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北宋進士鞠仲謀
五代兩宋時期,鞠氏家族為高密世家望族,科第蟬聯,孕育了著作佐郎鞠常、兵部員外郎鞠仲謀、廣南轉運使鞠礪、天章閣待制鞠詠等眾多名人賢士。北宋進士、被譽為「景德二十四賢」之一的鞠仲謀尤為後人稱道。
鞠仲謀,字有開,北宋密州高密人,雍熙年間進士,歷任蘭溪令、開封府判官、淮南轉運使、殿中侍御史,官至兵部員外郎。為官甚有政績,為「景德二十四賢」之一。
史料記載,高密鞠氏源自東萊,南北朝至隋唐,鞠氏為東萊大族。唐代時,鞠仲謀的先祖遷居高密,發展為當地世家大族。鞠仲謀生於官宦門第,且為文學世家。其曾祖鞠真,官黃縣令。祖父鞠慶孫,官申州團練判官,有詩名。父鞠常,字可久,後漢乾佑二年(948)擢進士第,時年才二十一歲,被榜中推為探花使,宋初任著作佐郎,善詩賦,知名於時,《宋史·文苑傳》為其立傳。叔父鞠愉,五代後周廣順二年(952)進士,與兄齊名。
宋太祖開寶七年(974),鞠仲謀出任康樂縣(今江西萬載)主薄。宋太宗雍熙二年(985)高中進士,授太常博士。其堂兄弟鞠仲儀亦是雍熙年間進士,曾任長興令。端拱元年(988),鞠仲謀以大理評事出任兩浙路婺州蘭溪縣縣令,其友人王禹偁曾作《送鞠評事宰蘭溪》詩相贈:「東下蘭溪數十程,幾多山水入圖經。科名舊捷仙人柱,縣界遙看婺女星。琴院靜籠江樹綠,赤樓高對海峰青。三年吏隱無嗟嘆,百里封疆似畫屏。」宋代詩人趙湘《贈蘭江鞠評事》亦作於此時:「東望堪思捧刺時,姓名相齒有人知。公堂伴語山光入,秋閣嘗茶樹影移。石上琴尊容賞月,水邊台榭許題詩。」端拱二年(989),鞠仲謀以大理評事改任連江令,大興東湖水利,因斗門木柱易壞,將東湖的木斗門改為石斗門,又於湖外作小橋六、斗門七,按時蓄洪泄洪,並作《重浚東湖記》記其事,連江百姓得其恩惠,對其念念不忘,將其入祀遺愛祠。咸平年間擢升侍御史。
史料記載,鞠仲謀有幹才,景德元年(1004)六月,宋真宗秘采群臣有名望者二十四人,召對崇政殿,擢升台省館閣,號曰「二十四賢」,鞠仲謀榮列其中。不久,以侍御史出任淮南轉運使。景德二年(1005)正月,命鞠仲謀、直史館陳彭年於國子監考試知舉官親戚舉人。同年八月,降授殿中侍御史。《宋史》記載,鞠仲謀曾任開封府判官、陝西轉運使、東京留守推官、兵部員外郎等職,任職年月皆不詳。
其在開封府判官任上,曾舉薦高密同鄉王仲寶,王仲寶後來官至左屯衛大將軍,屢敗西夏,成為北宋名將,傳載《宋史》。
鞠仲謀與北宋文學家王禹偁友情甚篤,王禹偁,濟州巨野人,出身農家,太平興國八年(983)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著有《小畜集》。太平興國五年(980),鞠仲謀與王禹偁在開封因參加科舉考試而相識,從此成為至交。太平興國年間鞠仲謀前往申、陝、河、洛等地,不遠數千里,尋得祖父、父母、叔父、堂兄等五位親人的骸骨歸葬高密,高密籍狀元蘇德祥作序文送別。在回高密途中,鞠仲謀道經成武縣,專門拜訪時任成武主簿的王禹偁,王禹偁亦作序送行,後來鞠仲謀又請王禹偁為其父撰寫墓碣銘,其銘文收錄於王禹偁的《小畜集》中。鞠仲謀曾經整理其父鞠常遺集成二十卷,後來亡佚。鞠仲謀工詩文,今存世僅有《重浚東湖記》一文而已。
鞠仲謀後裔為官宦世家,長子鞠礪,官廣南轉運使。次子鞠砥,遷居江西新建,今江西、湖北、四川一帶多其後裔。鞠仲謀裔孫鞠詠,字詠之,自號深寧子,遷居開封,景德年間進士,官至天章閣待制,為北宋名臣,傳載《宋史》。鞠真卿以太常博士、直秘閣。直到元代,鞠氏家族仍為高密官宦名族,興盛長達數百年。
※這幾對姓氏,在以前是禁止通婚的,你躺槍了嗎?
※古人夜生活很乏味?你怕不是沒有見識過宋朝!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