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聖決裂之謎!孫悟空牛魔王本是生死兄弟,最後為何以死相拼?
【一】
西遊故事裡,孫悟空牛魔王這對結義兄弟的最終翻臉,是很耐人尋味的。
結義之初的花果山,何其熱鬧。當時孫悟空方才鬧了龍宮、又搗了地府,甚至因弼馬溫編製分歧,還拍了玉帝的桌子,在妖界可謂名聲大震,風頭一時無兩。牛魔王並著獅駝王、蛟魔王等,拉著孫悟空稱兄道弟,合稱七大聖,牛魔王因身形最大,又被諸妖拜做大哥。是時,更有七十二洞妖王,爭先帶著禮金前來結交。
然盛極而衰,悟空得意忘形,竟要借玉帝寶座一用。玉帝大怒,如來馳援,哐當一聲,美猴王人生夢碎。那五行山下,一呆便是五百年,荒草叢生。
顯赫一時的七大聖,隨即作鳥獸散。誠如原著第八回,觀音菩薩領佛祖之命,前往東土物色取經人,途徑五行山下,悟空猶如抓到救命稻草,請求菩薩搭救,更哀怨道,「我在此度日如年,更無一個相知的來看我一看」,直嘆世態炎涼。
而他口中的「相知」,自然少不了當年把盞言歡的老大哥牛魔王,這也會後來的兄弟翻臉,埋下了半深半淺的伏筆。
【二】
得意時勾肩搭背,失意時形如陌路。換做誰,難免都有怨念。
但悟空可能誤會結拜大哥了。
原著六十一回,牛魔王曾有一段心理獨白,「我聞得唐僧在那大路上等候。他二徒弟豬精、三徒弟沙流精,我當年做妖怪時,也曾會他」。
八戒、沙僧原身份為天庭中層官員,牛魔王即便人脈通達,應也無可能打通關節。由此可知,會面八戒、沙僧的時機,應為二人被貶下凡間為妖之際。
既無前緣,會此二妖作甚?其實,觀音尋東土取經人的路線,或已暗藏答案。
當時觀音途徑了流沙河、福陵山、五行山,先後見了沙僧、八戒以及悟空,並將他們納入靈山儲備幹部考察名單。而牛魔王當年所行,極有可能便是要探望一番山下關押的舊日兄弟,但從沙僧、八戒口中得知,天庭對其看管甚嚴,或生打退堂鼓之嫌,但又不舍離去,再行至五行山處,遠遠觀望,見五方揭諦輪流看押,雖有凄涼之風,但給銅汁鐵丸補充日常。牛魔王情知兄弟生死無礙,深感欣慰,微微一聲苦笑,欣然轉身離去。碩大的背影,消失在落日餘暉里。
【三】
可惜的是,造化弄人。
牛魔王這份情,悟空沒有收到。相反,心中對友情的衡量,卻留下疙瘩。
加之過號山時,熊孩子紅孩兒絲毫不知人際關係的緩急輕重,竟下狠手要置悟空叔叔於死地,及至火焰山處,悟空尚對牛氏一家心存幻想,但想一杯老酒,相飲而盡之時,便解百年恩仇。然鐵扇公主卻以婦人之心,懷舔犢之意,痛罵悟空毀家人人倫之歡(時紅孩兒已被觀音強行收編),更將孫、牛交好的大門徹底堵死。後鐵扇公主添油加醋,向前來救場的牛魔王哭訴,那個長相卑鄙的猴子欲行不軌之事。男人最怕頭上戴帽,尤其被兄弟戴帽,牛魔王情知此事,心中料必萬馬奔騰。
牛魔王勃然大怒,至此兄弟二人(妖),再無和好可能。
故原著描述,「他兩個大展神通,在半山中賭鬥,驚得那過往虛空一切神眾」。悟空立於雲端,搖棒指揮,八戒以及土地神數人,直搗魔王老巢,更金頭揭諦、六甲六丁、一十八位護教伽藍等得令,前來圍困魔王。誓有將牛氏斬盡殺絕之勢。
時又有玉帝、如來「密電」, 托塔李天王並哪吒太子,領魚肚葯叉、巨靈神將,幔住空中,佛門四大金剛虎視眈眈,牛魔王漸有窮途末路之危。哪吒更不打話,祭起斬妖劍,便將牛魔王頭顱砍下,幸魔王有地煞變數,尚有七十二條命,但也經不起折騰,哪吒連斬數劍,魔王已然氣若遊絲。
孫悟空這位昔日的結義兄弟,卻在一旁冷冷發笑,絲毫沒有半點說情之意。倒是糟糠之妻鐵扇公主挺身而出,向天叩首求饒,望留夫君一命。看來,某些時候,女人遠遠比兄弟來得靠譜。
【四】
孫、牛二妖的決裂,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史記》里的一個故事。
故事發生在秦漢交接之際。當時有位奇人,名叫張耳,和陳余是刎頸之交,並立誓「苟富貴、勿相忘」。二人素有大志,後陳涉(陳勝)在蘄州起義,前去投靠,立下不菲戰功。二人勢力便漸漸做大,分別有了自己獨立的軍隊和地盤。是時,秦軍開始瘋狂反撲,大將章邯率數十萬大軍圍困巨鹿,張耳恰為城中主將。張耳便向陳余求救,無奈援軍遲遲不至。
原來,陳余方內部產生嚴重分歧,大多數人持反對意見,認為秦軍強大,貿然救援不啻於以卵擊石。但幸得義軍年輕將領項羽(即後來的西楚霸王)人品爆發,一舉反殺秦軍,遂解巨鹿之圍。
張、陳兄弟重逢,卻黑臉相對。陳余忙著解釋,時處危局,非自己惜身,實乃周全數萬將士性命,並帶上一句抱怨,當時兄台催促得緊,小弟無奈,便遣五千前鋒先行試探,怎奈一交鋒,全成了炮灰,也算仁至義盡了(「乃使五千人令先嘗秦軍,至皆沒」)。
張耳呵呵一聲冷笑,根本不聽解釋,直斥對方忘了當初諾言。張、陳二人芥蒂,就此埋下,並有愈演愈烈之勢,後竟發誓互取對方性命。而這場兄弟恩仇,最後以陳余被誅告終。
此間關節,便是《長短經》所述,「凡怨者,不怨於所疏,必怨於親密」。 張、陳二人的翻臉,和《西遊記》中孫、牛二妖的決裂,性質其實一樣。人最無法容忍的,不是敵人的刀子,而是親密人的背叛。
正因如此,孫悟空一路多次遭遇圍追堵截,唐僧屢遭不測,自己也幾度身死敵手,但始終對犯事妖精手下留情,凡後台神仙笑臉說情,該送的人情,也一一送得。唯獨對結拜兄弟牛魔王無半點憐憫之心,甚至一開始便動了殺念。兄弟若負我,我定負你,所謂「怨於親密」,大概就基於此。
只不知,當時吳承恩先生書寫這段情仇,是否參照張耳、陳余當年模板?興許,老先生的筆力,遠超今者甚多!
※朱元璋一個規定坑慘子孫!明朝這些皇帝的名字,沒幾個人能讀對
※為秦國做出巨大貢獻的男人,最後卻死於非命
TAG:楠木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