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名相張居正是個怎樣的人?他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

明朝名相張居正是個怎樣的人?他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

張居正,字叔大,又稱張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進士,由編修官至侍講學士令翰林事。隆慶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隆慶時與高拱並為宰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萬曆初年,與宦官馮保合謀逐高拱,代為首輔。當時神宗年幼,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居正主持裁決,前後當國10年,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隱瞞的田地,推行一條鞭法,改變賦稅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財政狀況有所改善;用名將戚繼光、李成梁等練兵,加強北部邊防,整飭邊鎮防務;用潘季馴主持浚治黃淮,亦頗有成效。萬曆十年(1582年)卒,贈上柱國,謚文忠。死後不久即被宦官張誠及守舊官僚所攻訐,籍其家;至天啟時方恢複名譽。

他是一個天才,生於紛繁複雜之亂世,身負絕學,以一介草民闖蕩二十餘年,終成大器。

他敢於改革,敢於創新,不懼風險,不怕威脅,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他也有缺點,他獨斷專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裡不一,是個道德並不高尚的人。  一句話,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而是一個複雜的人。  但在明代浩如煙海的人物中,最打動我的,卻正是這個複雜的人。  十年前,當我即將踏入大學校園時,在一個極為特殊的場合,有一個人對我說過這樣一番話:  你還很年輕,將來你會遇到很多人,經歷很多事,得到很多,也會失去很多,但無論如何,有兩樣東西,你絕不能丟棄,一個叫良心,另一個叫理想。

我記得,當時我礙於形勢,連連點頭,雖然我並不知道這句話的真實含義。  一晃十年過去了,如他所言,我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所幸,這兩樣東西我還帶著,雖然不多,總算還有。  當然,我並不因此感到自豪,因為這並非是我的意志有多堅強,或是人格有多高尚。唯一的原因在於,我遇到的人還不夠壞,經歷的事情還不夠多,吃的苦頭還不夠大。

我也曾經見到,許多道貌岸然的所謂道學家,整日把仁義道德放在嘴邊,所作所為卻盡為男盜女娼之流。  我並不憤怒,恰恰相反,我理解他們,在生存的壓力和生命的尊嚴之間,他們選擇了前者,僅此而已,雖不合理,卻很合法。  我不知道,是否所有的人在歷經滄桑苦難之後,都會變成和他們一樣的人。

直到我真正讀懂了張居正,讀懂了他的經歷,他的情感,以及他的選擇。我才找到了一個答案,一個讓人寬慰的答案。  他用他的人生告訴我們,良知和理想是不會消失的,不因富貴而逝去,不因權勢而凋亡。  不是好人,不是壞人,他是一個有理想,有良心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選妃有多嚴苛?經過8級篩選,從5000人里選50人
前朝狀元,後朝首輔,什麼樣的人在官場笑到最後?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