易出現皮膚乾燥、手足冰涼,經常感到眩暈、疲憊,嚴重危及生命健康。

從節食減肥到厭食症——是什麼在作祟?

1、生理因素

神經性厭食症具有家族性,患有該病的女性,其親屬中同樣患病的概率是平均水平的5倍。另外還有一種名為「設定點」的理論認為,我們的身體有自己預先設定的正常體重範圍,如果我們的體重遠低於這個範圍,我們的身體就會抗議,抗議形式便是「飢餓」。而神經性厭食症患者不是對食物沒有胃口,相反地,他們經常想到食物,甚至要花費巨大的精力才能使自己強忍飢餓的感覺,這種長期的節食是很容易帶來暴飲暴食的衝動,但是在對苗條的狂熱追求下,患者往往會自責暴飲暴食,並開始新一輪更為嚴酷的節食,到達極端境界便是剛吃完,就催吐。

2、認知扭曲

神經性厭食症患者看到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他們往往不一樣,例如,在別人眼裡已是極其瘦弱、憔悴,但患者還會自認為身體的某些部位還需要減肥,並且他們通常會否認自身出現的任何問題,甚至認為這是減肥帶來的效果而感到自豪。這也導致了厭食症患者不會主動求醫,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自己所做的都是正常的。

3、社會文化

不同文化對於胖瘦的態度有一定差異,但就目前我國的狀況來看,大部分人還是追求苗條,影視作品、報刊雜誌中出現的女性身材也幾乎以骨感為主,各類減肥、塑身廣告也是鋪天蓋地。我們的社會文化正不斷強調節食、運動、苗條;「顏值不夠,身材來湊」,也昭示著先天不足的人們認為自己興許還能通過減肥來加把勁。

4、人格特點

患有神經性厭食症的人往往容易焦慮,他們具有完美主義傾向,但對自我的評價差,於是給予自己過大的壓力,從而患病。

由雅內爾·林恩·門辛格教授指導的研究人員就曾在美國紐約調查了900名在校女學生。調查發現,為夢想拼搏的女孩發生如節食等心理問題的幾率越來越大,感覺面對較大壓力的學生更易產生心理困擾。學校和同齡人群體中存在的壓力對在校女學生有很大影響,尤其是在私立名校,追求完美但沒有較高的自我肯定意識的女孩會承受加倍的壓力,因此她們也更易患上厭食症。

得了厭食症,我該怎麼辦?

1、建立正常的進食模式

對於患有神經性厭食症的患者最重要的就是引導其建立起正常的進食模式,首先,對患者進行心理教育,讓其知曉限制或進食後強制性瀉出可能引發的嚴重後果,並提供一個計劃來督促病人進行正常的進食。其次,要做的便是改變病人扭曲的認知,鼓勵病人去質疑社會大眾關於外表魅力的評判標準,同時,發現並抑制病人用來對抗飢餓的信念,例如「我再胖幾斤將沒有人會喜歡我」等等。

2、將體重保持在正常範圍內

正常的體重有多種計算方法,以下是常見的幾種指標:

(1) 體重指數 =體重(公斤)除以 身高(米)的平方kg/m2

正常體重: 體重指數 = 18 -25

超重: 體重指數 = 25 -30

輕度肥胖: 體重指數 > 30

中度肥胖: 體重指數 > 35

重度肥胖:體重指數 > 40

(2) 成年:(身高(cm)-100)×0.9=標準體重(kg)

(3) 男性:身高(cm)-105=標準體重(kg)

女性:身高(cm)-100=標準體重(kg)

可以通過上述三種方法的任意一種,對照自己是否處於正常範圍,不要盲目追求過度苗條的狀態。若是減肥,也要講究循序漸進,很多研究結果顯示減得快的反彈率也高。如果為了追求暴瘦而吃得太少,會增加厭食症、心力衰竭的風險。減肥期間一定要保持營養均衡,攝入足夠的熱量,並配合一定的運動,堅持才是正道。

參考文獻

[1]胡小九.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346888/answer/54667440

[2]錢銘怡.變態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5:281-297.

圖片來源網路,侵權即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7度心理 的精彩文章:

精神病患者只是世界觀與我們不同?
為什麼有些人功名成就,他的內心卻很自卑?

TAG:37度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