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以書入印的鄧石如
鄧石如(1743—1805),原名琰,字石如,又名頑伯,號完白山人,又號完白、古浣子、游笈道人,鳳水漁長,龍山樵長等,安徽懷寧人。以傑出的書法和篆刻成就聞名於世,為清代著名藝術大家。
他的書法精絕,被當時的戶部尚書曹文植評為「四體書皆為國朝第一」,其又以篆、隸兩體尤其突出,被其弟子、清代大學者包世臣列為「神品」(王羲之的《蘭亭序》亦為「神品」,鄧石如書法成就之高可見一斑)。
鄧石如在篆刻方面同樣具有非凡成就。他的印作體現出以書法為基礎,印章表現書法的「文人化」強烈傾向,把刻印這個「末技」真正升華為與詩、書、畫並論的一門藝術。
其「以書入印,印從書出」的治印思想則有力地打破了當時篆刻以隸化篆、印中求印的條框限制,率先採用純粹的小篆體和碑額體文字入印,輔之以鄧石如自身腕力雄強的獨特沖刀刀法,展現出和相對於當時印壇別具一格的剛健婀娜的印風,把皖派篆刻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成為足以和浙派鼎足而立的重要文人印流派。
鄧石如身處的時代正是中國文人印開始走向鼎盛的時期。在文彭、何震等前輩開創文人刻印風氣之後,中國篆刻藝術正迎來自秦漢印以後久違的又一個高峰時期。此時的浙派篆刻已經初顯崢嶸,以切刀刀法為鮮明特徵的浙派正引領時尚,和鄧同時代的丁敬、蔣仁、黃易創建並確立了浙派篆刻的江湖地位,使浙派篆刻成為當時最重要的篆刻流派。
和前輩及同時代的其他篆刻家「印宗秦漢」或者「印中求印」學習前朝印風不同,鄧石如另闢蹊徑,「印外求印」,跳出篆印本身,更強調從書法和大自然中尋求藝術靈感,把其濃厚的書法功底巧妙運用到篆刻藝術中,開創了靈動自然的篆法和酣暢淋漓的沖刀刀法完美結合的皖派篆刻。由此異軍突起,形成與浙派鼎足而立的態勢,構成了中國近代篆刻史上兩座耀眼的豐碑。
鄧石如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藝術成就,和他的人生經歷是分不開的(鄧石如具體人生經歷可見石安所作《鄧石如傳》)。鄧石如淡泊於名利,雖然有很多機會接近當世名流,但他卻無意仕途,一生布衣,做個來雲自如、自由自在的「遊俠」,並得以廣交藝友、遍覽祖國名山大川。
是這種不受官場拘束又進出自如的生活,使得鄧石如擁有比別人更好的條件執著於藝術,通過博覽前賢佳作拓本、和名流藝友的交往、飽觀周秦以來的金石銘識、遍訪全國各地的斷碑殘碣等等,汲取了異常豐富的藝術營養,並提出和踐行「以書入印、印從書出」的印學思想,把書法和篆刻有機地完美結合起來,最終成為一代大師和皖派篆刻的領軍人物。(文/石安)
————————————
TAG:石安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