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官媒發聲,ICO監管是否有變?

官媒發聲,ICO監管是否有變?

幣圈一日,人間三年,幣圈的做法和此前大眾所認可的融資方式是完全不同的,監管特別的少,速度特別的快,以前一個項目上市至少需要三四年,而如今,ICO代幣發行方式只需要三四個月就完成這一切,沒有了ABCDF輪之類的等待,種子,私募,上市,三步就搞定,有時候甚至連私募都不需要,種子輪之後直接就上了交易所,只要代幣上了交易所,基本上就相當於以前企業上市,只要一份白皮書,拉幾個大咖站台,就能大量的圈錢,然後再轉身去運營項目,這算是好的,因為畢竟人家圈了錢是去做事,如果遇上壞人,那就是騙了錢買豪車豪宅,然後啥事也不幹,所以這ICO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加快了融資速度,為區塊鏈創業者提供更為便利的融資方式,另一方面,也淪為了各類騙局的詐騙渠道。

去年94,監管部門宣布禁止ICO,各類數字貨幣應聲墜落,有些幣種一日便跌去六七成,這是監管機構避免出現系統性風險的舉措。但之後各類交易平台相續出海,代幣發行依然沒有被禁絕。發幣方通過在海外設立融資主體,網頁搞了多語言版本,炒幣人士學會了使用各類VPN,比特幣先是被打壓但隨後上揚,最高更是觸及20000美元高位,各類礦場亦開始算力外遷,行業依舊火熱,對於去中心化的行業來講,國內的監管似乎並沒有起到多大作用。

而今天,這一切似乎有了一些變化,先是《人民日報》整版刊發區塊鏈專題報道,全面的分析了區塊鏈相關技術、積極肯定了區塊鏈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與價值,並呼籲相關及有關部門及時出台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扶持政策。而後,光明網重發楊東舊稿《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和ICO出海形勢下的幾點監督建議》,主要觀點是建議對ICO監管不宜一刀切,應視作證券性質加以監管。

官媒如此發聲,想必監管隨後會進行某種調整,放開ICO,採用類證券性質監管成為可能,但具體會做哪類改變呢,筆者採訪了幾位業內大咖,或許以下幾點會被納入後續監管方案:

一:ICO沙盒備案

設立區塊鏈產業沙盒園區,對入駐園區的區塊鏈ICO相關項目的企業,進行項目信息的登記備案。備案的內容包括:企業信息:公司名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營業執照副本照片、法人姓名、證件類型、證件號碼、手機號等,確定項目實際控制人;項目信息:項目名稱、項目代碼、項目簡介、項目白皮書、項目網站、項目網站ICP備案號、應用場景、技術設計、項目負責姓名、證件類型、證件號碼、手機、郵箱、募集目標幣種、募集目標幣數量、發行代幣名稱、發行代幣總數量,確定項目所需募集資金或代幣總額。

二:合格投資者認證

合格投資者是指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的單位和個人,參與ICO投資者須實名認證,發行方須確保有足夠的風險提示等等。

三:資金存管及審計

對ICO項目所涉及的資金或者代幣指定存管,並定期提交報表供查詢審計。

雖然,在具體的監管政策尚未出台之際,這一切僅僅只是猜測,但終歸給了真正致力於區塊鏈技術發展的人士一個期盼,不論ICO監管將如何落地,希望這一天早日到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侃車的小俊 的精彩文章:

光緒帝為何做了一生的傀儡皇帝?

TAG:愛侃車的小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