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閻錫山,在台灣建所窯洞,以望故鄉!
中國歷史上,每當亂世之際,英雄輩出。在民國時期,閻錫山坐鎮山西,執政38年之久,可謂是「亂世諸侯」,是非功過,時人或後人眾說紛紜,各持一詞,然而不可否定的是,他是那個特殊歷史年代無法忽略的風雲人物。
晚年的閻錫山,是在台灣度過的,隱居於台北台北陽明山上。
從十五歲就跟隨閻錫山的張日明老人回憶,當時陽明山比較偏僻,1950年閻錫山搬來時,只能用卡車的發動機來發電,直到三年後才通電。最初蓋五間石棉瓦的房子,由於思念家鄉,閻錫山要求門窗都砌成窯洞的形狀。但是太悶熱,身為北方人受不了,只好又開挖山地、雕鑿石塊,蓋起另一棟石屋。
這棟由閻錫山親自設計、打造的石造屋「種能洞」,儼然就是山西窯洞的復刻板,他也時時刻刻思念著山西故里。
當年閻錫山為此專門寫到:「我到台灣因不耐炎熱與暴風雨的侵襲,建茅屋於金山山麓。移居以來,想起內地冬暖夏涼不怕風雨的窯洞來。我問台灣同胞:『台灣為什麼沒有窯洞?』他們說窯洞有三個缺點:一潮濕;二空氣不流通;三怕地震。適於北方不適於台灣。這三個缺點經研究完全可補救:使用洋灰就防止了潮濕;開前後窗戶就能使空氣流通;至於防地震,窯洞與樓房性質一樣,是看建築上的設施如何,我遂動念建築一所窯洞。台灣房屋,中國式、西洋式、日本式均有,特取三式所長融合為一,為台灣同胞作試驗。此窯洞命名為種能洞,因我向以種能觀察宇宙,為配合我的宇宙觀而名之。 」
閻錫山的「種能洞」與「紅磚屋」,就坐落在陽明山永公路小徑一片陡峭山坡地上。
如今兩棟建築簡樸的建築物,早已有些斑駁破舊,作為寓所的「種能洞」呈長方型,包括主卧室、客房、客廳、飯廳、廚房、浴室,小而俱全,每個空間都不大,單是擺上一張床,兩側各自放置書櫃,就顯得十分擁擠,目測大約60多平方米。
「紅磚屋」作為防空洞用,更是狹小,只有5平方米,隔成兩間小房,進去先看見老部屬張日明的辦公桌,再進房間就只有一張單人床及小床櫃,只能容納一個人。
當時山上沒有天然氣,須以木碳生火炊事、洗澡,簡直是過著苦修的日子。
好在廚師是從大陸帶去的,這讓閻錫山還算滿意!但他飲食簡單,愛吃麵條、饅頭,常吃的菜是紅、白蘿蔔,山藥,包心菜,白菜,豆腐和炒雞蛋。每個月喝只雞湯,雞肉不吃。每天在室外的時間不到兩小時,早晨散步,下午六時以後才到室外。
庭園不大,原來種有美國橙子,後被大雨沖走。
幾百米外就是閻錫山墓地,當年散步時選中並買下的,1960年5月23日病逝,葬於此。墓前斜坡上,用水泥雕成一個三米多高的「中」字。
因為他從事著述,先後寫了20多本小冊子,其中主要的是宣揚他「物勞主張」和「中的哲學」為內容的《大同之路》。死後,圓形的墓丘飾以灰綠色的馬賽克貼面,其間用水泥塑有「世界大同」四個大字,「世界大同」的間隙處下方,又分別嵌有四個「中」字,取意於為:處事、為人、為政,都要「發於仁,歸於中」。
在民國歷史上,閻錫山是個充滿爭議而複雜的人物,然而對於他晚年的生活,大家卻鮮為人知。
※宋朝開國,晉豫大道千里哀嚎,至今父老哭向天
※山西景區,你的名字里,藏著最美的情詩!
TAG:行走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