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間傳說 共鼓鑿舟

民間傳說 共鼓鑿舟

嗨!大家好,我是大虎哥哥,今天我要給大家講《共鼓鑿舟》的故事。

遠古時代,在軒轅黃帝的手下,有很多能工巧匠,他們根據生產生活中的實踐,創造和發明了很多有用的東西——共鼓和狄貨就是兩位。

共鼓和狄貨,倆人是很好的搭檔。平時主要的工作就是教給別人怎樣建造房屋和製作生產工具。他們倆每天忙忙碌碌,也從來不知道休息。經常是一大早就起來,到山上去砍伐樹木,準備好製造材料。

有一天,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瓢潑一般的大雨一直下個不停。很快,雨水就彙集在地面,形成了洪水。山下的很多人和牲畜都來不及逃離,就被洪水捲走。房子、稻田、各種生產工具也被沖壞。就連正在山上幹活的共鼓和狄貨也沒有倖免。他倆也被洪水卷到山下的河流里,不知道衝到哪裡去了。黃帝聽說了這事,非常著急,趕緊命令部落里的其他人沿著水流去尋找,但最終什麼也沒找到。洪水過後,大家都聽說共鼓和狄貨被洪水捲走的事,心裡都感覺非常悲痛!

幸運的是,共鼓和狄貨沒有死。他倆被衝到河裡後,正好抱住了一截兒乾枯的樹榦,因此沒有沉到水裡。抱著枯樹榦隨著水流,他倆在水面上一沉一浮。忽然,一個水浪打過來,一下子讓樹榦翻了個個兒。原來這節枯樹榦另一半是空的,剛才是空面朝下,這下空面兒朝上了。共鼓和狄貨看了看,感覺裡面能坐人,於是倆人努力的掙扎了幾下,爬到了空樹榦里。就這樣,像坐著一條獨木舟一樣順水又漂流了好久,也不知道漂了有多遠?

在枯樹榦里的共鼓和狄貨,沒吃沒喝,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樹榦被卡在了河邊的石頭縫裡不動了,他倆也昏了過去。這時,有一個部落派出的狩獵隊伍正好經過,看到河邊有兩個人,於是趕緊把他們救起來。餵了一點水之後,共鼓和狄貨蘇醒過來。狩獵的人一問才知道:原來他倆是黃帝部落的人,於是對他們倆格外的熱情。知道他倆好久都沒吃東西了,就把肉乾兒分給共鼓和狄貨吃,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休息,恢復體力的共鼓和狄貨,決定要返回黃帝部落。

獵人們聽說共鼓和狄貨想回去。就說,你們想回去可以,但是這裡是黃河的東岸,離黃帝部落還有很遠很遠,走路需要繞行。而想要過河,得等到冬天河面結冰才能過去。否則黃河這麼寬,只能繞路,估計得走小半年才行。共鼓和狄貨聽了覺得有道理,就坐下來細細的想,應該怎樣過河才能儘快回到黃帝部落。

共鼓對狄貨說:咱倆既然能坐在枯木上順水漂下來,也一定能利用枯木過河。一邊商量一邊行動——共鼓和狄貨把卡在石頭縫裡的那截兒枯木拖出來看了看,基本完好,又找了一些樹枝藤條,把兩頭綁了一下,讓枯樹榦更結實一些。準備完畢之後,共鼓先用藤條拖著這「艘」枯樹榦在河裡漂了一會兒,又讓狄貨坐在裡面試驗了一下,感覺都沒有什麼問題。於是共鼓和狄貨跟獵人們討了一些乾糧之後,就坐上這「艘」枯樹榦做成的「舟」,順利的渡過了黃河。然後,又走了很遠的路,才終於回到了黃帝部落。

見到突然出現的共鼓和狄貨,黃帝和部落里的人都非常驚訝!趕緊問他們是怎麼活下來的,又是怎麼回來的?共鼓和狄貨一五一十的把前後經過都講了一遍,眾人聽了都很高興。最後,共鼓和狄貨說,我們感覺可以用一截樹榦來製造一種可以在水上漂流的「舟」,這樣坐在這種舟里就可以沿河漂流。河流的下游也有很多其他的部落,我們可以利用這種舟和他們聯繫和交流,也可以互相交換一些糧食和生產工具。黃帝聽了非常高興,也很贊同他們的想法,支持他們去造這種「舟」。

於是共鼓和狄貨就找一截樹榦,把中間挖空,直到裡面能坐人為止。就這樣,先是造一艘能坐一個人的「獨木舟」,然後是兩個人,甚至有時候樹榦如果足夠粗狀,裡面挖空還能坐三四個人呢!而共鼓和狄貨又發現了,先用火把烤焦樹榦,然後再挖的快捷方法。這樣,一艘艘的木舟就被製造出來。從此後,人們可以坐在裡面在水面上漂流到很遠的地方,和那裡的人互通有無、進行交換了。

千百年過去了,直到現在我們看到和乘坐過的船的基本原理,還是在共鼓和狄貨發明的「空木舟」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此,我們也不得不佩服我們的祖先在生產生活的實踐中的發明創造,也不得不感嘆他們的用心和智慧!

好啦,今天《共鼓鑿舟》的故事就講完了,

弘揚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我們正在努力!

《說文·舟部》:「舟,船也。古者 共鼓 、 貨狄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以濟不通。」

徐鍇《繫傳》:「 共鼓 、 貨狄 二人, 黃帝 臣也。」 段玉裁 註:「 共鼓 、 貨狄 , 黃帝 、 堯 、 舜 閒人。」

茆泮林輯《世本·作》:「 共鼓 、 貨狄 作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補腦 的精彩文章:

補腦二強心補腦食材
孩子要期末考試學習緊張,給孩子多吃這道開胃補腦的菜,可別錯過

TAG:補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