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首台空氣污染檢測手機問世 內置感測器可檢測有毒化學物質

全球首台空氣污染檢測手機問世 內置感測器可檢測有毒化學物質

最近,在國內外與感測技術相關的諸多應用領域,有哪些最新的應用動態呢?來看看以下三則簡訊。

卡特彼勒推出的Cat S61三防手機,資料圖

1.全球首台空氣污染檢測手機問世 內置感測器可檢測有毒化學物質

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22日報道,世界知名工程建築機械、礦用設備生產商卡特彼勒公司,近期發行了一款智能三防手機S61,可以檢測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存在,系全球首台可檢測空氣中有毒化學物質的手機。

S61內置了瑞士公司Sensirion生產的一款感測器。據悉,這款感測器能夠檢測空氣質量,特別是揮發性有機物。如果污染物濃度超過健康限定值,手機會發出警告、提醒用戶開窗通風或外出休息一陣。此外,感測器還可以提供濕度和實時溫度。

S61還配備了綜合熱成像相機和加強版圖像對比軟體。資料圖

此外,S61配備了綜合熱成像相機和加強版圖像對比軟體,探測溫度也提高到400攝氏度。它還有配有激光測量工具(最長測量距離為10米),可以計算面積、轉換公制和英制計量。所有數據都存儲在圖像中,因而不需要回到原地就能預估其他數據,或作出相應調整。

開發專員表示,這些特點都是卡特彼勒用戶所看重的。例如,電工可以使用熱成像來分析熔斷器或布線系統,然後用激光測量儀還估算所需電線長度。如果需要同事建議的話,他們還可以把數據實時傳回基地。

2.英國研發可伸縮感測器 有助於提高慢性病檢測效率

2月22日,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發布一項研究說,利用高伸縮性材料製作的無線健康感測器有利於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日常佩戴,可檢測一些關鍵指標,減少患者血檢次數,提高慢性病日常護理效果。

人體汗液中含多種物質,其中就包括血糖和尿素,因此監測汗液中這類物質的水平有助於醫生更好地診斷和監控包括糖尿病、腎病以及部分癌症在內的慢性病。但目前很多可穿戴健康設備精確性達不到要求,也過於笨重,影響患者使用。

格拉斯哥大學教授拉溫德·達希亞領銜的團隊設計了一款全新感測器,能監測汗液PH值。感測器採用一種石墨-聚氨酯合成材料製作,不但輕便,還擁有非常優良的伸縮特性,長度能伸縮達53%,適合患者長時間佩戴。

感測器還採用了近場通信技術,能將監測數據無線傳輸到智能手機應用中,讓醫護人員利用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實時監控患者的相關數值。

達希亞說,人體汗液與血液含有很多相同的生理信息,檢測汗液能省去穿透皮膚來採集血樣進行檢測的麻煩。下一步,團隊將嘗試拓展這一感測器的性能,讓它成為一個完整的診斷系統,最終實現對汗液中血糖、氨以及尿素水平的監測。

智能無人艇,資料圖

3.智能無人艇為我國科考提供新型技術手段

據《文匯報》報道,由國家海洋局南海調查技術中心主持研製、多單位參與的針對南極惡劣環境、搭載淺水多波束系統的特種無人艇日前在中國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活動中獲得成功應用。近年來,智能無人艇已成為中國海洋科考新「利器」。那麼,智能無人艇應用了哪些技術?智能無人艇能夠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工作?它將為我國海洋科考帶來哪些福利?

智能無人艇應用了哪些技術?以雲洲7.5米安防巡邏無人艇為例。在這個無人艇上,共輸入了35萬行代碼、安裝20000多個器件、植入200多顆晶元、放置40多個感測器、載入7套分系統,整個無人艇可實現技術上的自主可控,比如無人艇在水中,它的眼睛除了激光雷達和聲納之外還有一個水器交接,通過主控制器運算來增強感知環境的靈敏度,數據感知系統獲得回撥信號,通過視覺和海圖等其他手段進一步對比,以保證船的航行方向以及與障礙物的距離,實現自動壁障、環繞航行、規劃路線等功能。

智能無人艇能夠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工作呢?據報道,目前中國智能無人艇的研發、設計、生產均處於高速發展階段,生產和在研船型繁多,可搭載多種調查勘測設備,適應多種工作環境,特別是和大型科考船搭配使用,可以更好地克服海洋複雜環境造成的各種困難與挑戰,更好地實現科考目標。此前,中國自主研發的智能無人艇已經在極淺水區、海洋島礁等多種環境狀態下得到成功應用。至此,除少部分非常困難的應用場景外,中國現階段智能無人艇的技術成熟度已可以滿足海洋測繪大部分應用場景需求。

智能無人艇將為我國海洋科考帶來哪些福利?據悉,智能無人艇可用於開展島礁周邊淺水區的水文氣象、水下地形、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數據採集,彌補傳統技術手段作業強度大、安全風險高等方面的不足,為海洋調查提供了一種新型的技術手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感測器專家網 的精彩文章:

新型臀部氣囊:內置陀螺儀和加速計可避免老人摔傷
美軍正測試單兵外骨骼設備:帶有感測器 可實現多維態勢感知

TAG:感測器專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