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用優良家風潤澤時代新人

用優良家風潤澤時代新人

今年春節期間,曬四世同堂的家宴,為耕讀世家的匾額點贊,成為微信朋友圈裡常刷常新的話題。萬家團聚時刻,家庭、家教、家風又成為人們抒發鄉愁、感嘆流年、尋根問祖的源泉。

家庭的構造、家風的養成不僅凝聚了家族成員的血緣聯繫,影響了一家一族的品格、風貌和文化,而且奠定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歷經起承轉合而長久延續的靈魂和脈絡,塑造了中國人的思維、習俗和觀念,積累成強固的文化結構和心理力量。

但也要看到,近代以來,西方強權入侵和歐風美雨的思潮裹挾,深深撞擊著國人的心靈。一段時期以來,人們對以往的文化傳統進行了深刻反思。回看來時路,不難發現,看重家庭、注重家風、重視家教,是中華民族歷史經驗積澱形成的文化共識。優良的家風家教對於今天過著現代「小家庭」生活的男男女女、長幼爺孫追求和諧幸福具有非凡的意義,對於我們攜手前行、接續奮鬥,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非常關鍵。

弘揚優良的家風,要以認真的態度對待傳統文化。歷史上的各族各氏在漫長的繁衍生息過程中,已經自覺不自覺地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家族筆墨相隨、口耳相傳的家風傳承中。比如,《朱子家訓》開篇就從國家之理、家族之道、個人行為角度講解了家庭角色的扮演——「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夫之所貴者,和也。婦之所貴者,柔也」。家訓沒有講如何光宗耀祖,而是勸諫家人明確不同的社會角色,踐行職責,為家庭和睦與國家興盛貢獻才智和力量。儘管今天的家庭已經在現代化洗禮下縮減為只包括父母子女的小家,社會已普遍進入「小家庭時代」,但越是這樣的「小家庭時代」,越需要良好家風的規範和引導。

弘揚優良的家風,要以創新的精神重建公序良俗。在現代條件下弘揚優良家風,絕不是回到封建社會,恢復等級森嚴的封建禮教,而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繼承和發揚中華先民積累的修身治國優良經驗,創造性地構建適應經濟社會改革和個人身心發展的公序良俗,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對此,首先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愛國明禮、崇德向善,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真正促進個人與家庭、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的和諧。其次要做到以法治理與以德引導相結合。家風家教有教育、引導和規範的職能,能彌補法律的不足,展示更多的溫情,但不能代替法律。弘揚優良的家風,應該發揮法治與德治的合力。再其次,要將家風建設與弘揚社會風氣一道進行,形成立足中國國情、體現中國風格的道德體系。

弘揚優良的家風,要以新的思路提升家庭教育質量。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教育,《庭訓》中記載,孔子教育他的兒子孔鯉「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當前社會,很多家長迷戀和熱捧「狼爸」「虎媽」式強壓的家庭教育,希望孩子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佔有一席之地,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家庭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如何提升家庭教育質量,培育良好家風呢?一是父母要提升自我修養,二是社會各界要共同提升家庭教育質量。教育部門要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導和管理,有條件的地方要開設家長學校,共同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作者:降瑞峰,系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

《中國教育報》2018年03月01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在探索高等教育中國化的努力中建設一流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吹響植物大戰病原菌「集結號」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