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五行相生相勝

五行相生相勝

早期的「五行」學說,是試圖用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元素來說明世界本源問題,其最初的形式表現為「五行相雜」說。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隨著人們對這五種特殊實踐的現象、性質及相互關係的進一步了解,便相繼提出了「五行相生」說與「五行相勝」說。

五行相生相勝

所謂「五行相生」說,是認為「五行」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促進的關係,其表現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這一程式。這一學說大致產生於戰國初年,主要保存在《管子》、《呂氏春秋》、《禮記·月令》等著作與篇章中。古人大致是想木生火,木頭可以生火;火生土,火滅後的灰便成了土;土生金,金屬是從土中挖出的;金生水,金屬融化便成了水;水生木,靠近水的地方樹木茂盛。

所謂「五行相勝」說,是認為「五行」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制約的關係,其表現為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木勝土、土勝水這一程式。這一學說大致產生在春秋末年,它主要保存在《左傳》等典籍中。大意是水勝火,水一澆火就熄了;火勝金,火能融化金;金勝木,金可以伐木;木勝土,樹木可以把土固定起來;土勝水,水來可以土掩。戰國後期,鄒衍把兩者結合起來,提出「五行生勝」說,使「五行」間「相生」與「相勝」的理論進一步體系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上海公租界外灘「華人與狗,不得入內」 歷史上真有這件事?
侯仁之:中國申遺第一人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