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要吃野味
說完素的,再講葷的。
人類有爭強好勝的基因,喜歡獨一無二,希望自己比別人強,也喜歡吃比人很難吃到的,尤其是中國人。
從中國的美食文化來講,對吃最不挑剔的應該是廣東人。只要是活物,基本都吃,而且以野生最為追求。
大家都對2003年爆發的非典印象深刻,其源頭已經查明,中華菊頭蝠是非典的源頭,中華菊頭蝠因為是果子狸的食物之一,所以其也是病毒的高危攜帶者。中國非典的爆發,其根本原因就是對野生動物的偏好。
是的,我首先想說的是,野生動物不安全。
在講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來定義一下,什麼是野味?
我說講的野味,就是現在中國民間推崇的「純天然」生長的動物:魚類、兩棲類、哺乳類、鳥類、也包括所謂的農家散養土雞。
有人可能有疑問,從小吃到大的土雞不安全嗎?
首先我要說的是,農家土雞味道的確要比養雞場的雞要好,但營養其實是一樣的,只要規範養殖,食用安全性就是要比農家土雞更高。
從孵化到出欄,肉雞根據品種,最快的一般在兩個多月左右,最慢也在3個多月。而農家土雞從孵化到出欄要大概5~8個月,有養的久的可達兩年。
根據一般人的心態,長得慢的肯定要比快的更好,長得快的因為有激素和飼料的影響,肯定有問題,不能吃。
這種想法就和中國傳統思維的湯燉得越久越好似的。一邊是相信湯能燉一個晚上越燉越香營養價值越高,卻覺得水燒開兩遍就不能喝。
中國人喜歡喝湯,因為許多湯都鮮味十足,而且有一種食物里的精華都在湯里的感覺。其實,湯除了味道好之外,毫無營養價值。喝湯和喝可口可樂的結果一樣,除了讓人覺得好喝之外,就只剩下血壓升高、肚腩變大。人體所必需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全都在肉里,不會跑到湯里。湯里幾乎只有兩種東西:融化到湯里的鹽分和浮在面上的油脂。那些乳白的高湯,其實就是乳化了的脂肪白色小顆粒。純油脂,所以覺得香。湯,其實就是一種高鹽高脂肪的飲料,毫無營養價值,反而容易導致三高,對於現代人來講並不是一種健康食品。
話說回來,兩個月出欄的雞和8個月出欄的雞除了味道和肉的質感不同之外,營養價值基本沒區別。味道不同源於食物組成不一樣,雞飼料其實就是把雞的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搭配在一起,再餵給它們吃。就好像人不能只吃某一種食物而需要搭配著一起吃才能營養均衡一樣,而且也不能說只吃素的和尚和只吃肉的西北漢子相比會有啥本質的區別。所以,也不能因為雞成長所需要的食物不一樣就判斷吃谷的雞比吃飼料的雞更營養。
那麼剩下來就是激素和抗生素的問題。
為了使雞長得更快更健康,雞的食物里就會搭配激素和抗生素。還是那句話,只要在國家規定的標準內使用相應的藥品,那麼那些雞吃起來肯定是安全的。所以,選擇肉雞應該去大型超市商場,而不是菜市場小作坊。
不知道你發現沒有,我們所能看到的幾乎所有關於食品安全的新聞都有一個特點:又臭又髒的小作坊,濫用化學藥劑等等方式來使食材看起來更加漂亮。這裡有兩點信息:1,食品安全的高危區是小作坊,媒體報道的危險食品基本都是來自這裡。2,看起來漂亮的食材不一定安全(人的心理感覺並不靠譜)。
所以,不要憑感覺來做判斷,要避開危險區域,買菜應該到更加規範的地方。
對於肉雞,農家土雞的不安全在於風險的不可控。散養的雞你不知道整天都幹了什麼,去了哪裡,吃了什麼,有沒和其他小動物打架等等。每一個環節如果有偏差,就有風險。比如,肉雞100%不會有寄生蟲,但是農家土雞的寄生蟲比例就很高。
還有細菌和病毒因素,因為土雞的整個生長環節不可控,你不知道它們接觸了其他什麼小動物,容易感染對人類致病的細菌和病毒。以前風險小,現在風險大,因為現在的人口流動很大,各種其他動物的流動也變大了。比如禽流感基本來自於自己養的雞和雜亂的菜市場,標準規範化養殖的雞基本沒感染禽流感的可能,因為沒有閑雜人等能進到裡面,病毒帶進不去。
再舉個例子: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和溫度降低沒有關係。但是為什麼冬天是感冒的高發期? 因為天冷,大家容易聚集在封閉的空間里抱團取暖,導致細菌和病毒的相互傳播,容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這就是感冒。
當然,土雞的風險對於吃雞的人風險不大,但是對於殺雞的人風險就很大。高溫可以殺死寄生蟲、細菌還有病毒,但是殺雞的人很難避免這一切。實在要吃土雞,交給別人宰殺吧。
通過雞的例子,我是想讓你了解,不要吃野生動物,是因為風險的不可控。營養不比人工養殖的高,卻要冒很大的風險,得不償失。
雞都如此,就更別提人類基本不養的其他動物了。在野外的大自然,什麼都有可能發生。像經營一個企業一樣。控制了所有環節,就掌握了風險所在。風險來於不可控。
在水裡的魚類,養殖的就要比湖裡的更安全。可能野生的味道更好,但是魚類一直是寄生蟲的高發類群。養殖的魚類幾乎不可能感染寄生蟲,但是外湖裡的魚就不一定了。尤其是淡水魚,近些年中國工業的發展,各大江河水域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污染,那些重金屬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在外湖魚身上富集。所以少吃點野生的魚,對誰都有好處。
在中醫里,許多動物的各種部位都能入葯,而且能治療不同的疾病,這簡直就是胡扯。比如穿山甲的鱗片和人類的指甲成分是一樣的,卻被中醫吹得天花亂墜,還直接導致穿山甲瀕危。所有動物的肉類其營養方面的組成基本沒啥區別,所以有不同功效也是胡扯。除了餵飽肚子、打打牙祭、可以在朋友面前吹噓等等沒其他功效。以後關於中醫的文章我會再詳細講。
從更大的視角來說,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未來的命運。
為什麼要保護野生動物?
一方面仿生學給了人類巨大的啟發和進步,另一方面生態平衡關係到人類的命運。
仿生學給了科學家巨大的靈感,飛機就是如此誕生的。如果沒有物種的多樣性,世界會少許的多科學成果。比如,靠動物身上的鱗片結構發明了房頂的瓦、靠研究蝙蝠的超聲波定位發明了聲吶,使潛艇在深海能躲避障礙、靠鯊魚皮膚上的微小結構製成的泳衣能讓運動員取得更好的成績、靠螢火蟲的發光原理髮明了冷光等等……
在五十年代末期,全國爆發了轟轟烈烈的除「四害」活動,全國上下氣息協力消滅蒼蠅、蚊子、老鼠和麻雀。前面3都不太好打,麻雀就太容易了。剿滅麻雀的最高潮時在1958年初,那一年全國麻雀被滅得幾乎絕種。你猜一下結果是怎樣?1958~1961年就是著名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雖說不全是因為消滅麻雀導致的,但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1958年夏秋全國多地爆發蟲災蝗災,許多農民顆粒無收。
你看,因為看到麻雀吃糧食就去消滅麻雀,最嚴重的結果是幾乎絕收。大自然在懲罰破壞平衡的個體,這也告訴我們,無論什麼問題,都不要只看錶象,認清楚背後深層次的邏輯,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幾十年前我國西北部的打狼運動,是西北部荒漠化的一個重要原因。當年為了保護牧民的利益,開展轟轟烈烈的打狼運動,幾乎把西北部的狼群又趕又殺搞了個乾淨,羊群是安然無恙了,但是狼的其他食物,鼠類和兔子泛濫成災。鼠和兔的繁殖能力又強,導致草原上到處都是他們挖的洞,最嚴重的地方馬都不能跑,經常有馬因為腿陷入老鼠和兔子洞里導致骨折。最嚴重的是,地底下幾乎被鼠類和兔子挖空,有的地方直接露出裡面的沙土,草原也經不起這麼折騰,風一吹,沙圖全飄起來了。最後導致羊群無草可吃,只能再轉移牧場,結果就是牧場越來越小,羊群也越來越少。
在食物鏈里,每一個環節都特別重要,不要只看到狼吃羊。損失那幾隻羊留住的狼群,其實可以維持整個牧場的生態健康。若是只考慮眼前的利益,結果導致的是整個生態的危機。
所以,為了大家的健康,為了下一代的健康,更大的視角上為了人類的未來。不要吃野味了。
如果覺得我的視角有意思,分享給你在乎的人吧。
TAG:可可家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