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舌尖上的家鄉特產

舌尖上的家鄉特產

介紹一款家鄉小吃——黃粑。

在四川和貴州,磚塊大小的黃粑在路邊攤或手工作坊里隨處可見。一些地區會將黃粑處理成略大於麻將的尺寸,並用竹葉包裹,此類黃粑被稱為「竹葉粑」。

猶記得小時候,每逢過年,家裡就會用黃粑當早餐,既有蒸的,也有油煎的。

黃粑的原材料主要是糯米、大米和紅糖(紅糖是導致其色澤發黃的原因)。所以,它既有紅糖的甜味,也有糯米和大米食品的黏性和韌性。在糯米食品系列的家譜中,黃粑的顆粒比粽子細、比湯圓粗。它也不像湯圓和粽子,其含水率低。因此,僅僅靠水蒸氣來簡單地熏蒸,其中的澱粉糊化的程度也不會很高。而澱粉中比重較大的支鏈澱粉,其結構會隨著黃粑的冷卻迅速纏繞,使黃粑的質地更加緊緻。如果黃粑不能趁熱吃,人體對其機械消化的效率就會越來越低,小腸中消化酶對支鏈澱粉的分解也會舉步維艱。而油煎過的黃粑,韌性只會變得更強,也更難消化。因此,往往食用少量的黃粑即可令人產生持久的飽腹感。

旅居杭州十餘年,一直未見此地有黃粑銷售。事實上,這類小吃易於包裝運輸。如果推廣開來,必能成為一門發家致富的生意。

買來的黃粑通常很生硬,要將其蒸熟卻非常簡單。流程如下:

1)將大塊的黃粑按1cm左右厚度切片。

2)將黃粑切片置於鍋內蒸或煮。注意:黃粑所含油脂豐富且有較強黏性,為便於清洗廚具,最好將黃粑切片擺在鋪吸油紙的蒸片(篦子)上或者裝盤子里蒸。

3)沸水蒸7分鐘以上,黃粑基本上就熟了。蒸熟的判別標準為:用筷子輕戳切片表面,能插透(近似將筷子插入蒸熟的米飯)。

蒸熟的黃粑嚼起來綿軟,易於咀嚼撕裂,但因其黏性有餘,也不易化開。其質感類似於密實度和濕度較高的米飯。黃粑的味道則混合了紅糖和澱粉的甜味。如果是竹葉粑,還能在蒸的過程中使黃粑充分吸收竹葉所揮發的葉醇的清香,既能在你的舌與齒之間攪出甜蜜的熱浪,也能在你的口腔與鼻腔之間充盈質樸的芬芳。

大概這是我在春節假期期間最大快朵頤的美食體驗。

歡迎關注本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素昧平生 的精彩文章:

電影推薦:《華盛頓郵報》和《魅影縫匠》

TAG:素昧平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