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人生

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人生

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里包含了他所有的經歷,他的情愛,他的宗教信仰,他出生的國家。

「在能愛時愛, 能忍耐時忍耐, 能寬容時寬容。 上帝將是你的依歸」。

作為家中六個孩子的老四,二十世紀世界重要的古典音樂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謝爾蓋·瓦西里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1873年4月1日出生在諾夫哥羅德市附近的奧涅格,駕車向北兩小時就能到達莫斯科。

父親曾參過軍,娶了家境殷實的將軍之女。這或多或少影響了拉赫瑪尼諾夫的軍事觀。但父親貪杯豪賭,流連花叢,很快被迫賣掉了房子,搬到在聖彼得堡的臨時小公寓安身。

拉赫瑪尼諾夫的身材高大,擁有一雙巨大的手,左手能輕易按到跨十二度到十三度的琴鍵,甚至能勉強夠到十四度,所以並非所有人能演奏他的作品,因為鮮有人的手能彈奏那樣難度驚人的曲子。

許多音樂常理看來格格不入的風格在他的一雙大手中卻能神奇地融合,無論是浪漫主義還是現代主義,無論是大小調體系還是現代爵士樂元素,都能在他的音樂中找到共同詩意棲居的一席之地。

1883年拉赫瑪尼諾夫取得了音樂學院的獎學金,那時他才10歲。音樂學院的對面,是一家歌劇和芭蕾出名的馬林斯基劇院。正是在那裡,拉赫瑪尼諾夫決定成為一名作曲家。

1887年拉赫瑪尼諾夫進入莫斯科音樂院就讀,這段期間拉赫瑪尼諾夫開始了他正式的作曲創作,展露出他的音樂天分。此時的作品尚未被烙印上強烈的拉赫瑪尼諾夫個人風格的標記,僅是一些摸索、摹仿孟德爾松、舒曼、肖邦、柴可夫斯基等風格的練習作品。

在這些音樂家中,予他最深刻影響的是柴可夫斯基。在1885-1886年間,拉赫瑪尼諾夫便在茲威列夫家中遇見了柴可夫斯基。俄羅斯豐富的文學資源激發了他更廣泛的靈感,普希金的長篇敘事詩《吉普賽人》被他改編成歌劇《阿列科》,受萊蒙托夫詩歌啟發創作了幻想曲《岩石》。莫斯科大劇院將《阿列科》搬上舞台,柴可夫斯基也來觀賞正式綵排,稱讚連連。

1897年,拉赫瑪尼諾夫《第一交響樂》的首演由於當天的指揮亞歷山大·康斯坦丁諾維奇·格拉祖諾夫並無充份練習,再加上指揮於演奏時醉酒,以致整個首演表現得一塌糊塗。導致劣評如潮,令他受到很大打擊,他亦因而無法集中精神作曲。

此後的數年更因此停產,直至得到心理治療師尼可萊·達爾的醫治,才重拾自信。1900年,拉赫瑪尼諾夫完成他的《第二鋼琴協奏曲》,並以此獻給尼可萊·達爾,他更親自於首演中擔任鋼琴獨奏。該次演出為大眾所接納,令《第二鋼琴協奏曲》成為大眾喜愛的作品。

拉赫瑪尼諾夫除作曲外,亦是一位傑出的指揮家,他於1904年擔任莫斯科大劇院(Bolshoi Theatre)的指揮。在俄國,他被譽為最傑出的歌劇指揮。

1906年,由於俄國政治上的動蕩,拉赫瑪尼諾夫舉家離開俄國暫居義大利,後來再遷往德國德累斯頓,期間他編寫著名的《第二交響樂》,並於歐洲多國巡迴指揮。

1909年,拉赫瑪尼諾夫第一次往美國表演,他為表演更編寫了被譽為最困難的《第三鋼琴協奏曲》,令他在美國大受歡迎。回到俄國後,拉赫瑪尼諾夫擔任莫斯科愛樂交響樂團的指揮,成為當地樂界舉足輕重的人物。

1914年,俄國政治十分動蕩,不少劇院為免受暴民破壞而關閉,最初拉赫瑪尼諾夫並無離開祖國之意,但由於他出身富裕家庭,又曾是地主,拉赫瑪尼諾夫開始意識到周圍的危險。

1917年12月,拉赫瑪尼諾夫在彼得格勒的芬蘭車站,也就是後來的列寧格勒,搭上了開往斯德哥爾摩的列車。以受邀為瑞典皇室演出為契機,拉赫瑪尼諾夫決定離開日漸混亂的俄國。

當時正值十月革命,他帶上了妻子和兩個女兒,為這趟冬季旅途,朋友們送來了衣物和食物,他走得太過匆忙,只帶了一個小包和樂譜夾,就此再也沒有回來。

為了維持生計,他「正式」開始了職業演奏家生涯,彈奏的曲目包括貝多芬、李斯特、舒曼、肖邦及同輩的俄國作曲家史克里亞賓、麥特納和師輩的葛拉茲諾夫及柴可夫斯基。作曲這時對拉赫瑪尼諾夫來說,已是一件奢侈的事,他最關心的是如何在琴藝上下功夫。

1935年,拉赫瑪尼諾夫舉家遷移美國。這並不是他第一次踏上新大陸的土地。早在1909年他的《d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在紐約首演時,就是由他擔任鋼琴獨奏。不同的是,這一次拉赫瑪尼諾夫要在這裡終老一生。這段時期拉赫瑪尼諾夫不斷舉行演奏會,曾與他合作的指揮家包括萊納、斯托科夫斯基、奧曼地等。

七十歲的拉赫瑪尼諾夫仍不停四處演出,直至於1943年2月17日的一場演奏會中,拉赫瑪尼諾夫終於不支,此時已是癌症末期,拉赫瑪尼諾夫的一生,也如同《交響舞詩》的終曲,漸漸接近尾奏了。

1943年3月28日,懷著對家鄉鐘聲的眷戀、對死亡的不解,拉赫瑪尼諾夫在遠離家鄉半個地球之外的加州比佛利山莊,走完了人生最後一站。

拉赫瑪尼諾夫逝世後,由於時逢戰爭,遺體無法送回俄國,便被埋葬在他與妻子預選好的紐約城外的一塊墓地里。那裡被恰如其分地稱為「瓦爾哈拉」—眾神的歸處。

他的死亡證明上只寫著「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的一生創作了4首鋼琴協奏曲,3部歌劇,80餘首歌曲,上百篇鋼琴作品,包括2首奏鳴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豆鯊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世界國寶大賞

TAG:豆鯊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