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喂葯喂對了嗎?
眾所周知,一般用藥原則是能口服給葯的不採用肌肉注射給葯,能夠肌注給葯的不採用靜脈注射給葯。口服劑型比注射劑型不良反應少很多,而且在醫院補液也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機會,所以口服給葯是寶寶治療疾病的首選方案。
但是最近遇到了這樣的事,一位老奶奶質問我們發給她的葯有問題,原因是家裡小寶貝一喝就吐了,不僅耽誤病情還遭罪。那葯有沒有問題呢?當然沒有。細問之下,發現其實還是喂葯的方法不對導致的嘔吐。
其實,這種情況非常常見,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大多都覺得給寶寶喂葯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寶寶是不是緊閉嘴巴不願意張開,即使好不容易喂進去,轉眼就又嘔了出來。現在,來解答一些寶寶生病後家長喂葯時一些常見的疑問吧。
「一日三次」應該什麼時候喂?
很多家長看到醫囑寫著「一天三次」就按早中晚三頓飯的時間給寶寶服藥,其實這是錯誤的理解。一天三次最佳的服藥時間是每隔8小時服藥一次,這樣可使體內血葯濃度在24小時中保持平穩。一天兩次的就是間隔12小時服用一次。空腹或餐前服用的藥物(如蒙脫石散)一般是飯前半小時到一小時服用。餐後服用一般是飯後半小時服用。睡前服用是指睡前30分鐘服用。寶寶吃完葯如果30分鐘內嘔吐了,那就需要酌情補喂。
如何讓寶寶乖乖吃藥?
喂葯時切不可捏著寶寶的鼻子灌藥。這樣的方法會引起小朋友的劇烈抗拒,往往葯沒喂下去還造成寶寶的恐懼心理,也給以後喂葯增加困難。
一歲以內的寶寶推薦使用喂葯器,這樣不容易引起咳嗆,寶寶也不會特別難受。喂完葯之後不要立刻取出喂葯器,等寶寶咽下後再取出喂葯器,這樣可以避免寶寶把葯吐出來。每次喂葯後都要對喂葯器進行消毒。需要提醒的是,千萬不能在寶寶哭鬧時喂葯。
對於一歲以上的寶寶,應該鼓勵寶寶自己吃藥,和寶寶講道理,讓寶寶覺得自己把葯吃進去是一件非常勇敢值得自豪的行為。可以考慮在日常生活中和寶寶做小醫生的遊戲,消除寶寶對吃藥、看病的恐懼。所以寶爸寶媽們,我們要讓寶寶從心理上消除對藥物的恐懼,不害怕吃藥。
兒童有別於成人,他們的各個器官都處在未完全成熟和繼續不斷發育階段,尤其是肝、腎、血液以及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善,用藥不當很可能對寶寶造成身體上不可逆的損傷,因此喂葯前一定要核對藥名用法用量。正確用藥才能減少寶寶的痛苦,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
(本文來源於上海大眾衛生報 作者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荀培軍)
※人體內有宿便?減肥真的需要清宿便嗎?
※白酒放久了會過期嗎?
TAG:健康新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