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留在「井陘」的罪證:4萬勞工被迫害致死,留下6個萬人坑
井陘煤礦位於河北省石家莊西部50公里處,由井陘、正豐兩大煤礦組成。1937年10月11日,日軍佔領井陘後,先由滿鐵的興中公司收買德國股份經營,6天後改為軍管,年末又委託興中公司經營,1939年移交給日本的華北開發公司經營。圖為井陘煤礦的水塔和井口架。〔井陘煤礦萬人坑紀念館展覽圖片〕
日偽統治時期的井陘勞工有四部分,一是原來就在礦上的常年工,人們稱為礦工,包括童工,多為當地人。據1943年日方資料記載,井陘礦的童工經常保持在1000人以上,有的只有七八歲,干一天才掙5分錢。圖為井陘煤礦勞工背煤用的背帶和布鞋底墊。〔井陘煤礦萬人坑紀念館展覽圖片〕
二是由日偽政權及新民會組織的「青年志願隊」,這是作為政治任務,攤派性地臨時徵集的勞工,每期干3個月、半年不等。三是從石家莊周圍各縣欺騙招募來的勞工,這種勞工數量較大。圖為井陘煤礦勞工生活用具。〔井陘煤礦萬人坑紀念館展覽圖片〕
四是日軍在華北作戰的俘虜和抓捕的抗日民眾,僅1941年8月至1942年,從石家莊集中營送到井陘煤礦的戰俘勞工就有1000多人。他們被日本人編為「增產報國隊」,不計報酬,不發工資,像奴隸一樣,無償勞動。圖為被反綁雙手押往煤礦的戰俘勞工。〔井陘煤礦萬人坑紀念館展覽圖片〕
為了統制和管理這些勞工,日軍在礦上組織了100多人的警備隊和100多人的礦警隊。有敢反抗者,就被抓到憲兵隊使用酷刑。為了多出煤,日本侵略者「吃肥丟瘦,取易丟難,殺雞取蛋」,採用「陷落式」採煤法,因而安全無保證,各種事故頻發。圖為井陘煤礦的日本監工。〔井陘煤礦萬人坑紀念館展覽圖片〕
1940年3月22日,北大巷發生瓦斯爆炸,1200多名勞工還在井下,日本礦長不讓救人,命令封閉巷道和井口,井下勞工全部死亡。圖為井陘煤礦準備裝運勞工屍骨的棺材垛及等待運走的勞工屍體。〔井陘煤礦萬人坑紀念館展覽圖片〕
日軍侵佔井陘煤礦8年,掠奪優質煤炭870多萬噸,迫害致死勞工4萬人,留下6個萬人坑,僅南大溝數十畝的地方,就堆積了上萬勞工的屍骨。圖為井陘煤礦萬人坑部分勞工遺骨。〔井陘煤礦萬人坑紀念館展覽圖片〕
圖為日本民間「萬人坑」考察團在井陘煤礦參觀考察。〔何天義研究室拍攝〕
以上圖文選自《日本侵華圖志》第二十卷《虐殺戰俘與奴役勞工》, 何天義等編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日本侵華圖志》共二十五卷,南京大學資深榮譽教授張憲文主編。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山東畫報出版社有限公司合作項目,併入選「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國家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 2014 年度入庫項目。
※二戰時期日本兒童圖集:上學途中搜集廢品,運動會中進行搏鬥訓練
※他們的面容被鐫刻於恥辱柱上:指揮進攻南京的日軍將領及皇室成員
TAG:日本侵華圖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