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瑜伽師地論》於食知量:第三略義(1)別辨相

《瑜伽師地論》於食知量:第三略義(1)別辨相

於食知量(佛教的飲食觀)(17):

第三略義(1)別辨相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三:

二、三、第三略義

複次應知,此中略義,謂有二種。

一、無所食,二、有所食。

釋遁倫集撰《瑜伽論記》卷第六(之上):「略義中有其三番,第三番中文分為二,先明有食無食義,後由此受用平等所食等下配屬諸句以明遮顯。前中初標二種,後別釋二,一無所食即便夭沒,二有所食於中復二,初開二食各有五句,二當知此中下。明二德失指前所辨。就明德中,由平等食非極少食乃至已生斷滅者,此唯離過。由非極多食乃至如前廣說者,具二功能,謂離過攝德由不宜食非不消食二種俱能斷故。不生新受者離過。由此當得存養力樂者攝德。由非染食當得無罪安樂而住者。此唯攝德。就明不平等食失中,由極少食飢羸少活,由極多食食不消變,由不宜食當知亦爾。此不宜食望不消食有差別者,謂觸葯等身中集過,觸極重苦,由染污食非法追求得已即有染愛耽嗜饕餮之過。

第二配屬諸句以明遮顯中,文分為三。初標於食平等所作以諸句顯,次舉前所明諸句以明遮顯,後結之。明遮顯中,前明遮,後明顯。言若於善品勤修習者乃至修入而轉不安穩住者,正修善時諸惡尋思令隨順趣向諸惡惡法將起故言修入而轉。」

二、三、一、

別辨相

二、三、一、一、

無所食

無所食者:謂一切種都無所食,無所食故即便夭沒。

「無所食者:謂一切種都無所食」,是指什麼都不吃。「無所食故即便夭沒」,什麼都不吃就死掉了,不應該是這樣子。

二、三、一、二、

有所食

有所食者:有其二種。一平等食,二不平等食。

「有所食」分兩種,「有其兩種」:一、平等食,二、不平等食。

平等食者:謂非極少食,非極多食,非不宜食,非不消食,非染污食。

「平等食者:謂非極少食,非極多食」,就是知量而食,不要吃得太少,也不要吃得過多。「非不宜食」,不合適的食物不可以吃,也不要有這種過失。「非不消食」,食物還沒有消化,還要再吃,那當然就是有病了。「非染污食」能遠離非法的食物。

不平等食者:謂或極少食,或極多食,或不宜食,或不消食,或染污食。

「不平等食」,「極少食」吃的食物太少。「極多食」,吃得過多。「或不宜食」,這個東西不應該吃,偏要吃。「或不消食或染污食」,或沒有消化完又吃、或有染污的受用飲食。這就是不平等食。

二、三、一、二、一、

受用平等所食

當知此中由平等食,非極少食,令身飢羸,未生不生,已生斷滅。

非極少食

「當知此中由平等食,非極少食」,若是平等食,就不會吃得太少。若是吃得太少呢?「令身飢羸」,身體就會飢餓而且羸弱,就沒有氣力了。現在「非極少食」,所以飢羸「未生不生」,不會再有飢羸的事情。「已生斷滅」,若是已經有了飢羸,因為現在「不極少食」,這個飢羸的事情就停下來了。

由平等食非極多食,身無沈重有所堪能,堪任修斷,如前廣說。

非極多食

「由平等食,非極多食」,由於能平等食,不是吃得很多,所以「身無沈重」,吃得太多了身體就沈重;因為不吃得很多,令身體遠離沈重,「有所堪能、堪任修斷」,堪任修學聖道斷除煩惱,「如前」面「廣說」了。

由平等食,非不宜食,非不消食,能斷故受,不生新受。由是因緣,當得存養若力若樂。

廣非不宜食及不消食

「由」於是「平等食」,所以就不吃不宜吃的東西,「非不消而食」不在未消化前又再受用飲食,「能斷故受,不生新受」,能斷除舊的毛病,不生新的毛病,都沒有病苦。「由是因緣,當得存養」,由於這樣的因緣可以無艱難的存養,「若力若樂」,身體也會有力量,心情也會快樂。

由平等食非染污食,當得無罪安隱而住。

非染污食

因為是合法求得來的飲食,就沒有罪,沒有罪心就安隱,「安隱而住」。

二、三、一、二、二、

遠離不平等食

由極少食,雖存壽命而有飢羸,亦少存活。

極少食

「由極少食,雖存壽命而有飢羸」,「極少食」壽命也能存在,但是會飢餓羸弱。「亦少存活」,可能壽命也不會很久了,就可能會死掉了。

由極多食,如極重擔鎮壓其身,不能以時所食消變。

極多食

「由極多食,如極重擔鎮壓其身」,由於不知量、吃得太多。吃完了以後像什麼事呢?就像極重的擔鎮壓身體,使令身體辛苦。「不能以時所食消變」,不能夠隨時把所食的消化,吃太多了脾胃的力量不夠,不能消化那麼多,這是「極多食」。

由不消食,或住身中,成不消病,或生隨一身諸病苦。

不消食及不宜食

「由不消食,或住身中成不消病」,因為吃太多不能消化,又繼續吃,食物一直滯留在身體裡面,就有病了,就是成了消化不良的病。「或生隨一身諸病苦」,或者引起來一種病,各式各樣的病。

如不消食,由不宜食當知亦爾。

「如」前面說這個「不消而食」,「由不宜食,當知亦爾」,不消食會引起病;「不宜食」而食的話也是一樣,也會令人有病。

此不宜食有差別者,謂於身中集諸過患,由此復觸極重病苦。

「此不宜食有差別者」,「不宜食」也有不同於「不消食」的情況。「謂於身中集諸過患」,「不宜食」比「不消食」更厲害,能「集諸」很多的病患。「由此復觸極重病苦」,由於很多的病患,由此又會觸發極重的病苦,「觸」就是感覺,就會感覺到有「極重的病苦」來了。

由染污食,非法追求諸飲食已,有染有愛、耽嗜饕餮,如前廣說而受用之。

污染食

「染污食」是什麼呢?就是不合道理的追求諸飲食,這就是有罪過了。對於所得到食物「有染有愛、耽嗜饕餮」,「如前廣說而受用之」,這就是染污食。

由此受用平等所食,及以遠離不平等食,故說於食平等所作。

「由此受用平等所食,及以遠離不平等食」,佛教徒應該這樣子,受用平等食(非極少食、非極多食、非不宜食及不消食、非染污食),遠離不平等食(遠離極少食、遠離極多食、遠離不宜食、遠離不消食、遠離染污食等)。「故說於食平等所作」,稱為於食平等所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佛教徒說么鬼之-輪迴是個什麼鬼
上香的正確方法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