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中的良藥,就在你家廚房
葯食同源
唐朝時期的《黃帝內經太素》一書中寫道:「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便反映出「葯食同源」的思想。
《內經》對食療有非常卓越的理論,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這可稱為最早的食療原則。
長久以來,在屢屢煙火氣息中,中國人將小廚房也變成了大藥房。
某些常見於家庭餐桌的葯食同源的中藥材,如果能靈活運用,正確合理地調配飲食,將對疾病的防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現階段,衛計委公布葯食兩用的中藥名單101種,今天我們就簡單介紹薏苡仁、芡實、蓮子、高粱米四味葯食兩用的中藥。
說到抗腫瘤的食物,薏苡仁首屈一指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痹,排膿,解毒散結的作用,常用於脾虛泄瀉,水腫,小便不利,風濕痹病和一些癰膿疾病中。
《本草綱目》:薏苡仁陽明葯也,能健脾,益胃。虛則補其母,故肺痿肺癰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陽明為本,故拘攣筋急,風痹者用之。土能勝水除濕,故泄痢水腫用之。
《本草綱目》上講:將薏苡仁研為粗末,與粳米等分。加水煮成薏苡仁粥。每日1至2次,連服數日。適用於脾虛水腫,或風濕痹痛、四肢拘攣等。
芡實又名雞頭米,廣泛產於我國各地。
芡實味甘、澀,性平。
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濕止帶的作用,常用於治療遺精滑精,遺尿尿頻,脾虛久瀉,白濁帶下。
作為食物而言,芡實的「澀」性較其他食品更為突出,對於宮頸、子宮腫瘤術後帶下量多難盡,結腸、直腸腫瘤的患者術後大便稀溏頻數,都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芡實糕
鮮芡實1000克 糯米粉250克 白糖適量。混合粉末材料,壓成團,蒸制而成。
每到夏季,荷花開過之後,街頭常見有人擔著新鮮翠綠的蓮蓬叫賣,其中那一粒粒潔白清甜,味似花生的種子,就是咱們常常用來燉「銀耳蓮子羹」的蓮子啦。
同樣作為傳統常用可葯可食的食品,蓮子味甘、澀,性平,有補脾止瀉,止帶,益腎澀精,養心安神的作用,常常用於脾虛便溏。
如結腸、直腸腫瘤的患者術後化療後元氣受損,大便失於固攝;心腎不交所致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等證。
銀耳蓮子羹
先將蓮子、銀耳分別用清水泡發,撈起。再把蓮子、銀耳放入碗中,加清水適量,在快半小時後加冰糖、紅棗入蒸籠用武火蒸1小時即可。
高粱米其黏者,即為秫米,腫瘤專家郭志雄老師常常將其與制半夏合用,便是名方半夏秫米湯的全方。
此方最早見於《黃帝內經 靈樞·邪客》,長於化痰和胃,主治痰濁內阻,胃氣不和,引起的夜不得卧。其中秫米性味甘涼能養營,益陰而通利大腸。
《本草綱目》:「秫,治陽盛陰虛,夜不得眠,半夏湯(即半夏秫米湯)中用之,取其益陰氣而利大腸也,大腸利則陽不盛矣。」
半夏秫米湯
方中以半夏化痰和胃,秫米化濁,胃和則卧安。對於腸胃不和引起的夜卧不寧,睡眠欠佳,常有驗效,故此方又有「失眠第一方」的美譽
小提示
以上4味,都是家庭中常見的雜糧類食品,葯食兩用的藥材,往往藥性平和,沒有明顯的副作用,但是需要說明兩點:
一、任何食物都有其偏性,除了米飯、麵條這樣的主食之外,養生愛好者朋友需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食用,且最好交替、搭配食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二、中醫處方講究理法方葯,方劑又有君臣佐使,大多數時候並不能單靠一味藥材就能夠治療疾病,而是與其他藥材配合起效,所以,如果您真的想要改善某一癥狀,最後先諮詢醫生,然後再進行食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