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魚,亦非我
子非魚,亦非我
2018.02.28行者無疆
《莊子.秋水》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
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之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之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作為領導,我們很容易犯「子亦是我」的思維毛病。比如我早些時候,在運營公眾號的時候,每天都寫一篇文章,為了增加閱讀量,就會把寫的文章往各種群內推薦,當時只想把自己的想法推介給別人,以為沒什麼。有一天,一位朋友對我說,「建議你不要太密集的推送文章,因為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看,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被打擾」。此後,我思考了很多,關注你的人,觀點與你相近的人,會關注你,理解你,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認同你的思想,我們那些看似不傷大雅的舉動,可能會觸犯到某人的情緒。所以之後,我基本不再推送自己的文章。無獨有偶,在新學校,我思考著能從「寫」上推動老師的專業發展,寫是老師的基本功,也是教師常規的一項,我想這樣可以了吧。先是下通知讓老師自願寫,一次、兩次、三次;接著發動青年老師自願寫,一次、兩次、三次;中間除了中層和一個老師,所有的結果都指向了「零」,沒人自願,沒人願意;最後只能在學期末,硬性的安排,完成了學期初的「我」的意願。中間有一位青年老師背著我說的一句話對我觸動很大,「他喜歡寫,不代表所有的人都喜歡寫」。很顯然,我又犯了「子與魚」的毛病。不錯,寫是老師的基本功,是常規之一,是必須的,也是對個人有利的,但是那又能怎樣呢?不是所有的人都想寫,都喜歡寫,都心甘情願的寫。你是領導,又能怎樣?講究的,表面打個招呼,應付一下;不講究的就可以不理你、不睬你,不鳥你,電話裝作聽不到,信息裝作看不到,說話裝作聽不清。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每個人自己看著喜歡的東西,別人未必喜歡;自己認為正確的東西,別人未必認為正確。有人喜歡讀書、有人喜歡鍛煉、有人喜歡彈琴、有人喜歡書法、有人喜歡娛樂、有人喜歡忙活。但是有個真理是不會改變的,我們不喜歡的,認為不需要的,可能在將來的某個時刻,卻是我們最需要的,對我們最有利的。就像我們不喜歡讀書,結果被父母逼迫、老師逼迫著「恨恨」的讀了很多,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發現,原來知識是這麼有用。就像我們不喜歡日復一日枯燥的彈琴,卻被父母強制著談了十幾年,到了最後,用它考上了好的學校,用它輔導他人,補貼家用。就像在單位,我們不喜歡幹活、加班、做事,被領導逼著寫文章、做調研、搞活動,加班加點,幾年之後,我們會發現,那段最忙碌的時光,充實了自己,成熟了思想,給了我們一個更遠的未來。這就是「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沒有一位領導,能像父母一樣,不壓其煩的關注你,幫助你,寬容你,所以要受得了罪,管的住嘴,吃的了苦,才能成就自己。也不是所有的員工,都能對領導言聽計從,表裡如一,理解換位,可以尊重領導,也可以蔑視你。如果你是一名領導,請不要有「如是我想」的專制,尊重每個人的喜好,引導下屬走正確的路。如果你是一名員工,請不要有「我就是我」的固執,活著就要不斷的磨合、改變,唯有如此才能讓自己更有力量,走更遠的路,怕更高的山。
其實人生難免被誤解,被背後議論,但是,只要是對人有益的就必須堅持,哪怕不被理解。我們不能個別人的情緒,詆毀而改變導人向善、引人向好的初心、本念。
"我不是你,本來就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兒的快樂,也是完全可以斷定的。"正確的就要堅持,錯誤的就要放棄,這是可以斷定的。
TAG:文人登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