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鈍俚讀《智囊》之:執政一方更須親臨工作一線

鈍俚讀《智囊》之:執政一方更須親臨工作一線

摘 要

心胸開闊之人才能看透世情人情,豈是拉大旗作虎皮之輩能夠理解的?群眾路線也是一樣,高高在上、指手畫腳,見了鏡頭就露臉,見了群眾就繞道,有問題就胡亂對下發招,見困難就表態用錢解決,哪裡能夠得到真實情況?戲子總歸是戲子,看客究竟是看客,萬民傘的榮光、宣傳機器的喧囂只不過一時熱鬧罷了,能夠在延續世代香火的小廟大堂立錐接受萬民崇敬或許才是有識之士的最佳歸宿。

張忠定知益州。民有訴主帥帳下卒恃勢嚇取民財者,[先是,賊李順陷成都,詔王繼恩為招安使討之,破賊,復成都,官軍屯府中,恃功驕恣。]其人聞知,縋城夜遁,詠差衙役往捕之,戒曰:「爾生擒得,則渾衣撲入井中,作逃走投井申來。」是時群黨訩訩,聞自投井,故無他說;又免與主帥有不協名。

[馮按]

【忠定不以耳目專委於人,而採訪民間事悉得其實。李畋問其旨,公曰:「彼有好惡,亂我聰明,但各於其黨,詢之又詢。詢君子得君子,詢小人得小人。雖有隱匿者,亦十得八九矣!」子猶曰:「張公當是絕世聰明漢!」

(智囊上智部第一 通簡卷三 張詠)】

深入基層都不容易

記者是當前號稱「無冕之王」的行業,越是有涵養、有地位的人越是尊重他們。國內國外的大小政要、財閥領導在公開場合總是主動與媒體示好,都會單獨向這些新聞朋友們表示慰問。記者們也樂得參加各類正式會議,一來可以與社會上的最有權力和財富的人們打交道,二來可以花最小的時間代價獲得最好的資訊信息,三來可以不費太大精力就很好地完成記者崗位考核完成的任務,四來可以不擔風險便享受額外的紅包福利。看起來實在是極好極好的。

記者的主要任務是什麼呢,就是對於社會大眾關心的問題尋求答案,就是對於可能的風險得到信息從而預判警示。如何得到結果,途徑就是「採訪」。如何得到想要的結果,訣竅在於「引導」。諸多名記之所以成為一代名記,就是能夠採訪到其他人採訪不到的看似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政界高人、商界奇人、學界怪人。很少有人一天到晚埋頭田間、山野真實去發現人類世界最為卑微羸弱地帶,找尋人類自我物種食物鏈、生存環節低端末尾那些凄慘、悲苦乃至於滅絕的故事。相較而言,熱衷於一道與巴菲特吃頓飯花多少錢都願意的高端人士,永遠比已經被索羅斯之流洗劫一空民不聊生的國家和地區更為有趣和生動,叢林法則的蔓延不是道德淪喪的終點,而是個體不懈奮鬥的標本與樣板。

到基層發現情況,很多記者沒有做到,很多官員一樣沒有做到。當年美利堅颶風來臨時,小布希還在認真享受假期,三天後才出現在災難現場,後來還辯解為個體自由生活的樣板。這個樣板即便是號稱自由民主國度的政客們也不敢太過於模仿和照抄,同樣面臨颶風,接替上任的奧巴馬立即發表電視講話,並且第一時間抵達災害地區,號召大家抗災自救——地球上目前經濟最發達軍事最強悍的國度也不敢在大災大難面前對於所有損失大筆一揮政府買單,但好像我們的國度國民就對於政府有這樣的要求和信心,而且彷彿政府不這樣大包大攬地干,就有救災不力、領導無方的帽子——輿論害死人的制高點莫過於進行概念的包裝,然後對於不符合概念規定者解釋的統一口徑就預先有了道德原罪。

春秋筆法中的歷史和思想變異

中國的歷史很悠久,具有全人類借鑒意義的莫過於未斷代的文字記載信史的連續性。梁啟超曾經說,中國的歷史就是帝王政治史,沒有多少實在。但無須迷信所謂大家言論定論:這也許是在那個特殊時代,一直很驕傲的居於萬國之中央的中國人突然被鴉片摧毀了意志,同時也被自己發明的火藥在西方世界極度運用製造的大炮而震懾摧毀了自信,一個國度乃至於大多數國民的言辭思維和舉動,都無端變得急躁痛心神經質矯枉過正。如同上個世紀初期,現在看來諸多高大上的文化人都一致取消方塊字改用羅馬或拼音,就是這一類極端個案。

翻開真實或者偽造的國家歷史,哪一部不是家族王國成長歷史?哪一部不是以戰爭掠奪、王朝更迭作為基本綱目?文化的脈絡、科技的進步、學術的軌跡在史家筆下,都是作為附屬材料加以留存的。即便在當今社會,無論國外國內,最好賣的書、最吸引人的故事無不是總統、國王、元首的那些陳芝麻爛穀子的正史和緋聞——只不過在眼下這個商業可交換價值渲染為社會公共價值後,工商金融帝國的成功人士也可以笑傲江湖了。

職業操守據說是各位名記們的不二法門,但是要做到人人滿意且認可的客觀公正何其困難。揭開當今世界所謂主流媒體的面紗,口口聲聲為了公平正義反對政治強權的傳媒巨子居然都是罪惡資本的絕對奴隸,從主編到記者無一倖免,筆下挑刺、盡情鞭撻與收受紅包、索取錢財齊頭並進,多麼具有諷刺意味的場景。

在「自媒體」時代,大V、意見領袖可以採取的辦法就更加豐富了。「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眼下的自稱為世界潮流的先知們卻習慣性搞非原裝、非原創的轉載複製,比如自由民主的說辭,比如謠翻中國的造勢,不要說到工作生活的第一線去現實感受或者調查研究,即便是多聽幾方不同的理解和說法也是視為異己,大搞戴高帽子、打大棒子的勾當。前些年,天安門的恐怖襲擊發生了,什麼話也不說,眼見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態說「懷疑」「未認定」恐怖襲擊,立馬活躍起來,說人權要保護政府要公正;與此對應觀察,「今夜,我們都是波士頓人」大行其道,彷彿全世界除了波士頓就沒有伊拉克、敘利亞什麼事——而在反恐旗幟下的肆無忌憚的全球監聽好像成為了明目張胆乃至於名正言順,註定要寫進國家鬥爭史的小人物斯諾登成就了美國全球霸業的陰謀論現實曝光版。

群眾路線的確是工作法寶。古人早就明白這個道理,微服私訪,攔轎喊冤,青天再世,撥亂反正,宵小鼠輩姦邪罪人得到懲處,一直是孜孜不倦演繹的劇目範本。不過在這樣劇目中,老百姓一般不關心具體政務政事的細節之處,只在意那些快意恩仇的澎湃鏡頭。也許是印製和傳播成本太高,也許是全民識字認字閱讀理解能力偏低,總之那時候傳媒業還不普及,內部的信息匯總收集也沒有現代人士這麼多自我表揚、自我吹噓乃至於掩蓋殘酷事實真相的簡報總結報告,官員們要真實了解社情民意就得要下到最底層去。黑麵包公斷案如神、神探狄仁傑名聲鵲起都不是依靠監控探頭或者現代分析儀器DNA鑒定完成的,他們最大的特點便是走好群眾路線,努力在民間探訪,發現細小的蛛絲馬跡,找到事實被掩蓋後的真相。

死搬教條對於社會治理是絕對有害的

宋朝時,張詠擔任益州知州,就有普通群眾反映官家的問題,主要是控訴主帥軍中有士卒狗仗人勢大肆向群眾斂財。之所以能夠狐假虎威,卻是因為剿滅叛賊李順收復成都的功勞——在中國歷史上類似於王小波李順那樣的農民起義起初多半沒有什麼政治目的,只是活不下去謀個生路,後來泥腿子振臂一呼應者眾多,便有了諸多到城市裡邊享受帝王將相生活狀態做奴隸主的主意,「王侯將相寧有種」的背景也在於此,所以對於這一類改變政治格局的無心之舉好似確無必要過分拔高,也無需有意貶低,畢竟在特別困難時期,生存才是第一要義。自然地,美國的獨立運動、南北戰爭也絕類於此——即便是家族帝王時代,群眾的上訪還是有用的。也許是仗勢欺人的士卒後台並不過硬,知道有人舉報,居然就在夜裡攀爬繩索逃出城去了。張詠派出衙役去捉拿他,並吩咐說,你逮到那傢伙之後,就和衣投到井裡面,並且裝扮成逃走無門投井自盡的樣子。果不其然,老百姓們本來重怒難平,但聽說犯事的人已經投井了,也就不再追究。

如果按照今天嚴格執法的角度,無疑這位地方主官違背了法治精神。大抵是生存壓力太大,職場競爭慘烈的緣由,時下的官場小說、宮斗劇多如牛毛,對於各類名著的解讀也多從勾心鬥角人心向背處反覆咀嚼意淫,高級知識分子們最看不起所謂政客們的也在於這些方面。不過很多時候,具體的政務細節處置上的確得有點小手段,這與人倫道德無關,與法律底線無悖。張詠的做法看似一條人命沒了,但回到那個具體的時代,如果一味死搬教條,或許會是很多條人命因為鬥毆紛爭喪失了。這個具體做法是張詠多年的宦場經驗的歸集,早在他於崇陽縣任職時,就有案例。當地居民以茶為主業,張詠的意見卻是,「茶利厚,官將榷之,不若早自異也」,下令把茶葉拔除改種桑樹,老百姓都認為是在害自己。——並非所有官方強制性命令都是反動的,官家都是腐敗透頂白吃乾飯的,「其後榷茶,他縣皆失業,而崇陽之桑皆已成,為絹歲百萬匹。民思公之惠,立廟報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立廟報之,多麼淳樸而又懂得感恩的普通群眾,多麼武斷而又深謀遠慮的強迫命令!

做大事更需關注小節

張詠具有超人的智慧還是英明?顯然不全是。培養耳目、發現情況,是從古自今目前很多行業都採用的辦法,比如皇帝身邊的太監宦官、秘密機構東廠西廠、卧底暗探諸如此類。但張詠卻不全信耳目,不完全相信手下人的報告,「而採訪民間事悉得其實」。他的門人李畋問為什麼要這樣做,張詠的回答值得諸多高高在上自以為全局皆在掌控的人警醒,「彼有好惡,亂我聰明,但各於其黨,詢之又詢。詢君子得君子,詢小人得小人。雖有隱匿者,亦十得八九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愛好厭惡,當然會以他的角度來報告事情和人事,我如果照單全收,那麼我自己的認識見解和智慧聰明就會混亂的。相反的,擴大問詢面,增加知曉度,儘管各有所好各為其主,但多次躲人多事之後,就可以將那些隱匿起來的真實情況弄清楚十之八九了。

按說張詠應該是一個謹小慎微的人了,但據記載恰恰相反,「少任氣,不拘小節,雖貧賤客游,未嘗下人。」一則小故事很有趣,絕少文人相輕的味道:「自濮水還家,平野間遇見一舉子乘驢徑前,意甚輕揚,心忽生怒。未至百步而舉子驢避道。張因就揖,詢其姓氏,蓋王元之也。問其引避之由。曰:『我視君昂然飛步,神韻輕舉,知必非常人,故願加禮焉。』張亦語之曰:『我初視子輕揚之意,忿起於中,實將不利於君。今當回宿村舍,取酒盡懷。』遂握手俱行,共語通夕,結交而去。」

心胸開闊之人才能看透世情人情,豈是拉大旗作虎皮之輩能夠理解的?群眾路線也是一樣,高高在上、指手畫腳,見了鏡頭就露臉,見了群眾就繞道,有問題就胡亂對下發招,見困難就表態用錢解決,哪裡能夠得到真實情況?戲子總歸是戲子,看客究竟是看客,萬民傘的榮光、宣傳機器的喧囂只不過一時熱鬧罷了,能夠在延續世代香火的小廟大堂立錐接受萬民崇敬或許才是有識之士的最佳歸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察網時評 的精彩文章:

西化與私有化導致俄羅斯空難頻發
鈍俚讀《智囊》之:蕭規曹隨的守成執政自有道理

TAG:察網時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