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3年沒招到醫生」,鄉鎮衛生院招人太難了!

「3年沒招到醫生」,鄉鎮衛生院招人太難了!

「3年沒招到醫生」,鄉鎮衛生院招人太難了!

來源:醫學界

鄉鎮衛生院缺醫生,更缺會看病的好醫生,這已成為普遍現象。

「三年沒招到醫生了。」寧海越溪衛生院院長近日告訴記者。

「3年沒招到醫生」,鄉鎮衛生院招人太難了!

里梅村是海曙章水鎮各自然村中海拔最高的村莊,村民們平時看病極不方便,章水衛生院的醫生每個月送醫到村。(陳敏 攝)

「3年沒招到醫生」,鄉鎮衛生院招人太難了!

張悅 製圖

院外的招不進,院內的頻跳槽

投資2500萬元,實用面積5500多平方米,寧海縣胡陳鄉衛生院的新大樓正建得熱火朝天,按計劃,今年年底將投入使用。到時,胡陳鄉衛生院的就醫環境將得到極大改善。可是看著眼前這很是氣派的新衛生院,院長王偉望卻是長吁短嘆:「新衛生院就要建成投入使用了,可急需的醫生哪裡找啊!」

同樣著急的還有寧海縣越溪鄉衛生院院長金斌飛。越溪鄉衛生院所在轄區常住居民2萬餘人,每天門診量在200人次左右,但目前該衛生院的門診醫生只有4人,這4人中包括2個副院長、1個醫務科長,其中一位醫生已懷孕7個月,實際能夠值班門診的醫生只有3個。平時還可以應付,一旦碰到考核或是會議培訓什麼的,排班都成問題。

可就是這樣的局面,越溪鄉衛生院已經維持了好多年。金斌飛告訴記者,他是2015年來到衛生院的,三年了,為改變這一窘境,在招聘季,他年年去縣衛計局要人。可年年去,年年失望而歸。不是領導不幫他,實在是醫生供不應求。這幾年,隨著一些醫療機構規模的不斷擴大,一些民辦醫療機構的不斷湧現,每年招聘到的醫生、護士數,甚至還無法滿足城區醫療機構的用人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地處偏僻地區的鄉村醫院自然成了無人問津的大冷門。「不要說本科醫學畢業生了,連專科畢業生都搶不到一個!」

鄉鎮衛生院不僅新的醫生搶不到,還面臨著原有醫生頻頻跳槽的現狀。

這幾天,海曙區章水衛生院院長李華心裡很是不踏實,因為最近正是各醫院招聘人才的季節。對於地處偏僻山區的章水衛生院來說,最怕的就是醫生被城區或是城區周邊醫院「挖牆角」。這不,他聽說已經有兩位醫生準備參加城區醫院的招聘考試,「不知道是會不會有更多醫生去參加考試。」李華的語氣里滿是不安。

我們醫院年年有醫務人員流失。辭職、跳槽,在我們這裡是常態。」說起醫務人員跳槽,王偉望真真被戳中了痛點。王偉望是2014年調到胡陳鄉衛生院的,讓他無奈的是,平均每年有一個醫務人員跳槽,怎麼攔也攔不住。2014年,王偉望親自招錄了一位防保科醫生,這是一位水平很不錯的醫生,可因為醫生丈夫在寧波城區工作,2016年,這位醫生通過考試上調到寧波城區。醫院的防保工作一時陷入癱瘓,王偉望只有請求兄弟衛生院臨時援助,並幫忙指導新人。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培養,新的防保科醫生終於能夠勝任了,可是,這個剛剛培養好的醫生參加了今年的研究生考試,儘管考試結果還沒出來,但王偉望開始坐立不安了。

醫生短缺,基層醫療得不到保障

醫生短缺,已經嚴重影響了鄉鎮衛生院的日常工作。

以越溪鄉衛生院為例,為維持正常的門診,院長金斌飛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一方面向醫共體上級醫院求助,由寧海第二醫院派出專家「下沉」,每周五上午半天門診,寧海中醫院派醫生每周四坐半天門診。金斌飛告訴記者,今年他正在考慮聘請三位退休醫生到衛生院來定時坐門診。2017年,衛生院常規開設了住院業務,因為醫保報銷比例高,離家近,深受轄區百姓歡迎,但無專門醫生管理,只能限制性收住少量低風險患者。

比起越溪鄉衛生院,章水衛生院的情況稍微好一些,但仍然缺少醫務人員。院長李華介紹,章水衛生院每年的體檢量在7000人左右,可接連幾年,他都未能如願招聘到一個影像科醫生,最終只能派遣一位放射醫生到外面培訓,一人兼職B超、心電圖、放射三個崗位。同時,又派出一位臨床醫生通過培訓兼職B超醫生。像這樣一個醫生兼多個崗位的現象在鄉鎮衛生院相當普遍。

醫生短缺,既使農村基層醫療得不到保障,又給鄉鎮衛生院的發展造成不少困難。但所有困難中,讓李華感到最為棘手的是,他根本沒有醫生可派遣到各村衛生室。章水鎮是海曙區位置最西、鎮域面積最大的山區半山區鄉鎮,共有21個建制村(社區)先後改建、新建了1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而這1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在編的醫生只有3個,其他衛生服務站全部由鄉村醫生頂崗。而這些鄉村醫生平均年齡在62歲以上,年齡最大的已經72歲,且面臨後繼無人的狀況。李華憂心忡忡地說,再過幾年,這些衛生服務站真的要面臨無人坐診的局面了。為解決這個問題,李華動了好多腦筋,他曾設想,鄰近兩三個村合併設立一位醫生,各村衛生服務站定時開放,由負責醫生輪流到幾個村衛生服務站值班。這樣既可以方便當地村民看病,又儘可能地利用醫療資源。可是,即便是幾個村合併設立一位醫生,李華髮現自己仍然派不出醫生。

村衛生服務站無醫生可派,這樣的窘境相當普遍。2016年,市政協委員曾就此作過調查,結果發現被調查的縣,規劃內村衛生室鄉村醫生272人中,60歲以上的有近50%,70至74歲的有17人,40歲以下僅26人,同時由於鄉村醫生數量不足,已有15個偏遠山區村出現村衛生室空置,只能通過聯村服務、輪流值守、衛生院派人駐村、汽車流動醫院等辦法解決。

採訪中,有多位業內人士對鄉村醫院缺醫生的現狀表示憂心。他們說,鄉鎮衛生院、鄉村醫生是最貼近農村居民的健康「守護人」,現在,健康「守護人」嚴重缺失,誰來守護村民的健康?健康寧波、健康中國又該如何打造?

窘境破解,鄉醫制度或可嘗試

鄉鎮衛生院為何如此缺醫生?記者就此採訪了多位鄉鎮衛生院院長,答案是一致的,主要原因有:

其一,近幾年,寧波乃至省內外一批大的醫療機構的興建,三級醫院不斷擴編,民營醫療機構不斷湧現,對人才有「虹吸」效應。不僅自願到農村社區工作的臨床醫生少之又少,原先在鄉鎮醫院工作的醫務人員也不斷往外跳槽。

其二,鄉鎮衛生院醫生待遇不高。應該說,這幾年,特別是實施績效工資以來,鄉鎮醫院醫務人員的待遇總體在提升,為鼓勵長期留在鄉鎮醫院的醫務人員,部分區縣(市)還對山區醫務人員給予經濟補貼。以章水衛生院為例,每月每人補貼500元,一年補貼6000元,在皎口水庫大壩以上服務站的工作人員每人每月補貼800元。但即便如此,與山外同等級別的衛生院相比,醫務人員的年收入仍然要少近2萬元。

其三,鄉鎮衛生院的成長空間有限。一方面,鄉鎮醫院多地處偏遠山區,各方面條件較差,人口外流和自然減少嚴重,造成門診萎縮,且病種比較單一,醫務人員技術提高受到制約;另一方面,醫療行業是一個不斷在進步的行業,新技術新治療手段是需要不斷地學習,鄉村醫院在人手緊缺的情況下,門診已經疲於應付,根本派不出醫生去進一步進修學習,導致醫生個人成長平台不通暢。

但是,也有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這些都是造成鄉鎮衛生院缺醫生的原因,但並非根本原因,深究下去還在於用人制度、用人政策。

橋頭胡衛生院院長李和傑分析說,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和《護士管理條例》規定,我國目前的醫生及護理人員從業,必須先取得醫師、護士執業資格,否則均被視為非法行醫。法律限定的這個專業人才的准入政策,是不論城鄉差異統統設置在了一個標準上;而取得了執業證書後,大部分醫療人員又流入了城市,這就造成了農村醫療隊伍的不穩定。

事實上,城鄉差別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客觀現實,鄉鎮醫療技術人員與城市醫療技術人員不能達到同工同酬,農村醫務人員的收入普遍低於城區同級別的醫務人員,加上城鄉懸殊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醫技人員當然首選到大城市和城市從業。從執業制度上講,城鄉在經濟基礎上,不在同一水平線上,存在著很大的差別,但在醫師執業制度上執行著同一標準。沒有很好地利用制度手段向農村傾斜,調節農村缺醫問題。

一邊是農村醫療機構「缺醫」和缺乏穩定醫療隊伍,一邊是現有人才政策把廣大醫護學子擋在了行業門外,還有一邊是廣大農民「看病難」。那麼,該如何破解這一窘境?

多位業內人士建議,可以根據我國廣大農村實際情況,借鑒歷史成功經驗,建立適合中國農村實際情況的農村醫師制度(即鄉醫制度)。在現行的國家醫師制度框架內,實行鄉(鎮)醫師執業註冊的制度,取得鄉鎮醫師執業證書後的從業人員,在縣級以下的鄉鎮及農村醫療機構行醫,這樣一來,就會為農村建立一支穩定的醫療隊伍,這個醫療隊伍的成員就會以政策所賦予的合法身份紮根在鄉鎮一級的醫療機構里,為基層農民的健康服務,從而解決農民的「看病難」問題。

新聞1+1:長治破解貧困村 群眾就近就醫難題

2016年,山西長治市衛計委採取委託市衛校開辦「村來村去」定向免費培養農村醫學班、向社會招聘村醫等方式,切實解決貧困村衛生所缺醫問題。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長治市農村特別是貧困村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逐年增加,鄉村醫生面臨年齡老化、村醫斷檔、網底破裂、後繼無人的嚴峻形勢。一些貧困村衛生所出現了空殼問題,導致農民群眾特別是貧困村民不能就近、方便、價廉看病就醫,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突出。

為解決這一問題,該市衛計委委託市衛校開辦「村來村去」定向免費培養農村醫學班,每年招錄一期。第一年已免試錄取51名25周歲以下的往屆初中畢業生或高中應往屆畢業生,學制3年,享受國家普通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待遇,免收學費,畢業後可領取全日制中專畢業證回到農村擔任鄉村醫生,為當地群眾提供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等健康服務。同時,市衛計委還下發了《關於加快推進貧困村衛生所標準化建設的通知》,建議在鄉村醫生配置上採取設立貧困村政府購買服務崗位、聯建中心衛生所、鄉鎮衛生院包村定期坐診等多種方式解決就醫難。

評說:別忘了山區群眾「看病難」

鄉鎮衛生院既招不到醫生,又留不住醫生,可以說,處境十分尷尬。

招不到好醫生,鄉鎮衛生院的診療能力就會退化。診療能力差,群眾對鄉鎮衛生院就會失去信任,病人就會流失。鄉鎮衛生院原本條件差、收入低、病人少,現在病人再流失,很多醫生擔心技術荒廢。於是,能調的調,能考的考,都「飛」走了,形成惡性循環。

鄉鎮衛生院是連接縣級醫院和村衛生室的橋樑,它的設立可以極大地方便農村居民特別是山區海島居民就醫,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作用非同一般。鄉鎮衛生院的衰落,最終受損的無疑是人民群眾。試想,一個生活在城區的居民到大醫院看病尚且要大半天,從山區海島趕來看病的群眾將會有多難。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一個重要的內容是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及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實現基層首診和雙向轉診。現在,農村的「腳」沒有了還怎麼分級?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作出全面部署。提出要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要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貴在落細落小落實。因此,我們別忘了山區海島群眾「看病難」問題。要充分認識鄉鎮衛生院的重要性,在不斷改善我市農村醫療設施的同時,加強鄉鎮衛生院的隊伍建設,再也不能讓山區海島群眾為了一些小病、常見病而費時費力跑到城裡大醫院看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慕課 的精彩文章:

大咖「刻」堂第十四期(3月13日),泌尿系感染診斷治療指南解讀 陳山教授,北京同仁醫院

TAG:醫學慕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