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健康中國」怎麼建?2018全國兩會前夕委員專家建言!

「健康中國」怎麼建?2018全國兩會前夕委員專家建言!

《議庫》「建言醫改」主題沙龍嘉賓

「在醫改逐步深化的過程中,預防為主的方針需要進一步落實,預防的體制、機制需要完善,經費的投入和社會動員工作仍需加大加強,政府對公共衛生的主導作用需要更加突出」。

「2005年全國有41億人次的診療,而最近3年這一數字在77億至78億人次之間,意味著每個中國人每年平均要看6次病;我國醫療衛生總費用升高的速率超過GDP的增長,2017年可能突破5萬億元,幾乎達到2006年的6倍」。

「醫院大樓建起來了,核磁共振設備安裝了,但是優秀的醫生短缺,能夠操作機器的專家很少,這是嚴重的問題。2017年洪湖市人民醫院招聘了30名本科生,只留下了3個……」

2018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中國網《議庫》APP平台聯合中國癌症基金會舉辦「2018『我向總理說句話』建言徵集活動暨第10期《議庫》系列沙龍『建言醫改』主題沙龍」,特邀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等就「醫改」話題獻言獻策。

問題:目前90%的資源用於治療,預防僅佔10%

對策:將預防為主落到實處預防勝於治療

「醫改逐步深化的過程中,我們越來越感覺到預防為主的重要性。然而缺乏相應的預防體制、機制,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和社會動員的能力嚴重影響著中國整體醫療衛生的效率」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原主任王宇第一個發言就談到了「預防為主」的大問題,「政府的主導作用應該更加突出。」

王宇說,「預防為主雖然一直是我國醫療衛生工作的方針,而且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里特彆強調,但是到底我們在預防上採取什麼措施?現實情況看遠遠不夠。」

王宇的發言引起大家共鳴。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原副院長范利認為,健康教育是實施預防為主的重要手段,「再不搞健康教育就晚了。」

范利分析,在我國有個比較普遍的現象,中青年群體大多不懂醫療,而得了慢病的老年群體一體多病問題嚴重,不懂醫療的青年群體照顧不了罹患慢病的老年群體。范利建議,政府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對青年群體開展健康教育,一方面提升他們對中老年慢病人群的照護能力,另一方面也促使中青年群體更加積極投入建設健康中國;第三方面,也對本來已經是慢病患者的一部分中青年群體提供健康知識、改善他們的生活方式。這樣,才能幫助代際之間逐漸走出惡循環,實現「預防為主」的戰略目標。「否則,大醫院建得再多,床位增得再多,都是被動地應付。」

范利提供給中國網(議庫APP平台)記者的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我國患慢病的老年人接近1.5億,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超過6000萬人,高齡、失能和失智已經成為中國老齡化社會目前最大的挑戰。如果不及時、切實落地「預防為主」,中國的醫改成果將繼續面臨很大挑戰。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癌症基金會理事長、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原院長趙平分享了一組數據,「2005年全國有41億人次的診療,而最近3年這一數字在77億至78億人次之間,意味著每個中國人每年平均要看6次病;我國醫療衛生總費用升高的速率超過GDP的增長,2017年可能突破5萬億,幾乎達到2006年的6倍」。趙平理事長認為,慢病消耗了我國大部分醫療資金,而這些資金卻難以維護人民的健康。要強化預防為主的理念、把治未病的政策落到實處。

「現在很多醫院用90%以上的資源用於治療(疾病),預防僅佔10%」,趙平建議,加強預防要有具體指標。預防屬於公共衛生,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從某種意義上說,生病是個人的事,預防則是社會的責任。

問題:某縣醫院招聘30多人1年後只留下3人

對策:破除人才壁壘 提高基層醫衛人才待遇

「基層醫院是人民健康的守門人。就拿湖北洪湖市人民醫院為例,在洪湖市85%的百姓在市醫院就診治療,15%轉到武漢等地的大醫院治療,但是這15%轉出治療的患者卻消耗了55%的醫保費用。」來自基層醫院的洪湖市人民醫院(協和洪湖醫院)院長郜勇說出了基層醫院的尷尬:為什麼55%的醫保費用不能留在洪湖醫院這樣的基層醫院呢?——沒人才,缺技術,接不住那15%的患者。

據郜勇介紹,洪湖市人民醫院最近新建了大樓,增加了床位,服務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但問題依舊嚴重:「醫院大樓建起來了,核磁共振設備安裝就緒。但是優秀醫生短缺,能夠操作機器的專家很少,這是嚴重的問題。2017年洪湖市人民醫院招聘了30名本科生,只留下了3個,一部分選擇考研,一部分選擇了更好的平台,我們周邊縣市醫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人才短缺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衛生部醫政司原司長吳明江在給本次《議庫》沙龍的書面發言中說,近10多年來,貧困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房子和設備有了顯著改善,但專業人員如何「留得住、用得上」是個沒有解決好的難點問題。

郜勇介紹,基層醫院收入低是普遍現象,這是難以留住優秀人才的主要原因。

趙平介紹,全國縣級醫院員工平均年收入8萬元左右,地市級醫院員工平均年收入12至15萬元,省級醫院員工平均年收入20萬元左右(稅前),全國著名三甲醫院的待遇會更高,「優秀人才為什麼要留在年收入更低的小地方呢?」趙平拋出的問題令人深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著力發揮廣大醫務人員積極性,從提升薪酬待遇、發展空間、執業環境、社會地位等方面入手,關心愛護醫務人員身心健康,通過多種形式增強醫務人員職業榮譽感,營造全社會尊醫重衛的良好風氣。王宇說,地方政府應該出台積極的醫衛人才鼓勵政策,把優秀人才留在基層醫院。

不僅僅是人才問題,「如果把老百姓的健康作為政府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健康中國就有望真正落實下來。」范利說。

問題:取消「以葯養醫」,醫院如何生存?

對策:把獨立非盈利衛生行業單位變成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醫藥分家是國家醫藥改革方案中明確提出的公立醫療機構改革的一個方向。對醫院來說,醫藥部門的直接作用消失了,醫藥部門龐大的開支成為醫院的包袱。」北京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院長王成祥說,「以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為例,取消藥品加成後,調整了部分補貼,西藥收入每年要虧損1000多萬元。」

與腸癌抗爭了20年的患者姜寅生離不開與葯打交道,他說,「西藥費確實降了,患者得到了實惠,大家都感受到了。」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取消「以葯養醫」,健全藥品供應保障制度。李克強也在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要求破除「以葯養醫」機制,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性。

王成祥介紹,「有些醫院是中央的單位,有些是基層的單位,還有些是企業的單位,像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屬於教育部的單位,教育部沒有這方面的撥款和補償,取消『以葯養醫』後醫院是沒有得到醫療費用補償的,類似這樣的醫院都是在虧錢賣葯。」

王成祥建議,把獨立非盈利的衛生行業單位從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變成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另外無論醫院是中央的還是地方的,都是服務所在屬地的群眾,取消「以醫養葯」後的差額,除了中央補貼一部分,剩下的應該由屬地補貼解決。

問題:民營醫院怎樣發展?

對策:支持社會辦醫,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

支持社會辦醫是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戰略之一。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中主要部署了10項工作,其中第9項就是「支持社會辦醫,發展健康產業」。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基金會副理事長王執禮說,黨的十九大將「支持社會辦醫,發展健康產業」作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內容予以強調,為健康產業的發展注入新動力。這是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全面實現小康的必然要求。

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舉辦發展醫療機構,推動形成公立醫院與社會辦醫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既可以增加醫療衛生資源供給、優化結構,滿足多元化需求,也可以發揮社會辦醫療機構機制靈活的優勢。

王執禮認為,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民營醫療機構要進行以體制機制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對解決看病難、醫療資源不足,提高全國人民的健康水平有重要意義。

趙平補充介紹,2016年在中國衛生總費中,個人支付的比例已經降到了30%以下,政府支付的佔31%,社會資本所支付的部分超過了40%。社會資本辦醫逐漸成為不容忽視的組成部分。國家政策是明確的,但是社會資本辦醫仍存在著需要認真面對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中國政協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網中國政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