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5個範例告訴你為什麼千禧一代鍾愛傳統文化?
圖片:致謝故宮
最近以來,中國千禧一代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激增,並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從而影響到他們的日常生活, 創意表達以及消費方式。
由於沒有對某些特定時期的記憶,中國新一代的年輕人們對探索新的知識有著極大興趣。他們喜歡購買一些有具有內在含義的產品。 根據2017年中國文化產業指數顯示,中國90後最願意在購買文化產品上消費。
深入發掘中國文化已成為年輕一代探索民族認同感的方式。中國悠久的歷史讓探索者感受到了遠超國家層面的民族自豪感。在對歷史文化濃烈興趣的驅使下, 中國的年輕一代通過不斷探索,成為不同歷史時期的專家, 將傳統與自己的審美聯繫起來。「唐宋元明清每個朝代有不同的風格,與其膚淺地重複中國美學,不如更加深入地發掘某一個特定時期的文化特點。」24歲的學生於玉洲(音譯)說道。
「金色,金紅色與綠色的搭配實際上是滿族的色彩美學。漢族的美學相對簡單,也優雅一些。」23歲的學生沙晨雨(音譯)說。
這種搭配在時尚和美容行業也得到了運用,他們將現代化改造過的傳統美學運用在產品和品牌傳播中。這種方式既能讓官方注意, 又能吸引好奇一代的關注。
在這裡,我們選取了五個例子來說明中國傳統文化被用來吸引千禧一代的注意力,並總結了國際奢侈品牌可以從這一趨勢中學到什麼。
01
故宮品牌產品
擁有600年歷史的故宮最近在中國千禧一代中火了起來。通過研究消費者需求,故宮開發了一系列適合年輕人的產品,將歷史內容呈現在日曆和裝飾膠帶紙上。
他們還聘請了一支年輕的團隊,使用數字營銷工具與千禧一代展開對話,幫助故宮從古板的形象中跳脫出來。
圖片:致謝故宮淘寶店
02
《國家寶藏》節目在Bilibili播出
中央電視台製作的節目國家寶藏給了90後一個大大的驚喜。節目邀請了9個博物館, 每個博物館帶來三件珍藏的文物。觀眾可以在網上為自己喜愛的文物進行投票,票選出的展品晚些時候將會在故宮展出。
圖片:致謝《國家寶藏》
03
百雀羚與藝術和手工藝的合作
百雀羚於2017年在「單身節」推出限量禮品,其中包括由故宮珠寶首席設計師和顧問鍾華設計的獨家發簪。他們製作了一段短片,介紹整個產品的製作過程,從靈感的來源到發簪中運用到的古老皇家工藝。它將奢侈品的概念與品牌的根源重新聯繫起來。禮品套裝在35秒內售罄。
百雀羚×鍾華?東方簪:認真,讓東方更美。
圖片:致謝百雀羚
04
密扇-重溫歷史時尚
密扇是由兩位在國外學習的中國設計師創立街頭品牌。他們的設計靈感來源於「東方熱」的潮流,在主流時尚過於西方化之後,他們將中國傳統美學現代化。密扇正在通過各種獨特的中國民間藝術,重振中國多元化的知名度。
密扇的第一個女裝系列「密扇傳統工藝品(2016)」,採用了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哈密手綉技術,打造出美麗而獨特的作品。該系列的照片也是在當地藝術家的幫助下完成的。
圖片:致謝密扇
05
喜茶賦予茶文化新的意義
袁弘潮裝現身機場獲迷妹送網紅奶茶,獲助理推行李單手插兜似走秀。圖片:致謝視覺中國
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但隨著西方文化的影響以及星巴克近乎自髮式的傳播,年輕一代的口味逐漸轉向咖啡。但是現在, 在中國的街上會經常看到看到年輕人排長隊買喜茶。
喜茶在保留茶葉原本味道的同時加入符合年輕人口味的配方來調製飲品,如乳酪茶和新鮮水果茶。喜茶簡化了飲茶習慣,使其比傳統茶道更加隨意而不降低茶的品質,例如使用茶粉而不是茶葉。它的店面非常舒適,客人們可以在店內拍照並且分享在社交媒體上。
古代美學和歷史對新一代年親人很有吸引力,當品牌通過數字渠道接近他們的時候更是如此。
奢侈品牌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參與這一趨勢。
· 以現代的方式分享傳統文化
年輕的中國人對本民族傳統的渴求並不妨礙他們對其他故事感興趣。一個品牌的歷史故事是寶貴而鼓舞人心的,為了迎合中國的千禧一代的喜好,我們也應該敢於使用新的數字工具和分銷渠道來傳達這些故事。
· 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的文化和歷史
膚淺的文化背景不僅會失敗,還可能導致千禧一代在網路上嘲笑你。更加精確地了解中華文化知識有助於讓年輕人們進一步探索中國文化。
· 在當地專家和設計師的幫助下恢復古代藝術和手工藝
年輕一代的中國人才剛剛開始深入了解他們的傳統文化,同時他們渴望發現更多。外國奢侈品牌可以通過資助文化項目,與當地工匠合作開發特定產品,或通過自己的特定技術來支持的文化復興。例如,卡地亞與中國工匠合作,恢復紫禁城故宮博物院的古董鐘錶。
Juliette Duveau和Sophia Dumenil是巴黎市場營銷諮詢公司The Chinese Pulse的創始人,致力於幫助時尚,美容,奢侈品和生活方式品牌實施他們的中國戰略。
文:Juliette Duveau and Sophia Dumenil
譯:Qianni An
※中國消費者對巴黎世家在中國生產跑鞋的消息產生了怎樣截然不同的反應?
※中國網友對Gucci新秀評價大相徑庭
TAG:JingDaily精日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