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城的活力在於孕育新業態

古城的活力在於孕育新業態

一段時間來,無論是通過留形留魂留鄉愁,保留的原生態生活場景,還是精心篩選,孕育出適合古城發展的業態,在打造「見人見物見生活」的古城3.0版本過程中,通過微擾動改造、低衝擊更新、整體性保護、家園式管理等方式,泉州在古城保護與發展之間,逐漸找到難能可貴的平衡點。(2月26日 泉州網)

古城保護這個話題很讓人糾結,維護沒錢,毀掉可惜,往往讓人陷入進退兩難之中。去年2月2日《新京報》報道,「童話大王」鄭淵潔發布長微博,質疑雲南麗江收取古城維護費。麗江市回應稱,收取古城維護費得到雲南省政府批准,並以行政事業性方式收取。儘管收取維護費有一定依據,但公眾的質疑也不能說沒有道理。

文物保護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文物保護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國家用於文物保護的財政撥款隨著財政收入增長而增加。」 遊客在當地的住宿、餐飲、交通、購物等消費行為里已經包含了上繳給當地政府的稅金,政府撥款維修理所當然,如果再向遊客加收古城維護費,等於一次消費行為繳納兩次稅金,顯然不合理。從政府方面來看,把古城維護費列入預算是沒啥說的,但財力能否滿足需求,卻也不能不從實際出發。

說來道去,古城保護的關鍵仍在於錢從哪兒出。隨著城鎮化、現代化的不斷推進,「小城故事」中的鄉愁記憶及其載體面臨著巨大挑戰,這個問題是普遍存在的。面對城市現代化潮流的衝擊,泉州古城能留住老習俗、老字號、老街區,守住鄉愁記憶,其奧秘在於有「八方來客」。無論是留形留魂留鄉愁,還是保留原生態生活場景,孕育出適合古城發展的業態才是生命力所在,「見人見物見生活」才使古城「永遠年輕」。

泉州古城能吸引八方來客,不是單靠那些歷史文化的承載物,還有蘊藏其中的時代元素。在保護和發展過程中,古厝、洋樓、老別墅等建築,通過微擾動改造,變身為充滿當地風情的民宿、咖啡館、文創店、餐飲店等商業業態,這些才讓「老樹著花無丑枝」。在剛剛過去的戊戌年春節,251.85萬人次的遊客湧向泉州,以古城西街為例,從正月初二到初五,人流總量就達25萬人次。可見,把古城保護寓於發展之中,才能實現真正的保護。

事實上,有效保護古城不能僅僅依靠政府投入,也不能從遊客身上額外打主意,只能依靠市場機制,靠產業吸引資金進入,靠古城的風韻猶存「養老壯體」。投資是要追求回報的,如果古城保護帶來了實際收益,無論是政府還是古建築的所有者,維護古建築的積極性必然提高,也就不存在找誰掏錢維護的問題了。

古城保護離不開旅遊業的支撐。泉州是一個成功的範例,杭州西湖做得也不錯。從2012年10月起,杭州開始24小時免費開放環湖公園,當時一年的旅遊總收入是549億元,而2014年杭州全市旅遊總收入已經達到1886.33億元。旅遊業的繁榮不僅惠及了民眾,更是給旅遊設施的維護提供了充足的現金流。

文/張全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網易考拉、聚美優品等「雙11」海淘商品涉假 網購還需「擦亮眼」
特朗普首次國情咨文發表在即 有何看點?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