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古代南北差異所引發的結果

中國古代南北差異所引發的結果

前幾天說了點華夏與四夷的互動,當時提到了江南後來文化發達,勝過北方,但是實際上因為政治還有歷史慣性的存在,江南依然還是話語權的邊緣地區。要知道唐朝中後期的時候,因為河北三鎮實際上的割據,唐朝中央實際上已經靠江南的糧食維持了。

安史之亂後,南方人口數量開始超過北方,到了宋代經濟重心已經到了南方。經濟發達,人口眾多,文化也相當的繁榮,但是江南依然處在話語權的邊緣。北宋不以南人為丞相,一代名臣寇準公開宣稱,南人下國人。我們看到我剛才貼的朱熹的文。

宋代時期雖然江南文化已經很發達了,但是在當時人的認識中,他們還是有蠻夷烙印的。是後進文明的區域,因而這裡的人,也必然不如久沐王化的中原人。但是實際上,江南被納入中國的版圖也有今千年了,人家的文化確實水平也挺高。

如果一直壓制,必然造成英俊沉下僚的局面,造成南北方的分裂。所以到了北宋中後期,南人勢力還是接近了權力中樞。王若欽整倒了寇準,自己當了丞相。但是王若欽還有他後邊兒那幾個,比如丁渭,恰恰是幾個小人,屬於那種:有才無德,排斥異己的誤國奸佞。

於是北人就利用南北風俗差異,塑造了南人狡詐的形象,而說北人忠厚、質樸,但實際上大家要知道一樣米養百樣人。那裡都有忠厚的,哪裡都有狡詐的。大家要知道古人眼裡,厚重質樸那都是好詞。那意味著誠實、可靠、寬厚、穩重。大名鼎鼎的西漢名臣周勃就被評價為厚重少文。

相反輕易、機靈不是啥好詞。意味著這個人牆頭草,狡詐,甚至陰險。清代乾隆反對滿人習詩詞歌賦,就說他們滿人在東北天生就質樸,有著種種美德,因此才得到上天的眷顧,入主中原。現在學習詩詞,觀看歌舞,就是腐化墮落,變得輕浮。這讓他很傷心。

南人被塑造成輕狡這種形象後,除了南宋之外,基本都處在被防備的狀態。南人輕狡,那是不可重用的。所謂的長才大器,多出北方,到了明代依然有很多南方人這樣認為。但是隨著江南地區的發展,文教興盛,越來越多的南方人進入了中樞,北方人反而越來越邊緣化了。

明代洪武朝開科取士,南方完爆了北方,因此引發了南北榜案。整個科舉考試,北方人沒一個被錄取。朱元璋懷疑主烤官舞弊,偏向南人但經過調查,最後發現確實是北方人的水平不如南方。但是這個案子爆發出來,已經不再是作不作弊的問題了。

朱元璋果斷的車裂了狀元,殺了主考官。然後親自策問,錄取的全是北人,搞了一個北榜。這就是南北榜案大概過程,之後明朝就開始了分榜取士。逐漸分成了南中北三榜,按照比例錄取進士,這個政策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區域公平,擴大了統治基礎。

從北宋搞出來的南北方之爭,到了明代就差不多結束了。在這個過程中,北宋是北方人抱團歧視南方人。繼而南宋時代反了過來,南人排斥北方。元代就不必說了,南人政治地位極低。到了明代開始,南北之爭結束。所謂的南北之爭,就是話語權之爭,以及背後的利益之爭。

另外說一點,南北之爭結束之後,朝廷上已經變成了南人的天下,比如嚴嵩、張居正這些人都是南方人。東林黨和閹黨他們的成員大部分都是南方人,這時候,北方人反而變成了被人鄙薄的對象。質樸也變成鄙朴,不過到如今這些都是歷史了。

就算科舉取士,大部分人也進入不了中樞,蒙古人的高級職位基本都是被壟斷的。

四大薛怯長,蒙古薛怯出身的貴族子弟,還有跟他們打天下的色目人和漢人世候。

主要還是蒙古本身就處在氏族社會時期,就算是建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他本身的習俗和特質,並不容易那麼輕易的被掃除掉。

漢人世候史天澤家雖然後來被忽必烈收了兵權,他們家的人很多都是以三品官出仕的,不少人以超品的三公退休。至於四大薛怯長的後代嫡系基本上出仕就是超品,南方最後被納入元朝的版圖。南方人基本上沒有給元朝打過天下,所以很自然的就被排斥在了權力之外。

元朝是很重視實效的,工匠和胥吏的被重用,對這種儒家這種意識形態上的東西反而並不太重視,他們把這個儒生跟和尚道士看成一類人。覺得他們都是薩滿一類的祈天者,所以也搞儒戶,優待儒生,但是並不覺得儒生就該參政。蒙古人見到的文明太多,因此反而不把儒學當成唯一的東西,治理國家也是很粗放的。

只管徵稅,撈錢,其他都讓地方高度自治,元代在歷代中都是相當另類的。元朝的疆域太大,不同地區採用不同的方式統治。光官方文書都是幾種不同的文字共同行政,蒙古文、漢文、藏文、回鶻文並行。

回族就是在元朝形成的,回鶻跟回族沒關係,回鶻是維吾爾族的祖先。蒙古是沒等到他完成漢化就被幹掉了。開始是因為元朝是大蒙古帝國的核心部分,如果脫離蒙古傳統,就失去了對其他汗國的宗主地位。而且有征服者心態,後來四大汗國逐漸脫離了元朝。

他們在中原日久,比如元文宗、元順帝,都是漢化的蒙古人。在元朝的百年時間裡,中期已經形成了多民族的的士人圈。特別是恢復科舉後,很多蒙古人都主動漢化了。因為蒙古人也想出頭,沒有那麼簡單,蒙古人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我們看這一段歷史要注意當政治影響過去之後,他們當初塑造的那種地域形象,還在影響著著我們。

來源 東方時事解讀QQB文化群

整理 一剪閑愁

時間 2018.2.4

附註:東方時事解讀QQ系列群內任何一位成員的發言、其內容均只代表其個人觀點與立場,不代表「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及其網站、公眾號的觀點與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文化號 的精彩文章:

蒙古傳說的黑太子、其他民族與漢族關係
原創/《說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讀 1-4;2-1

TAG:東方文化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