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雄的結局——讀《水滸傳》有感

英雄的結局——讀《水滸傳》有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這是李白筆下的俠客風範,水滸歌頌的是一個大寫的「義」,因而聚義廳聚集了各路英雄好漢,替天行道,劫富濟貧。攪翻這大宋之亂世,大好男兒有所追尋,同富貴,共劫難,施展拳腳,好不酣暢淋漓,令人神往之。

和朋友談笑,說剛看完水滸和正在看水滸的人,骨子裡總會澎湃著一種豪情: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一聲兄弟比什麼都重要!我敬佩英雄,岳飛有雲,「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但我總覺得離我甚遠。殊不知,但凡好漢皆是英雄!好男兒頂天立地,行俠仗義,不為那什麼功與名,浩然之氣,壯山河、震大地。那是昏暗迂腐官官相護的年代,百姓被欺壓被剝削,奸臣當道,民不聊生。有道是「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復見天」,水泊梁山便是好漢為亂世清整的聚集之地!這裡不是開始,也不會是結束,官逼民反,那就鬧個為民請命,鬧個騰挪跌宕,鬧個問心無愧。

我向來嚮往並追崇仗義好漢,他們不拘一格,他們情誼深厚,他們無所畏懼。為了這天下,為了仍在水深火熱中的百姓,為了亂世中的一方安寧,大丈夫有所為,擔下強人之名又何妨?我氣憤無人道社會的黑暗與腐朽,我痛恨那些卑鄙無恥的貪官奸吏,我感嘆這一百零八個好漢的豪壯英勇,我崇拜一百零八位英雄的江湖義氣。人在江湖,有兄弟和酒足矣!

魯智深

魯智深與其他好漢最大的不同,就是好管閑事。鎮關西雖欺壓金翠蓮父女,又沒惹他,反而端茶倒水,提轄長提轄短,不可謂不恭順。他卻抬手便打笑臉人,一點不領情,而且直接打死,闖下彌天大禍;野豬林搭救林沖,又平白無故得罪了高太尉,連和尚廟菜園子都呆不下去了,只能浪跡天涯;到瓦罐寺不過化些齋飯,又為了救僧人打殺了崔道成丘小乙;到桃花庄投宿,又打了周通,卻是為了救劉太公的女兒……

佛教中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說法,這一點魯智深的師父智真長老真是慧眼獨具,看得真切。劇中有僧眾抱怨魯達不守清規屢屢犯戒,智真長老卻說:「你們沒有看到他善的一面。」何為善?善就是利他。魯智深的每次挺身而出,都是最徹底的利他行為,他總是放不下別人,豁得出自己。行俠仗義不論場合、不分親疏、不求回報,止於至善,何其瀟洒!比之「及時雨」宋江市恩買好的做派,真有雲泥之別。金聖嘆讚賞道:「魯達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心地厚實,體格闊大。論粗魯處,他也有些粗魯;論精細處,他亦甚是精細」,是「人中絕頂」。

魯智深的人生,就像他出家前的名字一樣——達——通達,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前因後果。凡事率性而為,卻一通百通,從沒有做錯過一件事,這不是他深通佛法,而是本性善良。直到六合塔圓寂時,他回憶過往,頓悟道:「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宋江等人還道是他命短,哭天抹淚地為他送終,其實他們不知道,魯智深這是修成正果,往生極樂去了,應該慶祝才對。

修成正果,是每一個出家人的心愿,方法么,是參禪打坐還是殺人放火,見仁見智。然而修行的本質就是不忘初衷,回歸本心,這一點,魯智深確實做到了。

宋江

宋江這個角色,無論是在原著還是在電視劇中,前後形象反差都很大。上梁山以前,他已經名滿天下,「濟人貧苦,賙人之急,扶人之困」,從不吝惜金錢。江湖上的好漢,不管見沒見過面,對他都是心服口服,一聞姓名,都交口稱讚;一見其人,納頭便拜,當真是尊崇備至了。

到梁山以後呢,似乎一天到晚就是招安,對朝廷官員阿諛奉承,甚至放跑了高俅;招安以後又拋棄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幫著朝廷打別的強盜,間接害死了一群好漢,最後兔死狗烹,死前還要拉李逵墊背,又當真可惡至極。正因為如此,金聖嘆罵宋江「無一處不奸詐」,「純用術數去籠絡人」等。而坊間也有言:「但使晁蓋天王在,不教水泊入兵官」,說來晁天王硬漢一條,為兄弟赴湯蹈火萬所不辭又怎斗得過滿口仁義道德的宋江呢?自上梁山泊,晁天王莫不是慢慢便被架空的?

金聖嘆還說:「自吾觀之,宋江之罪之浮於群盜也,吟反詩為小,而放晁蓋為大。何則?放晁蓋而倡聚群醜,禍連朝廷,自此始矣。宋江而誠忠義,是必不放晁蓋者也。宋江而放晁蓋,是必不能忠義者也。」宋江早有反意,打算走「殺人放火受招安」這條路,也是蓄謀已久的,但在他看來這樣做卻並不違背忠義的原則。宋江認為,以小吏的身份,是沒機會對皇帝盡忠的,只有受了招安做了官,才有盡忠的資本,這也是他雖反上梁山,卻打出「替天行道」大旗的本意。所以,在計劃實現之前,他最怕、最恨別人看穿他的「不忠」,亂了他「曲線救國」的大謀。

宋江可以義釋高俅這樣的大奸巨惡,但對閻惜嬌和黃文炳這兩個小人物卻非殺不可,也正是出於這種心理,不足為外人道。

宋江執著於「忠」,表面上好像是認為「皇上至聖至明,只被奸臣閉塞,暫時昏昧」,其實混跡衙門多年的他,應該早就明白如果皇上聖明,又豈能提拔任用高俅、童貫這等奴才的道理。專制統治者任人唯親,這是體制的痼疾,絕非一朝一夕所能改變的。劇中,在招安後大軍駐紮陳橋驛,宋江與吳用、盧俊義談及若遇奸人作梗如何應對時說道:「我胸中並無半分應對之策。」看來頗多困擾。盧俊義又嘆道自古英雄豪傑多冤死,宋江此時表明了他真正的心跡:「盧兄此言差矣,自古姦邪宵小縱能得勢一時,終將遺臭萬年,真正的英雄豪傑,雖多受姦邪小人所害,卻能流芳千古。公道自在人心,這就是為什麼邪不勝正的道理。」原來「邪不勝正」,是不能在當下實現的結果,「流芳千古」才是他實際追求的目標。

奸臣越是變本加厲迫害他,他就越覺得享受,因為自己是在為「忠」經受考驗,蒙冤而死反倒成了殉道者,更加光榮,正所謂「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他是個重名的人。

宋江的「忠義」,無非就是為朝廷辦差,昏君奸臣把持的朝廷是「不義」的,為「不義」辦差,如何還能「義」得起來?既然忠義不能兩全,那麼「忠義」的結局,必然是代表「義」的梁山好漢被「不義」的朝廷絕滅。到此為止,宋江一敗塗地。然而他是個重名的人,既失了「義」,不能再失了「忠」,若要盡忠,只有飲下朝廷為他準備的毒酒,求仁得仁,去陰間與兄弟們赴義,以此了結這個死局。

我喜歡魯智深的真誠,將宋江與之比較時用了一個詞,市恩買井。不過是虛偽一人,辜負一干兄弟,枉費滿腔熱忱,到底讓人不齒。而魯智深非只有勇有謀有正氣,其更有見識。宋江一心想著招安,魯智深就火大,把話挑明了:「今滿朝文武,俱是姦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說完就要拜拜走人。後來他被宋江利用,殺戮無數,上到五台山,又向自己的師父懺悔:「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

水滸其實是相當有局限的,書中人物的思想格局大多不高,仍然沒有跳脫出農民起義的界限。再比如說反抗暴政,書中被逼反的人佔大多數,大致還是「你不讓我活我就造你的反」這類思路,本質上還是自私心理。這仍然是農民起義的局限性所在。

作者單位: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人民法院

製作:郭倩楠 審核:李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平文化月刊 的精彩文章:

【印象人生】星空冥想

TAG:天平文化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