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與父母相待而坐,法師靜默無言

與父母相待而坐,法師靜默無言

與父母相待而坐,法師靜默無言

方丈和尚剛接待完一批信眾,穿著橘黃色的海清坐在院子里。

相比於前一刻的喧囂,此刻方丈室的院子里很是安靜,和尚坐在院子里,眼睛微閉,念珠在手裡一顆一顆的捻動,不知是閉目念佛,還是不敢抬眼看今日來看望他的父母。

父親與母親坐在藤椅上,看得出,為了今日的相見特地收拾了各自的裝束。他們端起侍者師給泡的茶,一邊喝一邊在看庭院的不經意間,眼神略過法師。

默然相待……

與父母相待而坐,法師靜默無言

陽光照在方丈室的窗戶上,照在青石板上,照在三人身上,似乎是普照的陽光讓這有著說不清楚多少距離的三人聯繫在了一起。院子里的牡丹花還未開放,也許是花期未到,也許是陽光照射不足,也許是缺少觀眾,它不願意那麼早的綻放,更也許,是它怕凋謝的到來而遲遲不願綻放。

多少年過去了,有多少東西未曾變化?又有多少東西早已經面目全非?那時的青年夫婦如今已白髮蒼蒼,那時的垂髫少年如今已是弘化一方的大德高僧。在父母的眼中,無論兒子在今日有了何等成就,成了何等德高望重的大德,抬眼望過去,那熟悉又陌生的身影仍然令他們愛憐,此時又多了些不知所措。父母早已習慣兒子不在身邊的生活,此刻他們僅是看上一眼就已滿足。法師未曾開口,這世間有太多的難如意、不得已。太多的吐露,會讓他們已然平靜的心再起波瀾,會更加不知所措。沉默,令行使沉默的人心裡糾葛,令接受沉默的人心安,這是法師的孝與悲。

與父母相待而坐,法師靜默無言

《楞嚴經》云:「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是等則以欲貪為本。」從不敢談舍小為大,更不敢說為眾生而割愛辭親。生死可易參透?人間情愛輪轉,輪轉情愛的沉溺著令求道之人不想再去貪染。娑婆世界,因愛而來,欲舍輪迴,已然割愛辭親,再不願在時光羈縻的悠長日子裡重拾那久別的溫存,這溫存確實令人著迷,但溫柔亦是僵索,如同刀口上的蜜,那丁點兒的甜頭頃刻間令人滿口鮮血。

與父母相待而坐,法師靜默無言

父母恩情當深懷感念,也許並不是每一位父母都能像孟母一樣三遷擇鄰、斷機教子,都能如岳飛的母親那樣捨得兒子上陣殺敵、精忠報國。但每一位父母都是偉大的,這種偉大並不是在於他們為子女提供了多麼舒適的環境,給予了多少精神與物質的財富,他們的偉大在於對子女的愛與期望。也許這種愛是令子女難以接受的,因為他們愛的方式並不一定是子女想要的和需要的;也許這種期望有時候令子女感覺得束縛和無奈的,因為他們仍然在他們自己的觀念和認識中編織著夢和幻想。

幸福是什麼?曾有很多人問過,也許就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恰到好處,也許就是父母的期望與子女努力的方向剛好一致

與父母相待而坐,法師靜默無言

雖是飛錫高僧,但仍是父母的牽掛,鴻雁遙寄來書,深夜燈下翻看,不知那些境界超然的高僧會不會也如你我般流露涓涓世態?試讀一二,通體染感。

洞山良價禪師母親的信:

吾與汝夙有因緣,始結母子恩愛情分。自從懷孕,禱神佛:「願生男兒!」胞胎月滿,性命絲懸。得遂願心,如珠寶惜,糞穢不嫌於臭惡,乳哺不倦於辛勤。稍自成人,遂令習學。或暫逾時不歸,便作倚門之望。來書堅要出家,父亡母老,兄薄弟寒,吾何依賴?子有拋娘之意,娘無舍子之心。一自汝住他方,日夜常灑悲淚。苦哉!苦哉!今既誓不還鄉,即得從汝志,不敢望汝如王祥卧冰、丁蘭刻木,但如目連尊者度我,下脫沈淪,上登佛果;如其不然,幽譴有在,切宜體悉!

一休宗純禪師母親的信:

我即將度完此生,復歸永恆。我希望你好好用功,明悟佛法,只有這樣,你才會知道,我是進了地獄,還是一直和你在一起。如果你是個大丈夫,你就應去普度眾生。世尊說法四十九年,卻無一字可說,何以如此?你應知道。假如你不知道卻想知道的話,那就避免去做無益的妄想。佛法的目的,在於開悟眾生。如果依賴任何方法,你就像一隻無知的昆蟲。如果你不能徹見自性的話,那你連這封信也不會看懂。這是我的最後遺言。

大丈夫,何能報春暉之恩?唯有精勤修行,期早破無明,攜現前、累世父母,共達解脫彼岸。

南無密栗多哆婆曳娑訶

南無密栗多哆婆曳娑訶

南無密栗多哆婆曳娑訶

(報父母恩咒)

與父母相待而坐,法師靜默無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思修佛學 的精彩文章:

如果你想去雞足山朝聖,那麼請看一下這篇文章
致富之道:把每月收入10%供養布施出來

TAG:聞思修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