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城是達斡爾人興建的
一、達斡爾族遷徙嫩江流域並建立地方政權
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後,建立了後金政權。當上了後金皇帝的努爾哈赤並不滿足於對女真各部的征服,他的最終目的,是要征服中原,奪取全國政權。而要奪取全國政權,他覺得首先要廓清自己的「後院」,即黑龍江流域廣大地區,主要是針對索倫部的征服。所以在當上後金皇帝的當年,即派大將扈爾漢和安費揚古率兵兩千,征掠黑龍江中游兩岸的薩哈連部(達斡爾人的一個部),後又派兵征服虎爾哈部、喀爾喀部、卦爾察部,最後終於統一了黑龍江下游地區。索倫部從此以後臣服於後金政權並開始向後金政權進貢。
清朝初年,滿族統治者把分布在黑龍江上、中游廣大地區的各民族稱為索倫部,把分布在精奇里江中、下游的各族居民稱做薩哈爾察部(薩哈爾察是滿語黑貂的意思,此地產黑貂),實際上薩哈爾察部亦是索倫部的一個組成部分。在索倫部諸民族中,達斡爾人口居多,他們從事先進的農業經濟,有堅固的城堡設防。因而達斡爾族成為後金征服的重要對象。
努爾哈赤去世後,他的兒子皇太極繼位。從1635—1643年的八年里,皇太極先後三次對索倫部發動了征掠戰爭。也就是說,達斡爾人在不斷表示臣服的同時,同樣遭受後金的掠奪和屠殺,這也從另一個側面暴露出後金統治者的貪婪和殘暴。經過先後四次征掠戰爭,索倫部的許多屯落和城堡被夷為平地和廢墟。多種經營的自然經濟生活和社會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大批難民失去財產和家園,流離失所。在這種背景下,達斡爾族的個別家族在首領的帶領下開始遷居嫩江流域。有資料顯示,最早來到嫩江流域布特哈地區的是在崇德年間(1636—1643)達斡爾族敖拉氏的呼力爾肯,被清廷封為三等男爵後,率領所屬族丁,在嫩江中游建立了多金等屯落。最早來到齊齊哈爾地區的是於1640年歸順清廷的三百三十七戶達斡爾人家,他們於現在的齊齊哈爾市昂昂溪區的昂昂溪鎮、勝合村,龍沙區的大五福碼村落腳建屯。
然而,後金從1616—1643年四次對索倫部的征掠戰爭剛剛結束,達斡爾人的戰爭創傷還未撫平,1643年7月,以波雅科夫為首的沙俄侵略者的鐵蹄又踏入了「達斡爾地區」。在1643—1667年二十多年的時間裡,沙俄以波雅科夫、哈巴羅夫、斯捷潘諾夫等為首的侵略者,依仗其先進的武器,對索倫部各族人民實行騙、嚇、抓、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但是,侵略者的暴行也遭到了達斡爾族為首的各族人民的英勇抗擊,他們用各種方式狠狠打擊了侵略者。而當時,正是清王朝入關統一全國的戰爭時期,無暇北顧。因此有十年的時間,反侵略、保家園的戰爭是由以達斡爾族為首的各民族在毫無援助的情況下獨立進行的,為此,達斡爾族和其他各族人民付出了重大的犧牲。
在此背景下,清王朝為了斷絕沙俄侵略者的糧源(索倫部中達斡爾族是唯一經營農業種糧的民族),同時也為了集中兵力用於統一,不得已號令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等民族,向內地遷移。達斡爾族遷居嫩江流域,自崇德年間(1636—1643)開始,至順治、康熙年間(1649—1667)結束,大約經歷了三十餘年。遷徙嫩江兩岸的達斡爾人,建村屯築城池,開始了建設第二故鄉的歷史。幾百年間,達斡爾族在內蒙古、黑龍江、新疆建村屯就有四百餘個。其中,齊齊哈爾村(現齊齊哈村)就是當時齊齊哈爾地區最有影響的村落。
齊齊哈爾村確切的建村時間不得而知,但大體可以斷定為崇德末年或順治初年(1640—1650)間。最早在齊齊哈爾建村的是達斡爾族額蘇日哈拉的巴克日、甘昌、烏朗克日、杜爾吐勒四個莫昆的人,他們是在清兵壓境的情況下,為免於家族生靈遭塗炭,哈拉首領接受了清廷勸降,封為世襲佐領而被編佐派遣,沿嫩江來到齊齊哈爾村(即現在的齊齊哈村),建屯定居的。
清順治六年(1649),清王朝設布特哈部取代了江北(黑龍江北)索倫部,將布特哈總管衙門設於齊齊哈爾屯(這是人們習慣上將布特哈總管稱為齊齊哈爾總管的由來),歸中央理藩院管轄。後來因直接管轄不便而由寧古塔和黑龍江將軍代管。康熙三十年(1691)後正式編入滿洲八旗,完全歸屬黑龍江將軍管轄。在清順治年間,齊齊哈爾布特哈總管衙門是唯一的鎮邊巡邊職能機構。達斡爾、鄂溫克等索倫男丁,每年定期承擔和執行巡邊任務。就是在齊齊哈爾建城以後的漫長歲月里,也是在黑龍江將軍部署下,由璦琿、墨爾根、齊齊哈爾之地的副都統衙門輪替組織巡邊,直到咸豐八年的《璦琿條約》把那邊的國土割讓給沙俄為止。
清順治時期,齊齊哈爾的布特哈總管是滿洲八旗官員,達斡爾、鄂溫克若干為副管,康熙九年(1670)才由中央理藩院改派達斡爾人孟額德以副都統銜與同族的博爾吉岱、扎木蘇同任總管。孟額德全面負責布特哈部備邊及對沙俄邊境涉外任務。
據《齊齊哈爾市志》記:「順治初年,朝廷為控制和管理達斡爾人,在齊齊哈爾屯設置齊齊哈爾總管,直隸理藩院,行使地方行政職能。」齊齊哈爾總管府設在齊齊哈爾村,康熙八年(1699)議准總管為三品,副總管為四品。初設達斡爾族總管博爾吉岱、扎木蘇、孟額德等均為副都統,康熙二十五年(1686)頒發官印。
當時齊齊哈爾總管管轄範圍是:雅魯河以東、嫩江流域上溯到璦琿以及黑龍江以北的廣大地區。管轄所轄地區的布特哈三個扎蘭、五個阿巴和齊齊哈爾一帶的達斡爾族等。
齊齊哈爾總管的主要職責是:(1)管理所轄各佐事務,以完成貢貂為大業;(2)巡邊。《尼布楚條約》簽訂後,組織人力每年巡察邊界一次,此為定例;(3)邊境外交。孟額德為總管期間,多次到尼布楚,同沙俄地方長官談判和交涉,維護國家的利益;(4)完成朝廷交辦的任務。
齊齊哈爾總管早於齊齊哈爾建城四十幾年,作為地方政權隸屬關係清楚,官職品級清楚,而且朝廷頒有官印,管理區域清楚,職能職責清楚,因而齊齊哈爾總管是齊齊哈爾地區建置之始。
二、興建齊齊哈爾城
齊齊哈爾城的興建與齊齊哈爾總管有著直接的關聯,與達斡爾族更是密不可分。達斡爾族是建齊齊哈爾城的第一申報者、組織者、建築者、守衛者。
最早提出建齊齊哈爾城的人,是齊齊哈爾總管瑪布岱。瑪布岱,達斡爾族,蘇都爾氏。他於1686年由京城侍衛調任齊齊哈爾接任總管。他到任後,了解到達斡爾人自黑龍江流域來嫩江流域四十餘載,散居六百餘里,沒有一個中心城市,對族眾既不便於安撫,也不便於管理。當時因沙俄的原因,蒙古厄魯特部、喀爾喀部之間相互征伐,戰爭禍患已殃及到達斡爾人。因此,為保護族眾、維護族人的利益,他認為有必要在「緊要形勢之地」築城聚居。1689年,瑪布岱即向中央理藩院提出了建城申請。
1690年,黑龍江將軍薩布素與瑪布岱就上一年齊齊哈爾達斡爾族人平定的生活因沙俄的原因受到巴爾虎蒙古人衝擊的情況,又一次咨文理藩院,再次申請築城和披甲。在理藩院未作答覆前,康熙三十年(1691)正月二十三日,黑龍江將軍薩布素進京就築城之事向朝廷請敕時,康熙帝就齊齊哈爾築城之事下達聖旨:「著不誤農時,乘閑築城。」根據這一聖旨,瑪布岱在當年初(1691)就組織達斡爾族600人進山伐木,春季即將木料運至齊齊哈爾。按《錫伯族檔案史料》記載,修築齊齊哈爾城的人力是「以達斡爾等人力動工修築」的。按《俄中兩國外交文獻彙編》(1619—1792)記載,修築齊齊哈爾城共用了兩年多時間(1691—1693)。
瑪布岱為首的建城指揮者原定將齊齊哈爾城建於嫩江右岸齊齊哈爾總管所在地的齊齊哈爾村(即現在的齊齊哈村),後考慮到右岸隔著嫩江,交通往來不便,而將城址選在了嫩江左岸的卜奎站。城雖在卜奎驛站建,而向朝廷呈報時說建齊齊哈爾城,故城名仍取齊齊哈爾。卜奎站中的「卜奎」是人名,達斡爾族人,康熙二十二年(1683)前在齊齊哈爾任總管。期間,在嫩江左岸曾命部分男丁長期駐於此,耕種自給,史書里的「布枯(卜奎)耕於此」由此而來。因抗擊沙俄的需要,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王朝在吉林至黑龍江璦琿城之間設立了10個驛站(1686年增設至20個驛站),卜奎村(確切地說應是卜奎地房子)被設為一站,稱卜奎站。康熙三十年(1691)建齊齊哈爾城於此地,按達斡爾族習慣叫法將齊齊哈爾城稱為卜奎城,這也就是後來在民間將齊齊哈爾城稱為卜奎城的來歷。
三、龐葛城與卜奎城(齊齊哈爾城)沒有淵源關係
遼、金兩朝曾設烏古敵烈統軍司,其目的是專司招降和羈縻北部邊境地區的烏古、敵烈和其他各族或部族,龐葛城應是遼金兩朝烏古敵烈統軍司的治所。《金史·太宗本紀》載:「天會三年(1125)三月丁卯,以龐葛城地分授所徙烏虎里(烏古)、迪烈底(敵烈)二部及契丹民。」又《金史·習古乃傳》也說:「以龐葛城地分賜烏虎里、迪烈底二部及契丹民,」查金史提到的龐葛城僅此兩處。由於文獻史料缺乏,至今還無人考證出它的確切的建置(包括隸屬)、築城時間和地理方位。目前有些學者,將遼金時期的龐葛城與清初所建的卜奎城(齊齊哈爾城)聯繫了起來,認為哈拉古城就是歷史上的龐葛城,龐葛城就是後來的卜奎城(齊齊哈爾城),因而將齊齊哈爾市的建置時間延長至遼末金初時期。筆者認為,將龐葛城與齊齊哈爾市聯繫起來而隨意改變齊齊哈爾市建置時間,是毫無根據的。筆者認為,歷史上的龐葛城與今天的齊齊哈爾市無任何關聯,其依據是:
1、龐葛城是何時興建,毀於何時,確切的地理方位等,歷史並無明確記載。個別學者光憑從哈拉古城遺址出土的一些不能說明問題的文物,而推斷此古城就是歷史上的龐葛城,缺乏全面和權威的考古依據,因此,是不應採信的,更不應當做兩城關聯的證據。
2、哈拉古城,根據文獻資料記載應是遼金時期興建的城堡。但究竟屬於哪朝哪代,在什麼時候興建、什麼時候廢棄,這些目前仍屬歷史懸疑問題。此城與龐葛城有無關聯,尚需通過考古發掘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等手段來證明。在未弄清這些問題前,將哈拉古城與任何地方聯繫起來的做法,也是經不起推敲的。
3、《龐葛城考》作者認為,齊齊哈爾舊稱卜奎,卜奎是龐葛的諧音,說:「今日龐葛城南有齊齊哈爾屯,古為清代齊齊哈喇站舊址,可見卜奎(齊齊哈爾屯)一名,完全有沿襲金代龐葛之名的可能。」首先,說「齊齊哈喇站」,歷史上只有齊齊哈爾屯(即現在的齊齊哈村),而沒有齊齊哈爾站;「卜奎」是驛站名而不是屯名,卜奎站名來自於時任齊齊哈爾總管達斡爾族人卜奎的名字。在達語中,卜奎的正確發音為buuku(卜庫、卜枯)。在漢字中,卜字為博木切,歸屋韻;奎為傾畦切,歸齊韻。而龐葛的龐字為莫江切,歸江韻;葛字為居曷切,歸曷韻。龐葛二字與卜奎二字的聲韻不諧。所以,從聲韻上卜奎絕不是龐葛的沿襲和諧音。
龐葛城的城名含義,歷史上無明確記載,而卜奎城名則來自於卜奎站名,卜奎站名來自於曾任齊齊哈爾總管卜奎的名字。「卜奎」達語的含義是健壯、結實、大力士,所以從城名含義上,卜奎城與龐葛城無任何關聯,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
4、如果說齊齊哈爾城與龐葛城之間存在沿襲關係,那麼,筆者認為必須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歷史上有明確記載,表明哈拉古城(即所謂的龐葛城)曾由原址遷移至18華里外嫩江左岸即現在的齊齊哈爾城址;二是通過在哈拉古城、齊齊哈爾城的考古發掘,物證證實齊齊哈爾城(齊齊哈爾市)與龐葛城存在沿襲關係。遺憾的是,目前以上的兩個條件都不具備,而貿然將龐葛城與齊齊哈爾城聯繫在一起,認為它們之間存在沿襲關係的認識和說法,也缺乏確鑿的依據。
5、從建城時間上看,龐葛城的建城時間大約在遼末金初時期。如按遼滅亡的1125年算起,建城已有886年的歷史了。而齊齊哈爾城由康熙帝奏准建城到現在也只有320年的建城歷史。齊齊哈爾建城時,龐葛城淹沒於戰火成為廢墟起碼也有300年以上的時間了。在這300年的時間裡,歷史上無任何文獻資料記載龐葛城後來的命運及走向,也無任何證據可以證實龐葛城與齊齊哈爾城存在沿襲關係。
龐葛城與齊齊哈爾城從歷史記載、考古發掘、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等方面都無法找到任何相沿襲的證據。因此,可以斷定歷史上的龐葛城與今天的齊齊哈爾市(齊齊哈爾城)無任何關聯。筆者希望,從現在起,所有將龐葛城與齊齊哈爾城聯繫在一起的認識和做法,都應回到尊重歷史、尊重事實,回到實事求是的軌道上來。
總之,歷史上的達斡爾族人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由黑龍江流域遷徙至嫩江流域定居,又在特定的背景下興建了齊齊哈爾城。達斡爾人是興建齊齊哈爾城的申報者,同時又是組織者、建築者、守衛者。齊齊哈爾城落成後,清王朝於1699年將黑龍江將軍自墨爾根城(現嫩江縣城)移駐齊齊哈爾城,齊齊哈爾城遂成為黑龍江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至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裁撤齊齊哈爾副都統時算起,共計二百餘年。達斡爾人在齊齊哈爾以至黑龍江歷史上的巨大貢獻是應予充分肯定的,也是不可磨滅的。齊齊哈爾村—齊齊哈爾總管—齊齊哈爾城—齊齊哈爾副都統—齊齊哈爾市,一脈相承,其歷史軌跡清晰,歷史記載明確,是經得起時間推敲及歷史驗證的。
(卓仁,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達斡爾學會副秘書長)
TAG:卜奎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