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糖尿病與多種多樣的皮膚病變

糖尿病與多種多樣的皮膚病變

糖尿病患者容易發生皮膚病變,糖尿病導致的皮膚病變形式多樣,一些患者出現皮膚病變甚至不知其為糖尿病引起。本文搜集了一些糖友關於皮膚病變的問題,做出一一解答。

皮膚瘙癢

問:我是糖尿病患者,有時會感覺皮膚瘙癢,尤其是秋冬季節更為明顯,這與糖尿病有關係嗎?

皮膚瘙癢是在糖尿病患者身上比較容易出現的癥狀,也可以作為發現糖尿病的一個訊號。糖尿病會導致皮膚瘙癢原因是多方面的:(1)皮膚內葡萄糖濃度升高,刺激神經末梢及自主神經,會使神經功能紊亂,從而引起皮膚瘙癢;(2)糖尿病患者由於細胞內葡萄糖濃度高,會出現長期慢性脫水,導致出汗減少、皮膚乾燥,從而引起皮膚瘙癢;(3)一部分患者由於免疫功能低下,容易繼發皮膚感染,這種情況會加重皮膚瘙癢;(4)季節因素也會誘發皮膚瘙癢,如秋冬季節氣候乾燥,人體皮膚因為缺水容易因乾燥引起瘙癢,或者會加重原有瘙癢癥狀。另外,還要注意降糖藥物中的格列奈類藥物,一些患者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如皮疹、瘙癢等癥狀。胰島素的副作用也會引起皮膚局部反應,如紅斑、瘙癢等癥狀。

面部潮紅

問:我是糖尿病患者,最近感覺面部皮膚潮紅,就像高原紅的那種紅,這與糖尿病會有關係嗎?

糖尿病還會引起患者面部皮膚潮紅,潮紅的深淺取決於患者面部淺表靜脈叢擴張充血的程度。糖尿病患者會出現面部潮紅的原因為:(1)高血糖會引起微循環障礙,導致靜脈擴張充血;(2)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會損傷毛細血管,引起局部結締組織損傷,導致靜脈擴張,從而出現皮膚潮紅;(3)糖尿病患者多會合併高血壓,高血壓會加重毛細血管的損傷。控制血糖有助於改善面部潮紅。

黑棘皮病

問:我家孩子最近發現有糖尿病,我發現孩子的脖子皮膚顏色變深,醫生說是糖尿病導致的,我想問問這與糖尿病有什麼關係,應該怎麼辦?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指出,體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發病較為隱匿,發病初期超重或肥胖,以後漸消瘦,不易發生酮症酸中毒,部分患兒伴有黑棘皮病,多見於頸部或腋下。黑棘皮病指以皮膚顏色加深和乳頭狀或天鵝絨樣增生為特徵的一種少見的皮膚病。表現為皮膚顏色加深,呈灰棕色或灰褐色,表面乾燥、粗糙,隨著病情進展,皮膚呈粗厚,皮紋增寬加深,表面有乳頭狀或疣狀結節。多發生於皮膚皺褶部位,如頸、腋窩、腹股溝、乳頭下、臍窩、肛門外生殖器等處。

糖尿病患者會出現黑棘皮病,是因為與角質形成細胞和表皮成纖維細胞上的胰島素相關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受體增多有關。

糖尿病患者治療黑棘皮病,需要控制體重,控制好體重有助於減輕胰島素抵抗,可緩解該病症。也可選擇局部外用藥膏,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黃色皮膚

問:家人買了幾箱橙子,怕放壞了,最近水果都是吃橙子,可是我這兩天感覺面部和手掌皮膚變黃了,不知道這與吃橙子有沒有關係,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與糖尿病有關係嗎?

高胡蘿蔔素血症又稱柑皮症,是一種因血內胡蘿蔔素含量過高引起的皮膚黃染症,皮膚黃染而鞏膜不黃染是最重要的特徵。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胡蘿蔔素血症,而其中10%會出現皮膚髮黃(數據來源:《糖尿病併發症防治》,主編:翁建平)。高胡蘿蔔素血症時胡蘿蔔素會沉積於皮脂腺功能活躍的部位和表皮角質層增厚的部位,如掌、趾和面部。

糖尿病患者會出現高胡蘿蔔素血症,原因是糖尿病患者由於控制飲食,其攝入的黃色水果、蔬菜增多,加上糖尿病患者的肝臟將胡蘿蔔素轉化為維生素A的功能減退以及伴發於糖尿病的高脂血症,最終使得患者皮膚變黃。血胡蘿蔔素水平正常者可能與胡蘿蔔選擇性沉澱有關。

高胡蘿蔔素血症不需要特殊治療,停用胡蘿蔔素含量豐富的食品後,短期內可自行消退。

糖尿病性大皰

問:我是糖尿病患者,最近身上出現了大水皰,不疼不癢,過了一段時間就自行消退了,這與糖尿病有關係嗎?

糖尿病性大皰是糖尿病的特徵性皮膚表現,發病與免疫因素(如抵抗力下降)、離子(鈣、鎂)和碳水化合物紊亂、微血管病變、血管功能不全、機械性損傷、紫外線等因素有關,導致皮膚受到外傷後易發生真表皮分離。

糖尿病性大皰主要表現為肢端無痛性、自發性和非炎症性水皰,基底不紅,周圍無紅暈,直徑0.5~10厘米,形狀不規則,形似燙傷,皰液無菌、清澈。初起時水皰緊張,以後隨著水皰的增大而逐漸鬆弛,水皰乾涸後表面結黑厚痂,通常2~6周可自愈,愈後不留瘢痕(數據來源:《糖尿病併發症防治》,主編:翁建平)。一般無自覺癥狀,偶爾有不適合燒灼感。糖尿病性大皰好發於小腿下部和足背及足兩側,有時手指、足趾、手和前臂也可出現。

一般情況下,糖尿病性大皰可不治自愈,如果發現巨大水皰時,需要切開引流,糖尿病患者不可自行處理,需要求助醫生,以免造成皮膚感染,發生危險。

糖尿病性皮膚增厚

問:上次去醫院複查,有個糖友,手出現了病變,醫生說是「糖尿病手」,感覺有點可怕,糖尿病為什麼會導致這種病變?

隨著糖尿病病程和年齡增加,糖尿病性皮膚增厚的發病率也會增加。糖尿病性皮膚病可表現為關節活動受限綜合征,也稱為糖尿病手綜合征,主要表現為皮膚變厚、發亮、呈蠟樣,酷似硬皮病。該病變一般會累及掌指關節和近端指間關節,從第五指開始,以後逐漸延及其他各指,病變呈雙側性和對稱性,嚴重者不能將五指分開的雙掌合併,表現為「祈禱征」,即患者雙手合十時無法使兩手掌緊密相貼,而正常人可以做到兩手掌之間沒有縫隙。

糖尿病性皮膚增厚除了表現為關節活動受限綜合征,還會有其他表現,(1)皮膚增粗增厚,同樣無自覺癥狀;(2)糖尿病性硬腫病,發生於頸後、頸側、肩部和上背部的不對稱和非凹陷性皮膚硬腫,通常始於面部和頸部,逐漸向上背部和肩部蔓延,並可累及上肢和軀幹,造成活動受限。病損部位皮膚增厚腫脹,有光澤,表面皮紋消失,皮膚髮紅。皮損本身不疼痛,但可間接導致頸部不適合和背部疼痛。

治療糖尿病性皮膚增厚需要嚴格控制血糖,也可在醫生指導下局部外用或皮損內注射糖皮質激素、皮損內注射胰島素、口服青黴胺等治療,糖友切不可擅自治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皮膚 的精彩文章:

小伙娶非洲姑娘,生的孩子皮膚全部遺傳爸爸,完全像中國人
世界上紋身最多的女性再破紀錄:全身98%皮膚紋滿圖案

TAG: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