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人生的必修課
家裡有一本比較薄的《資治通鑒》,很便於攜帶,我常把它放在手提包里。外出開會學習時,就利用一些空餘時間翻看幾頁。當歷史再次呈現在面前時,我有了自己的對比發現。
項羽是何等的威武啊!他破釜沉舟與秦軍作戰大勝,後又召集各路諸侯攻克秦軍,被推選為上將軍。但是,後來項羽中了反間計,懷疑鍾離昧、亞父。忠臣們一個個離開了他。
漢王劉邦與之戰,項羽想要東渡烏江,正巧有一支船等著他。只要他走,後面人是追不到他的,因為只有一支船。可是項羽卻說:「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又見別人要殺他取百斤、封千戶。於是自刎,成全了別人。
從上面我們發現,項羽是非常講情義的。他認為江東子弟八千人都渡江而西,無一人還。自己是不能回去做王的。但我們還可以發現他目光的短淺。
一個只能進不能退的人,能成大事嗎?他陷在了自己矛盾的情感里,忘記了自己的最終目標:一統天下。一時意氣,讓他忘了目標,自丟性命。
反過來,如果是劉邦到了東渡烏江,他會象項羽一樣自刎嗎?我想不會的。劉邦會逃命,等待東山再起。因為他的目標是最後的一統天下。
這又讓我們想起了鴻門宴。劉邦最後乘空溜走了。試想如果是劉邦設的鴻門宴,項羽會逃走嗎?他很有可能會選擇拚死一戰,也不會偷偷溜走。
劉邦為了最後的目的,可以忍耐。而項羽雖也有最後目標,卻被過程中的坎坷打敗了。
忍耐,在人的一生中是多麼重要!
漢朝的李廣曾被匈奴稱為「飛將軍」。年紀較大的他與衛青一同出征時,多次要求打先鋒。但衛青不同意。因為漢武帝一再囑託他:李廣年齡大了,擔心他會出現什麼差錯。
李廣心中很憤慨。私自帶領自己的右路軍出發。但是由於沒有嚮導,他們在沙漠中迷路了。一直到衛青率軍回程,經過沙漠時才遇到了他們。衛青派長史通知李廣去聽訓。而李廣卻說:我已經活過六十,終不能再去面對那些代辦文書的小吏!居然拔刀自刎了。
這位令匈奴嚇破膽的飛將軍沒有敗給敵人,卻因為一時意氣,死在了自己的刀下。
這又讓我想起了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看到楚國處於危難之中,選擇了跳汨羅江。又害怕自己死不了,懷裡還抱了塊石頭。項羽、李廣和屈原都輸在了自己堅守的氣節上,能伸不能屈。
他們的美好理想也只是空想而已。他們只能享受成功,卻忍受不了挫敗感,只想以一死得以心靈解脫。在《資治通鑒》里,善於忍耐的人,往往都是成大事之人。
冀州刺史孫禮向司馬懿哭訴鬱鬱寡歡的原因:今社稷將危,天下凶凶。司馬懿回答:「且制,忍不可忍!」他的意思是說:不能這樣,要先忍耐別人忍受不了的事情,才能成就大事。
當曹操察覺到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現有「狼顧之相」時,心裡很忌諱。但是司馬懿卻用勤於職守幫助曹丕的忍耐,躲過了懷疑。最後還詐病不問正事,讓曹丕的兒子曹爽不加戒備。實際上他暗中布置,準備消滅曹爽勢力。他的忍耐為日後其子孫司馬昭等,篡魏開晉,打下了堅實基礎。
如果項羽學會了忍耐,劉邦還會一統天下嗎?如果李廣和屈原學會了忍耐,他們的國家,會不會因為他們的存在而更好些?而起初力量不足的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轉移到井岡山去,卻沒有跟國民黨硬碰硬?這也是忍耐。歷史往往會給笑到最後的人喝彩!
忍耐不是輸,而是蓄勢待發;忍耐不是懦弱,而是一種勇敢;忍耐不是否定,而是對靠近理想的一種肯定。
學會忍耐,把它當做人生的必修課吧。因為忍耐,會讓人生更有意義!
※春節這樣吃不光能瘦還有助於長肌肉!
※有一天我來到了一家舌尖上的小巷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