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九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推薦
潮州歷史悠久、人類地靈,有「嶺海名邦」、「海濱鄒魯」的美譽,被專家學者稱為「中原古典文化櫥窗」。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潮州文物眾多,全市現有文物古迹760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1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5處,是廣東文物古迹薈萃之地。在全省僅次於省會廣州。
廣濟橋在潮州市之東,廣濟橋是中國古代著名橋樑之一,始建於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歷時57年建成,全長515米,分東西兩段18墩,中間一段寬約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橋,只用小船擺渡,當時稱濟州橋。廣濟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曾被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樑」。
許駙馬府位於廣東省潮州市中山路,為宋英宗德安公主駙馬許鈺府第。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建,明清兩代曾修葺。三進四合院式布局,寬42米,進深47米,主體建築為硬山頂,五柱穿斗式梁架結構。建造做法、裝飾保存宋代府第建築的規制和特徵,上蓋部分具有明代風格。
筆架山潮州窯遺址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城東筆架山西麓。其年代為北宋,偶見唐、五代常見器型,未見南宋風格瓷器,廢棄時間應在北宋晚期。產品主要有青白釉瓷器,還有白釉、青釉、醬褐釉瓷器等。種類有瓶、壺、罐、碗、盤、盞、杯、燈、爐等日常生活用器和狗、馬、獅等動物玩具及人像等,造型工整,胎質純凈細密,釉面光潔。有些器物還以刻花、劃花等技法做出裝飾花紋,紋樣以蓮瓣紋最多。
潮州開元寺位於湘橋區開元路。佔地約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580平方米,南向,是一座宮殿式的四合院建築群。始建於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歷代多有修葺。現存建築保留了唐代布局及宋、元、明、清歷代建築風格。主要建築有金剛殿(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觀音閣、地藏閣等。其中金剛殿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單檐歇山頂,為明代建築。
已略黃公祠,位於市區義安路鐵巷2號,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是一座二進院,面寬15.4米,進深25.7米,被譽稱為「潮州木雕第一絕」。已略黃公詞現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韓文公祠是中國現存最早紀念唐代文學家韓愈的祠廟。位於城區東面的韓江東岸、筆架山中峰「雙施石」下。筆架山或稱東山,又因韓愈而稱韓山。唐元和十四年(819),韓愈因諫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在潮州8個月,詢民疾苦,重農桑,築堤防,興學校,祭鱷魚,開潮州文風,給潮人留下深刻影響。後人敬仰韓公,將筆架山稱為「韓山」,將亭稱為「侍郎亭」。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知軍州事丁允元認為韓公嘗游於此並手植橡木,韓公之祠應遷建於此,所以將城南七里的韓文公祠遷至今址。韓祠主體建築分前後二進,古樸典雅,肅穆端莊。祠內梁間遍掛名家題寫匾額,沿壁則環列歷代碑刻40面,其中不乏書法珍品和研究專訪文史的珍貴資料。
道韻樓,位於饒平縣三饒鎮南聯主村。始建於1477年,由黃氏族人三代人歷時100多年才完工,於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建成,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此樓為正八角形古堡式樓寨,三進三環構成八卦的形狀,總面積約為1萬多平方米,公認是中國最大的正八角土樓。道韻樓在造型設計、建築格局、實用價值等方面體現出了「古、大、奇、美」的特色。
從熙公祠始建於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至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結束,共十四年。由旅居馬來西亞柔佛洲僑領陳旭年興資所建,為私家祠堂。其潮州石雕、潮州木雕藝術十分精湛華美。其石雕雙面鏤空,雕有梅、竹、菊等植物及各類鳥獸,構成「喜鵲登梅」等喜慶畫面。祠分前後兩進,附有天井、抱廈、兩廊及後包,四廳相向。
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築群位於南門十巷歷史街區、許駙馬府歷史街區和舊西門街歷史街區,包括辜厝巷林宅、鄭厝巷蔡宅、甲第巷外翰第、甲第巷大夫第、德里舊家、辜厝巷王宅、興寧巷大夫第、紅欄杆、東府埕儒林第、卓府、馬使埕閆宅、青亭巷大夫第、黃尚書府和鐵巷陳宅。這十四座古民居分別為明代、清代、民國時期建築遺存,是三個時期建築典範和代表,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TAG:大潮人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