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一樣的五大工具——SPC篇

不一樣的五大工具——SPC篇

技術

質量

管理

科普

導讀

五大手冊太有名了。有名到不知道它們,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在汽車行業混的。雖說不是強制性要求,可並不妨礙各大主機廠對它們的推崇,進行影響著整個汽車行業。

不過,名氣大了,就顯得有些「高冷」,很多朋友在學習五大手冊的時候總覺得有些高深難懂。終於,小唐老師忍不住要對它們「下手」了。

「下手」之前,我們還是來認識一下它們。

畢竟,江湖中人講究不殺無名之輩,而何況,這一個個都是響噹噹的人物。

它們分別是:

APQP產品質量先期策劃

FMEA潛在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

MSA測量系統分析

SPC統計過程式控制制

PPAP生產件批准程序

這些「人物」,光從名字看就知道不好相與,還一下子來了五個。在分頭擊破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它們之間的關係。

都說汽車結構複雜,涉及到的零件多。其實,先不說整車,單車上的某些零件就複雜得讓人崩潰。

發動機結構示意圖

對於複雜的事物,小唐老師聯想到了那句名言——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相信對於汽車上複雜的零部件也是!

那麼問題來了,有朋友可能要問了,那麼汽車上的簡單零件該怎麼辦呢?——那就假裝自己也很複雜吧:)

既然很複雜,不是一天就能搞定的。那麼,在長長的開發(建造)過程中,總不能就像小學生寫寒假作業一樣,前面時間猛玩,猛high,最後兩天不睡覺狂寫吧!

我們是不是得安排個小計劃?這個小計劃就是傳說中的APQP——產品質量先期策劃。

APQP的五個階段

對於複雜的事物,我們很難把精力放在複雜事物的所有方面,這時候,抓「重點」就顯得很有必要,而FMEA正是告訴我們哪些是重點(嚴重度、發生度、探測度),以及打算怎麼更好地去控制重點(建議措施)。

重點抓出來了,怎麼讓這個重點(比如某特性)不出紕漏是我們接下來要考慮的問題。

SPC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看生產過程容不容易出紕漏,盡量少的生產出不良品。

MSA的關注點則在「眼睛」,去看檢驗的「眼睛」是否夠雪亮,能不能將生產出的不良品發現出來。

就這樣,有計劃(APQP)、有重點(FMEA)、生產出不合格品少(SPC)、生產出不合格品也能發現(MSA)的過程,是我們想到的過程,如果都能達到,那就同意開足馬力干吧(PPAP)

五大工具關係圖

關係理清楚了,該動手了,先找誰呢?

話說柿子撿軟的捏,小唐老師偏偏不信這個邪,直接先拿涉及到很多統計學、比較燒腦子的SPC開刀!

1

什麼是SPC?

SPC是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的簡稱,翻譯成中文就是統計過程式控制制。這裡面研究的對象其實只有一個,就是過程!那到底什麼是過程呢?

一聊到這個,小唐老師就有點懵,因為感覺作為一個活著的人,身邊幾乎沒有哪個時刻可以離開得了過程。

比如上班是過程、下班回家是過程、回到家吃飯是過程、吃好飯洗澡也是過程、洗好澡睡覺還是過程!

這一個個過程,一環扣一環,構成了我們的美妙人生。

有辦法真正的結束過程嗎?對於人來說,除非死亡才能結束(活著的過程),民間又俗稱嗝屁。

嚴肅的講,過程有三個要素:輸入活動輸出。

輸入輸出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意義。比如上班這個過程,「下班」可以理解成「上班」這個過程的輸出,但對於回家過程,「下班」其實是「回家」的輸入。輸入輸出只有相對意義。

活動是一個過程的精髓,也是一個過程的意義之所在。對於工業生產的過程中的活動,人員常用「人機料法環」這個口訣來概括活動中的各種要素。

註:這裡的「料」會與「輸入」有重疊,不需細究,只是兩個定義罷了,也沒有講「測」,小唐老師會在後續MSA中去講

過程講完了, SPC還剩下兩個詞,統計控制

統計本身沒有任何的意義可言,因為它研究的對象是已經發生了的事情,我們姑且叫它「事後諸葛亮」。

比方你去擲硬幣,你儘管統計了前1萬次出現正反面的次數,但你還是無法去確定第10001次擲出來的是正面還是反面。

不過統計結果背後的規律卻是有意義的,因為「事後諸葛亮」畢竟還是「諸葛亮」。從前1萬次的統計結果你可以知道正反面出現的機會是差不多的,雖然無法斷定第10001次擲出來的一定是正或者反,但卻可以知道正和反出現的概率是差不多的。

GIF

概率對於單次事情也是沒有意義的,但我們卻可以通過概率知道再去擲硬幣10000次的話,正反面出現的次數都在5000次左右。

這又有啥用呢?看起來似乎並沒啥用,因為硬幣正反面的出現對你我的生活不會起到什麼影響,但下面的故事卻告訴我們統計規律有時候是可以救命的。

許多統計學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沃德是其中之一。他發明的一些統計方法,在戰時被視為軍事機密。沃德在被諮詢飛機上什麼部位的鋼板需要加強時,畫了飛機的輪廓,並且標出返航的戰鬥機上受敵軍創傷的彈孔資料積累一段時間後,機身各部位幾乎都被填滿了。於是沃德建議,把剩下少數幾個沒有彈孔的位置加強,因為這些部位被擊中的飛機都沒有返航。」

——摘自《統計學的世界》

上面故事中提到的「把剩下少數幾個沒有彈孔的位置加強」,就是「控制」了。

用一句很「紅」的話來總結SPC: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把握未來的前進方向

2

出名背後的女人與男人們

一個人出名,背後應該有很多女人與男人們幫襯。SPC同樣也不例外,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他們。

變差(Variation)

啥叫變差?變差就是你去扔飛鏢,不會每一次都扎到同一個點(要不然豈不是扎心的緊?)

還老扎同一個點

如果一個有一定飛鏢基礎的人來扔(為了不脫靶),你在邊上開始記錄。

記錄是在紙上記錄的,橫坐標代表環數,縱坐標表示出現的次數,比如第一次扎了個5環,你就在5環的位置上畫上一個小方塊(不能重疊,再次出現5環就摞起來)。

當扔的飛鏢次數越來越多,你記錄顯現出來的形狀會顯現出一定的規律(如上圖)。

對於變差呈現出來的結果(圖的樣子),我們總結了位置、分布寬度、形狀等維度(如下圖)。

從左到右分別為:位置、分布寬度、形狀

對於造成變差的原因,我們又將其分為普通原因與特殊原因。

普通原因&特殊原因

還記得小唐老師曾提到的用SPC監控老公下班時間的女質保經理嗎?(詳見《遇到「統計學」你就懵啦——如何知道老公晚回家的「特殊原因」?》)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這裡將「特殊原因」範圍縮小一下,只談下班開車回家這個過程。

如果運氣不好,十字多遇上兩個紅燈,這個不屬於「特殊原因」,只是普通原因

要是路上遇到車禍導致交通堵塞,或者受到女同學盛情邀請,回她家坐了一會,就屬於特殊原因了。

普通原因對結果雖然有影響,但影響基本受控(如上圖左),就像如果回家只是因為多等了幾個紅綠燈的話,大致下班的時間還是可以預測的。

特殊原因就不一樣了,遇上車禍可能還好,晚個一兩個小時;要是女同學邀請的話;回家的時間真的很難很難預測(如上圖右)。

死哪去了?怎麼還沒回家?

普通原因的特點有:始終存在的(比如遇到紅綠燈一直會有,女同學邀請總不會天天有吧),影響不顯著的(總不會等個紅綠燈等了半個小時吧),可以預測的。而特殊原因剛好相反。

為什麼要大費周章的將原因分成這兩類?

這其實是我們使用現代統計學的基石的鋪墊(詳見《在公司混,不懂點統計學怎麼行!》第二部分)。

正態分布

在自然界與生產中,一些過程受到許多相互獨立隨機因素的影響,如果每個因素所產生的影響都很微小時,總的影響可以看作是服從正態分布的(中心極限定理)。那啥是正態分布呢(如下圖)?

正態分布

首先這個圖呀長得像個「鍾」,鍾正中間是均值(用μ 表示),而這鐘是「瘦高」型的還是「矮胖」型的,則受標準偏差(用σ表示)影響。這個圖是怎麼畫出來的呢?可以參考上面提到的扔飛鏢畫圖的過程。

以上說法還是過於抽像,小唐老師知道你們喜歡聽例子,咱們就再來一個吧。

GIF

喜歡足球的朋友應該認識上面這哥們——巴洛特利(人稱巴「神」),典型的「神經刀」型運動員,有時候似「神經病」般的超強發揮,閃光表現;也有時候狀態全無,在球門面前斷篇,開啟「思考人生」模式,他的表現如果去畫分布圖,就是典型的「矮胖」型。

而梅西的分布圖相對要「瘦高」得多,因為他的狀態要穩定得多。

小唐老師是在誇我嗎?

不過球員的分布圖一般不屬於正態分布,因為他可能受到教練戰術、球隊排名、對手強弱、博彩公司等多方面「特殊原因」的影響,如果能將這些因素全部剔除,那麼畫出來的分布圖就是正態分布了,可以預測在哪個區間出現的概率了(比如某場比賽中的進球預測)。

在實際生產過程中,SPC的就是通過對「樣本」的控制圖分析,判斷有沒有「特殊原因」存在,有的話想辦法消除,沒有的話就可以預測接下來生產過程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比如合格率)。

3

控制圖

上面提到的分布圖,我們將它向右轉個90°,再做些調整,就成為控制圖啦。

GIF

控制圖中有三根線需要和各位交代一下,中間的centerline線叫中心線(值),實際就是統計量的平均值,比如上面我們投了100個飛鏢,每一次得到的環數加在一起,再除以100,就得到中心值。

邊上兩條紅線叫控制線,控制的英語叫Control,所以分別叫LCLUCL,注意和LSLSCL(規格限,就是產品公差要求)區別開來。

這個控制限怎麼出來的呢?

UCL=上控制限= 中心值+ 3 x 均值的標準差

LCL= 下控制限= 中心值- 3 x 均值的標準差

控制圖是幹嘛用的呢?當然是「控制」用的!

怎麼控制的?有些複雜(難度)!不過這是SPC比較核心的內容了。把它幹掉(搞懂)差不多可以宣告,在與五大工具的挑戰中,收了第一滴血了!

要想了解怎麼控制的,首先要解決的是去控制什麼?我們所謂的過程式控制制,研究的對象只是我們感興趣的某一特性(比如零件的關鍵尺寸)。

而這些特性顯現出來的數據可以分為兩類:計量型計數型

計量型的計的是一個個的「量」,是有具體量值的,比如零件尺寸,計量型的數據是連續性的,比如尺寸1~2mm之間的任何一個尺寸理論上都是可能出現的,比如1.1mm,1.11mm。

型數據的控制圖

計數型則計的是一個個「數」,比如這個零件某特性合格不合格,它是不連續的,如果合格了是1,不合格是0,沒有既合格又不合格的中間狀態,它涉及的控制圖有:

型數據的控制圖

雖然類型有很多,其基本架構倒是差異不大。如果可以的話,首選計量型數據,因為它包含的信息量更加豐富,且可以轉化成計數型的數據。

計量型數據最常用的是兩張圖,一張圖用於過程均值,另一張圖用於過程變差(這裡選極差),我們就以這兩張圖例拋磚引個玉吧。

控制圖主要要素

上圖一看上去,錯綜複雜,信息量太大,我們靠近了來瞧一瞧。

上面框框里的是刻度,其定義的原則是「能讓我看到我想看的」,即刻度應該能夠使過程自然的變差能夠很容易被觀察到。

上圖兩根虛線其實就是之前提到的LCL與UCL兩根控制限了,如果「點」超出了這兩根線之間範圍,就表明「脫離」控制了,是「特殊原因」出現的一個信號。

實際使用的時候,還會標出兩根實線,這就是產品公差要求的「規格限了」。

控制限中間的線,就是中心線了。

需要說明的是,上圖中的曲線上的一個個黑點點,其實是推舉出來的「代表」

被代表的「原始數據」在下面黑壓壓的排著呢!

這些有些概念需要解釋一下:

子組容量:表示「被代表」的人數的多少,上圖是5個,控制限的計算依賴於子組容量;

子組數量:是選出來的「代表」人數,上圖能看到的是8個;

子組頻率:是怎麼選出「代表」的,比如隔多久取一次樣,來確定由於換班、操作人員更換、環境溫度變化、材料批次、工藝調整等原因造成的。

怎麼選出的「代表」才能代表「人民」,是需要有一定標準的:選擇樣本以使得在一個子組內出現特殊原因變差的機會最小,而在子組間出現特殊原因變差的機會最大

相信在這裡,很多朋友已經懵掉了吧,那我們就換個角度解釋一下吧。

我們做這控制圖其實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去發現有沒有「特殊原因」,另外是看看「普通原因」有多大

子組與子組之間差異,我們的目的就是看穩不穩定,能不能預測未來,出現的任何大的變差則表明過程發生變化;

子組內的差異(就是那5個被代表的人內部),我們則看它們到底「貧富」差距有多大,代表很短時間內的零件間的變差。

一般會選擇25個(或更多)組,包含100或更多的數據來驗證穩定性,如果過程穩定,則可以很好地估計過程位置(中心值)分布寬度(標準差)

上面提到的各類控制圖無非就是在被代表的這幾個數值(上圖是5個)的各種維度上做文章,比如均值、中位數、極差和標準偏差等。

如何判斷過程是否穩定

SPC里給出了很多判斷過程不穩定的經驗總結,小唐老師曾在《遇到「統計學」你就懵啦——如何知道老公晚回家的「特殊原因」?》(點擊可查看)里詳細介紹過,這裡只給結論,原因就不贅述啦~

a. 一個點遠離中心線超過3個標準差

b. 連續7點位於中心線一側

c. 連續6點上升或下降

d. 連續14點交替上下變化

e. 2/3的點距中心線的距離超過2個標準差(同一側)

f. 4/5的點距中心線的距離超過1個標準差(同一側)

g. 連續15個點排列在中心線1個標準差範圍內(任一側)

h. 連續8個點距中心線的距離大於1個標準差(任一側)

非正態時怎麼辦?

這塊內容,現在很多時候已經通過電腦軟體可以解決了,不過還是簡單分享下思路。

先拋出三句話供大家參考。

正態分布其實並不保證過程沒有特殊原因在起作用。

一個非正態分布也可能沒有特殊原因,但它的分布是非對稱的。

休哈特控制圖並不是基於正態的假設,它可以用於所有的過程。但當過程偏離正態的時候,對變化的靈敏度會減少。

至於這三句話的原因,限於篇幅就不在這裡解釋了,不過可以給出幾個非正態時的解決思路。

a. 以適當的樣本容量,使用標準的休哈特控制圖

—「經驗法則」:極差圖應該使用的子組容量為15或以下。標準差圖能適用於所有的子組容量

b. 使用調整係數修改控制限以反映非正態的形式;

c.使用一個轉換使數據轉換成為一個(接近)正態形式,並使用標準控制圖;

4

過程能力和過程性能

還是回到剛才子組的概念,我們算的過程總變差,其實是有兩方面組成,一個是子組內變差,一個是子組間變差

a. 如果過程處於統計受控狀態,子組間變差應該為0,總變差=子組內變差;

b.如果過程處於不受控狀態,過程總變差將包括特殊原因和普通原因的影響,總變差=子組變差+子組變差。

這些概念講完了,就可以去研究Cpk、Ppk、Cmk了(詳見《女質保經理之後的故事——統計學的應用》,點擊可查看)。

都說了,搞概念老夫搞不懂,給我講簡單些!

SPC裡面確實有很多概念,這些概念在各家主機廠或者質量工具中有時候甚至出現打架的情況。

各家對Cmk/Ppk/Cpk的解讀

這裡小唐老師解讀一下最難搞的兩個概念——過程能力與過程性能!

聽說過「好學生」吧,一般指的成績好的學生,這個成績好就好比Cpk,體現出的是一種能力,一種能考好(大概率考好)的能力。

但能力好不代表就一定能考好,比如很多「好學生」經常在高考中考得不好。

而Ppk則是一種已經「體現出來」的性能,是已經參加完高考的學生,它表明過程是否實際滿足了顧客要求。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感謝你能閱讀到這裡,如果覺得有幫助歡迎分享哦~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小唐老師也收集並整理了大量SPC的資料和書籍,有需要的朋友歡迎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