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豆瓣終評4.1的《舌尖3》口碑塌方,但紀實內容或為視頻網站消費新藍海

豆瓣終評4.1的《舌尖3》口碑塌方,但紀實內容或為視頻網站消費新藍海

文|葉實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已然成為近期輿論的眾矢之的,觀眾惡評如潮,媒體口誅筆伐,讓這部堪稱國內第一「網紅」的紀錄片走下神壇,豆瓣4.1的評分刷新了該系列的最低分。

客觀地說,《舌尖3》如果僅是一部「日常」的美食紀錄片,也算差強人意。

但頭頂「舌尖」系列光環,集聚了央視頂級資源,在觀眾翹首企盼了四年後,《舌尖3》最終以畫風跑偏的姿態出現,的確不能算是令人滿意的答卷。

總結網友和媒體的反饋,《舌尖3》主要有幾點問題「激怒」了大眾:

文不對題,跟吃的關係越來越遠,一檔美食紀錄片被硬生生地拍成了「國家寶藏」「養生堂」;

硬傷較多,不少常識性錯誤出現,諸如麻辣燙和缽缽雞混為一談、黃瓜提高免疫力、蘿蔔治病等內容;強行雞湯,不乏「愛是最好的調味」等大而無當的抒情;

畫面質感差,前兩部「舌尖」的視覺美感在第三部沒能得到延續,構圖凌亂、虛焦等問題頻現。

在不少人看來,主創團隊更替是導致《舌尖3》口碑滑坡的主因。

去年10月,「舌尖1、2」總導演陳曉卿對外宣布從央視離職創業,《舌尖3》總導演被替換為央視紀錄頻道製片人劉鴻彥,分集導演也隨之經歷了洗牌。

「一個師傅一套拳,各有各的打法」,曾擔任《中國人的活法》、《中國人在非洲》、《我們這五年》等片導演的劉鴻彥,長於歷史文化題材和宏大敘事。

在更偏人文的美食題材中,似乎沒有很好的發揮自身優勢。由此,觀眾曾經熟悉的「舌尖」味道多少「變了味」。

《舌尖上的中國3》總導演劉鴻彥

許多網友在網路上紛紛表示,看完《舌尖3》,開始懷念陳曉卿。事實上,由陳曉卿領銜的《舌尖2》團隊,已經加入互聯網大軍中,美食系列新作《風味》即將上線。《舌尖2》骨幹對互聯網的擁抱,也預示著視頻網站正在成為紀錄片制播舉足輕重的位置。

《舌尖2》主創被騰訊視頻「收編」

視頻網站成為紀錄片制播新勢力

2017年10月,陳曉卿離職央視的新聞曾引起不小騷動。儘管陳曉卿本人並未公布自己去向,但媒體很快發現,陳曉卿創辦的公司名稱為稻來傳媒,其股東構成,不僅以《舌尖2》團隊骨幹為主,還有互聯網巨頭騰訊的身影。

陳曉卿

根據公開信息,稻來傳媒股東中,林芝利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持股20%、北京凌雲競生文化傳媒中心持股80%。

其中林芝利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為騰訊COO任宇昕,而稻來傳媒董事長及法人代表為騰訊視頻總編輯王娟,董事、經理朱樂賢為騰訊視頻紀錄片內容運營中心副總監。

而北京凌雲競生文化傳媒中心(有限合夥)的自然人股東包括陳曉卿、朱樂賢、李潔、李慷、李勇、劉碩等人,他們基本為《舌尖2》骨幹人馬。

其中,朱樂賢在加盟騰訊視頻前曾擔任《舌尖2》製片人,李勇、劉碩為《舌尖2》分集導演,張平為《舌尖2》的剪輯師,李潔、李慷等也均為前央視紀錄頻道員工。

《舌尖2》核心主創的離職,不僅意味著「舌尖」系列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它也讓行業意識到視頻網站正在介入製作上游,成為紀錄片制播平台的強勢存在。

在此之前,紀錄片投資製作主體以「國家隊」和部分民營製作公司為主,其中衛視和專業紀實頻道在紀錄片方面的投資產出,佔據行業一半以上的製作體量。

民營製作公司中,三多堂、東方良友、雷禾、五星傳奇等也輸送了不少作品,視頻網站更多扮演著重要播出終端的作用,製作層面發力較小,但這一局面在近兩年得到了扭轉。

根據《2016年中國紀錄片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16年網路視頻行業在紀錄片投入方面大約4億元,收入約6億元,整行業的投入佔比和市場份額均為11%,而2015年投入佔比僅為7%,市場份額不足1%。

可見儘管網路視頻的紀錄片市場體量依舊較小,卻是上升勢頭最猛的構成。

優愛騰加碼紀錄片市場

紀實內容成視頻內容消費新藍海

在市場不斷擴容,用戶對紀錄片消費需求上漲的背景下,紀錄片正在成為除網劇、網綜、網大等內容之外,網路視頻行業掘金的新支點,以騰訊、愛奇藝、優酷為代表的視頻網站,紛紛加碼紀錄片投入,力求搶佔先機。

騰訊視頻近兩年在紀錄片領域投入力度較大。據了解,騰訊視頻每年上架紀錄片達上萬小時,其中獨家的達到4000多小時,採用自製或聯合製作等多種方式。

2016年騰訊紀錄參與投資了BBC《地球脈動2》,這在國內尚屬首次。2017年,騰訊視頻再度與BBC聯合出品《藍色星球2》,上線6周後播放量達到2億,創造了紀錄片播放量的新記錄。

去年末,騰訊視頻召開了「記錄生活的美」發布會,這是視頻網站首次為紀錄片品類舉辦發布會。發布會上,騰訊視頻宣布,2017年騰訊視頻對紀錄片的投入已經是過往幾年的總和,2018年投入紀錄片的資金將是2017年的兩倍。

其中合作機構也從10家增加到14家,包括BBC、國家地理頻道、ITV、美國歷史頻道、NHK、ZDF等都在名單內。

與五洲傳播中心聯合出品《佳節》,和美國A&E聯合出品《網路新生代》,以及陳曉卿團隊操盤的「風味」系列《風味人間》、《風味原產地》、《風味實驗室》,將成為騰訊視頻2018「網生」紀錄片的招牌。

據悉,2018年騰訊視頻還將專門建立一個資金池扶持青年紀錄片人的成長,第一期資金達500萬元。

注重採購國內外的優秀紀錄片,則是愛奇藝的特色所在。2017年8月,愛奇藝宣布和 BBC Worldwide 達成合作,未來 3 年,愛奇藝將擁有 BBC Earth 在中國大陸地區所有紀錄片的獨家版權,授權節目加起來,時長超過了 1000 小時。

這次合作達成後,愛奇藝平台上線有超過 18000 個小時的紀錄片,愛奇藝於去年11月宣稱已打造「中國最大規模的紀錄片內容片庫」。

儘管在片庫體量上輸於騰訊視頻和愛奇藝,但優酷在網生紀錄片的制播上,也推出了《侶行》《季錄》《了不起的匠人》等精品。

其中《搖搖晃晃的人間》曾在被譽為紀錄片屆「奧斯卡」的第29屆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上獲得大獎,這也是國內網生紀錄片首次獲得該獎項。

去年,優酷也聯手BBC打造了《SNOW BEAR》、《奇幻王國》等片。據悉,圍繞「相信年輕的力量」主題,2018年,優酷將上線一些代表新審美和新語態的「年輕式」紀錄片,包括《了不起的匠人3》《三日為期》《水果傳》等。

紀錄片變現維艱

視頻網站提供營收新支點

變現難是紀錄片行業存在的普遍困境,視頻網站也不例外。不過相比於傳統平台紀錄片依賴於廣告收入和版權分銷獲得營收外,視頻網站也提供了紀錄片會員付費和電商變現等更多盈利思路。

視頻網站中,愛奇藝的付費運營體系最為完善,這也體現在了紀錄片會員付費模式運營中。2015年的《中國老師來了》是愛奇藝上線的首部付費紀錄片,付費收看讓愛奇藝看到了紀錄片盈利帶來了新的可能。

《中國老師來了》

目前,在愛奇藝紀錄片頻道可以看到,其「頂級推薦」和「精品劇場」子欄目中,幾乎全為VIP付費觀看內容。

根據愛奇藝提供的官方數據,紀錄片對於最具消費能力的高知人群的黏性,比IP影視劇更高,是愛奇藝吸引付費會員的特色資源,優秀獨立紀錄片往往能逆襲成付費內容黑馬,紀錄片的VIP會員轉化率經常高於同期熱播的電影電視劇,因此愛奇藝將更加重視紀錄片市場。

在阿里大文娛的體系中,優酷紀錄片的商業化之路也更顯活泛。例如《了不起的匠人》的商業變現中,除了廣告收入外,C端的「邊看邊買」互動電商模式,增加了手工藝產品銷售;《袁游》的線上淘寶店鋪「袁圈兒」,就出售紀錄片同款工服與手串。

客觀來說,無論是付費業務還是電商變現,視頻網站紀錄片盈利也是剛剛起步的狀態,需要行業進行更多模式探索。

但隨著近年來紀錄片整體水準的提升,《我在故宮修文物》《人間世》《尋找手藝》《本草中華》《極地》等「網紅」IP呈遞增狀態,不僅強化了用戶觀看紀錄片的動力,更是給變現的多元化提供了增值的支點,由此,也讓視頻網站紀錄片的發展更值得展望。

本文來自捕娛記,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獲千萬元A輪融資,完善電子元器件智能採購體驗
螞蟻金服將收購港版大眾點評OpenRice20%股份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