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2-6,是誰?一夜之間,在上海修築72座墳墓,又是為了什麼?

2-6,是誰?一夜之間,在上海修築72座墳墓,又是為了什麼?

2-6,是誰?一夜之間,在上海修築72座墳墓,又是為了什麼?

《關於72家艾家墳的傳說》

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原川沙地區)民間傳聞中有「72家艾家墳」,「72家唐家墳」和「72家喬家墳」的傳說,說的都是明代京官因被奸臣所害,為免遭全家殺害,連夜造起了72座假墳的故事。這「喬家墳」、「唐家墳」都在川沙新鎮地區,而72座艾家墳則在現在的張江鎮的孫橋境內。

關於72座艾家墳,在當地群眾中流傳著兩種說法。

一說是:艾家老祖宗一代名臣艾可久生前剛正不阿,在御史任上參奏彈劾了不少橫行不法的貴爵勛戚,得罪了不少貪官污吏。因此他逝世後,這些人肯定是不會善罷甘休,企圖掘墓鞭屍。艾可久的家人為躲避這場災難,就在浦東地面一夜之間修築起72座新墳,使仇家真偽難辨,平墳辱屍的陰謀不能得逞。

另有一種說法是:艾可久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擢升南京通政使不久,忽然身染重病,乃上表請求辭官告老還鄉養病,皇帝卻不準。艾可久因年歲已高。病情又很嚴重,他不想客死他鄉,於是向萬曆皇帝再次遞呈上表章後,帶病歸里,翌年9月病逝於上海虹橋故里,萬曆皇帝聽說艾可久不聽勸告,私自告老還鄉,一時龍顏大怒,說要查究嚴辦。而那些曾受艾可久懲治法辦的貪官污吏趁機煽風點火,上奏狀告艾可久違命抗旨,雖然已經死了,還應掘墓鞭屍以示懲戒云云。艾可久子女家屬出於無奈,為了避免這場飛來橫禍,就在一夜之間築起72座新墳,讓仇家真假難辨,無所適從。

但史實並非如此。據《艾氏家譜》記載,明神宗歲時聽說艾可久私自還鄉,雖然心中不悅,但見艾可久已死,於心不忍,就沒有聽從朝中小人讒言,而是下聖諭按三品官員的規格厚葬,著翰林院撰寫葬文,吏部按典禮級別訂出祭掃程序,禮部詳細開列祭品類別數量,並由松江府負責一應支出,又命松江知府前往致祭,還下旨為其墓前建造功德牌坊,曰「通政坊」。

事實上,確切的艾家墳只有三處:其一,位於張江三灶浜北的吳家宅,是艾可久的墓地,當地俗稱「亭子圈」。1958年,此處為孫橋種畜場。其二,位於三灶浜南養正宅,是艾可久之父艾元美的墓地。俗稱「長墳山」,兩墳相距不足300米。一個在三灶浜北,一個在三灶浜南,一河之隔,遙對相望。明朝末年,艾可久之孫艾萬有第六子艾庭駿、艾萬有長子艾庭機因祖墳在浦東,於是從上海虹橋故里遷移至艾家圈,艾庭駿定居於長墳山東側,艾庭機入住亭子圈附近,結廬守墓,世代繁衍。其三,在北蔡六里地區,舊名艾墳,現名艾鎮,相傳亦有艾氏望族之墓,墓主失考,附近有艾東、艾西、艾南等自然村。

艾可久墓地佔地約20畝。墓前有明神宗(朱翊鈞)萬曆皇帝欽賜建造的石牌坊,上書「能政使坊艾可久,萬曆二十二年立」等文字。匾額上下楣樑上有鏤刻精製的獸形浮雕,造型優美,用工精巧。坊前蹲石獅一對,憨態可掬。神道兩側卧石羊兩隻,立石馬兩匹,石人兩尊,象徵生前儀威。墳前東西有兩座石亭,全用大青石卯榫裝備而成。亭石刻有人物故事,或行或轎,或騎或射,栩栩如生。亭內有高1.94米、寬1.05米的長方形石碑,碑身四面楷書刻有艾可久歷任敕命和萬曆諭祭文。20世紀50年代中期,艾可久之墓也是上海地區保存較為完善的明墓之一,僅墓亭上石刻的人物頭像被毀,相傳為太平天國運動時人為破壞。1958年秋因修築渠道,石牌坊等建築被拆,後孫橋公社在此建造了種畜場,墓被開挖,棺中艾可久身著蟒袍玉帶,但屍身已腐,僅有戒指、印章、扇子、牙托等士文物。陪葬物如此之少與墳墓的巨大規模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種厚葬薄殮正好印證,艾可久不僅是一位功績卓著的朝廷命官,更是一位清正廉潔的清官。「文化大革命」中,出士文物不知所蹤,地面建築也蕩然無存。這座歷經近4個世紀的歷史文化遺址從此毀滅,令人嘆息。

艾元美墓地佔地約4畝,墓前原建有石碑坊,墓道兩鋇安置有石馬石狗、石羊、石龜等。雖經400年風雨,石牌坊石獸等雖有傾斜、倒卧或移位,但均無破碎,保存基本完好。1967年冬,石獸等被毀後拋人墓前三灶浜中。墓碑、墓志銘原為明大學士徐階撰文,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先被移至生產隊養豬場當墊腳石;1981年開挖團結河,又被沉入三灶浜,甚為可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