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科學家實現溫差發電,只要地球不停止自轉,就能獲取無限電力?
利用空氣環境溫差發電素來被認為是「民科」的代名詞,但卻有著極大的發展前景與廣泛的應用價值。近日,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就開創性地研發出一種「熱諧振器」裝置,可通過空氣溫差來源源不斷地獲取電力。有人戲稱,只要地球不停止自轉,電能就永遠不會枯竭!
傳統的裝置大都利用熱電原理工作。「熱諧振器」對傳統的熱電發電機進行了大幅改進,這種新型裝置在將溫差轉化為電能的同時,並不需要輸入兩個不同的溫度源。相反,它使用一種特殊的材料,可以保證緩慢的熱輻射,所以僅需處在存在溫差變化的環境中即可保證材料兩側存在溫度差。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熱諧振器」中的這種材料具有強熱量滲透性,即可控制並保證熱量在材料內部中傳播速度以及熱量儲存的有效性。通常,若熱量傳播速度過快,則不利於能量的儲存。它由一種被塗覆在石墨烯表面的銅鎳金屬泡沫製成,再注入十八烷(相變臘)以形成一種優良的熱電導體。這使得材料具有非常高的熱膨脹性,可以儲存並釋放大量熱量。
在運作時,環境熱量通過裝置一側被捕獲,並通過強熱量滲透性材料緩慢輻射到另一側,並高效存儲在相變材料中。由於熱量傳播具有高延遲性,材料兩側總存在一個較大的溫差,所以熱量會趨於建立平衡並左右移動,從而得到發電所需的差速。
在MIT研究人員的初始測試中,24h的環境溫度波動高達10°C,熱諧振器最高可產生350mV的電壓和1.3mW的功率,其性能遠超同規格的熱釋電材料。此外,裝置還可用於支持原創感測器等低功率設備,這樣就無需擔心電池問題。
不過,此裝置還存在較大的局限,僅支持對遠程感測器等不需要太大電量的工具進行充電。雖然這種方法暫無法適用於家庭用電,但無疑使從「虛無」的空氣中獲取電力成為可能,更新增了一個極具特色的清潔能源替代方案。
文/朱張航宇
※兩周200次!密集震群再襲美國黃石火山,NASA:地球或重回冰河期
※人類一年用5萬億塑料瓶,專家:50年後海洋中塑料數量將超過魚類
TAG:環球科學大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