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耶穌的故鄉】聖母的聖地

【耶穌的故鄉】聖母的聖地

【耶穌的故鄉】聖母的聖地

在上面的文字里,我們曾把聖地的主要地點,按著耶穌的生活,給各位讀者作了個簡單的介紹,使讀者們能具體地了解和默想福音一切有關耶穌的生活和教訓的記載。但是,「耶穌的聖地」,也是「聖母的」,因為聖母是耶穌的母親,她大部分的歲月是同耶穌一起過的;而且,她也是我們的母親,因為在那太陽失光,遍地昏黑的下午(路二十三:44—45)快要離開這苦世時,耶穌指著自己的母親對若望宗徒說:「看!你的母親」(若十五:27)。

這位耶穌特愛且又是童貞的青年聖若望,正好代表耶穌以童貞的寶血所孕育而以天主的愛心所愛慕的「新生的教會」。因此,就從那時開始,宗徒們和門徒們都明白:聖母不是聖若望個人的母親,而是「聖教會的母親」。因此,就從初創時代起,聖教會對聖母都有特別的敬禮和赤子的孺慕:特別的敬禮,因為聖母是救世主—降生成人的天主聖子—的母親;赤子的孺慕,因為聖母也是聖教會—即我們—的母親。在這「孺慕」的推使之下,就不難明白,為什麼「耶穌的聖地」也是「聖母的聖地」,因為子女對母親的一切,無不珍惜愛慕;聖教會對聖母在世居住或經過的地方,也不能不油然加以尊重和記念。

因此,在巴勒斯坦那彈丸之地,也有不少「聖母的聖地」:這些聖地,在此特給大家介紹,如:納匝肋是聖母領報(路一:26—38)和聖家生活(瑪二:22—23;路二:39—40)的地方;白冷是聖母誕生耶穌的地方(路二:1—20);而聖殿是聖母取潔(路二:21—38)和獻堂的地方;迦納是聖母的轉求得第一個聖跡的地方(若二:1—11);加爾瓦略山是聖母同耶穌一起為我們受苦並成為「聖教會的母親」的地方(若十八:25—27)。

聖母聖誕堂

對聖母出生地點,聖經上沒有明文的記載。按傳統來說,從九世紀開始,通常都說納匝肋是聖母家鄉,因為天神來報時,聖母住在納匝肋(路二:26),而耶穌三十年隱居的生活,都是同聖母在那裡過的(路二:39—40、51)。但是,按另一個源自第一世紀的傳統,聖母原來的籍貫,即是耶路撒冷,因為她的雙親——聖若亞敬和聖婦亞納——都居住在耶路撒冷。那麼,無疑聖母的家鄉也該在那裡(至於聖母在什麼時候及為了什麼緣故還居到納匝肋去,那已無從查考)。

因此,遠自第五世紀,在耶路撒冷聖殿的東北,恰巧在「有五個走廊」的「貝特匝達」水池附近,即在耶穌醫好了那患病三十八年的人的水池(若五:1—9)旁邊,築有一所聖堂,名為「聖母聖誕堂」;第九世紀時,又重建了那聖堂,改名為「聖亞納堂」,今日猶存。在聖堂下層有一間小堂,紀念聖母聖誕的事迹;在祭台下,有聖母嬰兒躺在搖籃上的刻像。傳說這小堂就是聖若亞敬和聖婦亞納的住宅。按筆者所知,這是聖地唯一的聖母聖誕堂。

【耶穌的故鄉】聖母的聖地

聖母往見堂

聖母往見表姐依撒伯爾的地方,按聖路加的記載,是在「山區」,是「猶大的一座城」(路一:39),但沒有提出該城的名字。按第七世紀文獻的指示,這座城就是耶路撒冷西南約七公里的「艾殷卡陵」,那裡有聖若翰的父親「匝加利亞的家」(路一:40),這家今日仍留存在那裡小城的「聖若翰洗者堂」的一角,那是耶穌前驅誕生的地方;在那角的小堂圓穹上,用拉丁文寫下了匝加利亞讚美天主的第一句話:「上主,以色列的天主應受讚美,因為他眷顧救贖了自己的民族」(路一:68),而祭台下則寫著:「主之前驅誕生於此」。

離開這「聖若翰洗者堂」約十分鐘的路程,在綠陰下的便是「聖母往見堂」,為紀念聖母往見她的表姐的事迹(路一:39—56),這聖堂是這世紀的建築物,築在中世紀的聖堂遺址上。聖堂有兩層,上層是正式的聖堂,下層是一個岩穴改建的小堂,其間有一口井,傳說這是聖母到達匝加利亞家以前,途中與依撒伯爾相遇的地方。

在聖堂正面對著的一幅圍牆上,用很多國的文字把聖母的(我的靈魂頌揚上主)歌(路一:46—55),全首寫上,是用瓦片燒成的,與椰欖山上「天主經」堂的天主經一樣,只是面積較小罷了!今日聖教會通用「我的靈魂頌揚上主」一曲,就是在那裡初次唱起的。果然,聖母的預言全應驗了:「今後萬代都要稱我有福」(路一:48)。凡是耶穌的真信徒,今日在世界各處,都口不絕聲地引用加俾額爾天神和聖依撒伯爾的話,反覆地讚美聖母說:「萬福。瑪利亞,滿被聖寵者,主與你同在(路一:28),女中爾為讚美,爾胎子耶穌,並為讚美」(路一:42)。

【耶穌的故鄉】聖母的聖地

聖母安眠堂

按照教宗碧約十二世在1950年11月1日欽定的信德道理,聖母完結了今世的生命以後,靈魂肉身一同被提升天享福。但是,聖母是否像耶穌一樣死了以後才復活升天,抑或是一完結了今世的生命後經過死亡便立即升天呢?對這問題,神學家的意見不一。這裡放開神學家討論的問題不談,只就聖地的歷史,給讀者們介紹聖母安眠大殿。

自從垂死的救主耶穌在苦架上把聖母交託給他的愛徒以後,聖若望就加上一句說:「就從那時起,那門徒把她接到自己家裡」(若十九:27)。無疑的,這個「家」字,按字意來說,可以指聖若望宗徒的家,由於聖若望在耶穌死後不久便到了小亞細亞的厄弗所傳教,直到逝世為止,且還安葬在那裡,因此遠自第五世紀便有人說:聖母一直到生命的末時也跟聖若望居住在厄弗所。

但是,按我們上面說了的,聖若望不外是「新生的教會」的代表。那麼,那個「家」字,或許正是指聖教會的搖籃——晚餐廳。

因此,另一個源自第七世紀的傳統卻說:聖母在耶穌升天后,常住在晚餐廳,並且也死在地里。

果然,自第七世紀開始,晚餐廳除了紀念聖瞻禮五晚和聖神降臨的事迹外,還紀念聖母的「安眠」於主懷。中世紀十字軍重建的晚餐廳大殿北面一部分,稱為「聖母安眠堂」。今日的聖母安眠大殿,則建在晚餐廳附近,由德國本篤會士接管。大殿外觀,宛如中世紀的堡壘有兩層:上層是普通的聖堂,下層中央有一具祭台,祭台前面有巨大的聖母安眠像,為紀念聖母逝世的事迹。母親離世升天了,作子女的,跪在這安眠像前,內心該有怎樣的感觸啊!她在天堂上等待著我們哩!

【耶穌的故鄉】聖母的聖地

聖母聖墓堂

按古代民間習慣,屍體是安葬在城牆或住宅區外附近的地方的,猶太人也不例外。因此,耶路撒冷城的墳場,遠自基督前幾個世紀,常是在城外東面的克德龍谷(列下:二十三:6);今日的墳場還是在那裡:按初世紀的傳統,聖母死後也安葬在那裡。聖母的聖墓 ,恰巧在革責瑪尼山洞附近。第五世紀時,已在那裡築有八角形的聖堂,聖墓就在聖堂的下層。

這聖堂被回教徒毀壞以後,中世紀時又重建一座聖堂;可惜這聖堂也遭受了同樣的命運,只是聖堂的下層—聖墓—得以保存。這聖墓,從十四至十七世紀,由方濟會會士接管;但是從十七世紀直至今日,卻落在東正教手中。

聖母的聖墓也與耶穌的相同,是在山邊岩石上鑿成;但是為了能把聖墓列入聖堂的內部,工程師便把聖墓四周原有的山石除掉了,像耶穌聖墓一般,只留下最主要的部分。今日的聖母聖墓堂,是一個黑暗無光的地方。進了聖堂門口,該走下三十多級寬大的石級,聖墓就在石級盡頭的右邊。

走完了那些石級以後,該先點上蠟燭方可慢步走向聖墓,不然,只是一片漆黑。聖墓是一個狹小的房子,沒有前院,左右有兩扇矮小墓門;聖墓內沒有什麼,只有一塊大石板,傳說那是停葬聖母聖屍的地方。但是這不過是片刻的停葬罷了!聖若望達瑪瑟(公元後第七世紀末)說:「從古代和很可靠的傳統,我們知道……聖母的屍體放革責瑪尼的一個墳墓中……三天過後,宗徒們打開墳墓,再也找不著聖母的聖屍……天主願意光榮聖母無瑕無玷的肉身,不但使她不致於腐爛,且還提前賞賜她復活升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