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小訊論古】顏元:漳南書院的「百日維新」

【小訊論古】顏元:漳南書院的「百日維新」

顏元:漳南書院的「百日維新」

書院是中國歷史上一種獨特的教育組織形式,對學術文化的繁榮和教育的普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檢視河北書院的歷史,元時已有 17 所,明代發展到 78所,及至清時增至 172 所。雖數量可觀,但多屬平庸之輩,只有區區少數在歲月滄桑中留下了自己的一抹光影,其中的佼佼者要數漳南書院、封龍書院和蓮池書院三家,它們對河北乃至中國的教育史、文化史都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下面,小訊就簡要談一談清代思想家、教育家顏習齋在漳南書院的「百日維新」。

漳南書院的由來

明末清初,由於常年的戰爭動亂,使今天的冀南漳河中下游一帶田園荒蕪,民不聊生,禮教喪失。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至康熙年間,農業生產得到了很大恢復。此時的滿清統治者逐漸意識到了教化對王朝穩定的重要性,為了達到既讓一般百姓子弟受到教育,又解決政府經費投入不足的難題,清廷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大力提倡地方地主、紳士開辦義學。康熙十九年(1680年),一代廉吏于成龍出任直隸巡撫,廣平縣屯子堡士紳郝文燦等,遵照于成龍的命令,在該村建義學一所,郝文燦自任義學學師。為了能讓學校長期維持下去,他還置學田百畝,以田賦收入來供給學校的日常開支。但學校開辦十幾年裡,由於缺少名師,一直聲望不高。為了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品位,郝文燦多方托關係找到了當時的名儒許三禮為學校題名為漳南書院,並請他廣邀大師來任教。

許三禮,清初河南安陽人,早年曾受業於容城籍學者孫奇逢。孫奇峰《日譜》記載,康熙十二年,許三禮赴浙江海寧任知縣前曾拜謁其師。此人對辦學頗為重視和熱心,任海寧知縣期間,曾創辦學院「海昌講會」,這個學院早於漳南書院20年。應許之邀,與顏元齊名的清初五大師之一的黃宗羲主持「海寧講會」達5年之久,這期間一時英才匯聚,其中有個學生叫查慎行的,和許三禮是莫逆之交,查後曾長期任康熙帝的詞臣,而查的後人有一個叫查良鏞、筆名金庸的想必大家都知道,當然這是閑話按下不表。許三禮於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晉陞為兵部督捕右侍郎,並於當年應邀題匾,「漳南書院」也就是在這一年得其名的。總之,當朝的大學問家、正三品大員許三禮題的牌匾,讓這個身處中國冀南區域鄉下的民辦書院蓬蓽生輝。

值得一提的是,許三禮的業師孫奇峰正是顏元一生雖無緣得見但卻深受其影響的老師。鍾錂《習齋先生敘略》載:先生嘗自言:私淑孫征君。顏元一生曾多次與孫奇峰通過書信的方式請教學問。《顏習齋先生年譜》康熙十一年載:書孫征君(奇峰)聯云:學未到家終是廢,品非足色總成浮。康熙三十三年載:至夏峰,晤孫征君子,具雞酒祭征君,哭之。許三禮比顏元大10歲,從孫門弟子中論,可以說是顏元的師兄,所以,許對顏應有更多的了解。

顏元主持漳南書院始末

在許三禮的推薦下,著名學者顏元進入郝文燦的視野。康熙三十三年到三十五年間,郝文燦三請顏元,求其主教漳南書院。顏元本人在《漳南書院記》這樣寫道「康熙三十三年,郝子不遠數百里,抵荒齋,延元主院事,元辭。去已又過,陳說百端,作十日留,元固辭。明年,又以幣聘予,再辭。又明年,遣院中苗生尚信至,進聘儀,掖起複跪者十日。予不得已,告先祠行。」被郝文燦誠心感動的顏元,在康熙三十五年間春天,以六十二歲高齡之際,攜養孫顏重光、弟子鍾錂一同毅然南下。從此,地處偏壤的漳南書院開始載入史冊。

顏元去肥鄉漳南書院時,漳河正在漲水,坐了十餘里的船才到了書院。郝文燦已經和那裡的鄉紳、名流在岸上等候多時,顏元一下船,眾人共同揖拜,歡迎儀式非常隆重,顏元深受感動,他望了望書院的門匾說:「如今關中、嵩陽、上蔡、汴梁四處書院之外,我們這漳南書院是第五處書院了。現在儒運衰敗,書院講死書,學也讀,習也讀,讀的秀才舉人連麥苗、韭菜也分不出來了。我們漳南書院不養吃書的蟲子,每個弟子要能文能武,知天文,曉地理,農、工、兵、商,行行通達才行。」顏元的話引起大家的喝彩。

漳南書院竣工時,顏元給大門書寫了一副對聯:「聊存孔緒勵習行,脫去鄉愿、禪宗、訓詁、帖括之套;恭體天心學經濟,斡旋人才、政事、道統、氣數之機。」上聯以「鄉愿禪宗訓詁帖括」比喻繁瑣、俗套,指出要繼承孔子的事業,必須去掉很多弊端,靠習行教育加以糾正;下聯告誡學子要認真學習經世濟民的本領,把握人才、政事、道統和命運的關鍵,做一個「格致誠正之功,修齊治平之務」的有用人才,集中體現了顏元的辦學宗旨。

由於顏元的教學思想革除舊弊、適應時代要求,使漳南書院很快成為四方名士、各類人才仰慕、彙集的地方,臨近的大名、魏縣、肥鄉等地的士紳紛紛把子弟送到漳南書院。據戴望《顏氏學記》記載,顏氏弟子知名者共108人,而冀南、豫北一帶就有30多人。

據《顏習齋先生年譜》的記載,顏元於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四月四日抵屯子堡,八月十六日,漳河泛濫,書院毀於一旦,顏元無奈回到博野。由此可知,顏元實際主持漳南書院共101天,相當於漳南書院的「百日維新」。後因水患越來越嚴重,郝文燦多次來信請顏元都沒有成行。

漳南書院的創新

顏元對漳南書院的創新,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

一是在課程設置上。當時漳南書院只建有一棟學舍,顏元與郝文燦商量,對書院進行大膽改革。本著「寧粗而實,勿妄而虛」的原則,重新構思書院規劃,擬定規章制度,把書院正庭設為「習講堂」;東面第一齋取名「文事齋」,用來講授禮、樂、書、術、天文、地理;西面第一齋取名「武備齋」,用來講授黃帝、太公以及孫、吳諸子兵法和攻守陣營、陸水戰法、射御、技擊等科目;東面第二齋取名「經史齋」,用於講授十三經、歷代史、誥制、章奏、詩文;西面第二齋取名「藝能齋」,用於講授水、火、工、象學。在書院大門東西兩側分別設立兩個學齋,東側的取名「理學齋」,用於靜坐讀書和編著程朱禮學;西側的取名「帖括齋」,用來講授八股舉業。設置這兩個學齋,別人都不理解,顏元解釋說,這兩個學齋是與我提倡的實學相敵對的,他們不是周公、孔孟本來的學說,暫時建這兩個學齋,是要展示實學的胸襟廣闊,也用來應付科舉制度。等實學的學風形成,科舉制度取消之後,就廢棄這兩個學齋。因此,在建築布局上,理學齋和帖括齋方向朝北,表示它們與周、孔正學相敵對。

二是在教學方法上。明清之際程朱理學盛極一時。當時的書院大多遵循「朱子讀書法」,注重靜坐體悟以求理之所在,而顏元反對「惟以口舌相尚,多似晉人清談」的書院講學,認為身體力行才是育人的關鍵,這樣教育出來的人才能有報國致君的本領。所以,顏元在教學方法上提出了和傳統的「主靜」與「閉門讀書」的教育方法相對立的「習行」,他強調在教學中「必須注重手格其物」,即親自去觀察、親身去實踐、去實做其事,以獲得真知。顏元說「讀書無他道,只須在行字著力,如讀『學而時習』,便要勉力時習讀;其為人孝弟,便要勉力孝弟;如此而已。」他教導漳南書院的弟子即知即行、注重實踐, 依照顏元「習動」的教學方法,習禮、歌詩、學書計、舉石、超距、擊拳等課目都會讓學生親手去「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洒掃學堂、注硯、盛夏汲水、冬天燃火等,都是由學生自己輪班當值,其注重力行及實際的教育可見一斑。

三是在因材施教上。書院共設六齋,而將學生分入各齋的依據就是學生的性情和興趣。學生性情相近的分為一齋,進行分科學習,以求專精於一業,這是因材施教最好的表現。他還採用寓教於樂的教學方法, 顏元在《漳南書院記》中說「元將與諸於虛心延訪,互相師友。講習暇,元偕諸子,或履橋,或拏舟入,弦歌笑語,作山水樂。黃、虞朋復何憾乎?」學生們「頗咀學習樂味」。在這裡,教師沒有顯示出絕對的權威,而是形成了亦師亦友的和悅的學習氣氛。在教學方法上,並非以教師為中心,而是開始注意學生的個性、興趣和活動,教師主講演練和師生參與、相互討論共同進行,並注意開展健康有益的課外活動。

漳南書院的歷史影響

顏元主教漳南書院,雖然只有短短的百日即告結束,時間短暫而急促,使顏元更宏大精微的教育思想無法通過實踐得以展示與印證,但其影響深遠。顏元在書院中所倡導的「實學」教育內容和躬行實踐的教育方法,拓寬了教育的領域,是對當時程朱理學「求心」「求理」的猛烈衝擊。在顏元的主持下,漳南書院沒有追隨當時盛行的以科舉制藝、八股時文作為其核心教學內容,而是強調讓學生動手獲取實用知識,其深邃的工商業意識超越了當時世人所能理解的程度。他倡行的請假制度、輪班當值制度,要求同學團結友愛等內容,時至今日仍然在我們的現代學校中實行。漳南書院中的課程設置,與當時其他書院完全不同,除八股之外,還設立許多科目,集中地反映了顏元的教育主張,打破了以往書院坐而論道的經學教育,儼然有了「現代綜合性大學的雛形」,開中國新教育之先聲。

顏元主持漳南書院的1696年,時處公元十七世紀末的康熙朝中葉。這一條被記入1696年的「百度百科」。這一年,西洋火炮在康熙剿滅葛爾丹的戰役中顯示出強大威力。這一年,英國著名科學家牛頓收到在劍橋大學讀書時的同學、時任英格蘭財政大臣查爾斯*蒙塔古的信,通知他已被任命為皇家造幣局監督。名利雙收的牛頓提出建立金本位的政策建議並被採納。得益於現代科技和金融體系,英國在半個世紀後開啟了工業革命,進而成為霸主世界百餘年的「日不落帝國」,而華夏「老大帝國」則在二百年後在東洋日本的炮艦中,開始了最為壯烈、最為艱難的近代化進程。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戰爭震驚了當時的中國人,洋務派尋求富國強兵、抵禦外敵的辦法時,一些知識分子才逐漸意識到科學技術的重要性,洋務派官僚實踐早期封建地主階級改革派「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調整科舉考試,建立專科技術教育的洋務學堂,開啟了西學實用專業教育的模式,可以看到與顏元探尋教育新路思想之間的高度契合。而在近代社會歷史背景下,清末的一大批書院,紛紛向新式學堂改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漳南書院的影響。許多書院開始進行改革,重視自然科學知識的教育。如:陝西的格致實學書院、杭州的求是書院,都專門設有自然科學的課程,教授傳統科學和新興科學。湖北的兩湖書院設立經學、史學、輿地學、算學四門課程,某種意義上是借鑒了漳南書院的辦學理念。

可以說,顏元主持下的漳南書院使我們依稀找到了由傳統教育轉變為新式學校教育新舊交替、中西雜糅過渡與轉型的中介環節。這或許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中國近代教育發生轉移,除了西方列強衝擊的外在因素外,也有中國自身從制度到思想等方面內在的根源,從而有力地回應並質疑「中國近代教育發展純粹受西方拉動,被迫走向國際」這種片面的教育現代歷程外緣性歸因的學說。

今天的屯子堡村,已經很難找到當年漳南書院的痕迹,但耕讀傳家、學以致用的精神卻源源流長。建國以來,漳南書院的創辦人郝文燦的後人考上大學的就有40多人,並有3人到美國、日本等地去留學,如今有20多人在大學當教授、中小學當教師,外地為官、經商者更是不可勝數。(端居齋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康熙六次南巡催生山東臨沂蒙山——疊衣庄村的來歷與傳說
為什麼雍正能當皇上?他對康熙做了什麼了嗎?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