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機器人將成為人類的日常陪伴
暢享理財人生 · 共度悅讀時光READING TIME
◆◆◆
作者:[美]約翰?馬爾科夫
《紐約時報》高級科技記者,普利策獎得主,被譽為「矽谷獨家大王」。他對互聯網發展有著驚人的洞察力與敏銳度,他是最早對互聯網進行報道的記者,將互聯網譽為「信息時代的藏寶圖」;有40多年的媒體從業經歷,專註於機器人與人工智慧領域的報道。他是報道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第一人,更是喬布斯等業界大咖極為信賴的記者。
人工智慧究竟是天使,還是魔鬼?人工智慧會像200年前的電力那樣顛覆世界嗎?未來的機器人是否真的會像電影《Her》《機械姬》中那樣具備高超的人類智慧,進而取代人類?奇點來臨時,人類將何去何從?在《人工智慧簡史》一書中,人工智慧時代的科技預言家、普利策獎得主約翰?馬爾科夫將帶領我們尋找答案。今天分享第七期:虛擬機器人將成為人類的日常陪伴。
對話系統正在逐漸進入我們的日常交互。不可避免的是,這種夥伴關係並不總會發展成我們所期待的狀態。
2013年秋天,電影《她》(Her)轟動一時,講述了由傑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扮演的男主人公,與斯嘉麗·約翰遜配音的虛擬助手相愛的故事。《她》是一部科幻電影,故事發生在南加州未來的某個時間,一位孤獨的男性與操作系統墜入愛河。許多觀看了這部電影的人似乎都完全能夠接受這種結局。截至2013年,全球已經有數百人擁有了多年使用蘋果Siri的經驗,這越來越讓人感覺到「虛擬助手」正從新奇走向主流。
電影《她》也講述了一些「奇點」的概念,即機器智能在某個點上會加速,最終超越人類智能成為獨立的存在,並將人類拋在身後。《她》以及同年夏天上映的另外一部痴迷於奇點的科學電影《超驗駭客》(Transcendence),它們的有趣之處在於——它們描繪人機關係的方式。
在《超驗駭客》一片中,人機交互從愉快變成了黑暗,最終,一台超級智能機器摧毀了人類文明。在電影《她》中,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因為計算機智能發展過於迅速,人類和他的操作系統之間的關係發生瓦解。由於不願意接受1000種同時進行的關係,計算機超越了人性,並最終選擇離開。
這或許是科幻,但在現實世界裡,麗莎·卡珀(Liesl Capper)熟知這個領域已經近10年時間。澳大利亞聊天機器人公司My Cybertwin的CEO卡珀正在帶著日益增加的恐懼,瀏覽她創建的一個名叫「我的完美女友」(My Perfect Girlfriend)的服務日誌。「我的完美女友」就像是一個失控的實驗。當卡珀讀到網站腳本時,她發現,自己實際上已經成了一家數字妓院的經營者。
當然,聊天機器人技術可以追溯到魏澤鮑姆用伊莉莎程序進行的早期實驗。快速發展的計算技術提出了人與機器之間關係的問題。在《群體性孤獨》一書中,麻省理工學院社會科學家雪莉·特克爾表達了對技術的不滿,稱增加人機交互的代價就是犧牲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我堅信,社交技術總會令人失望,因為它承諾了自己無法傳遞的東西,」特克爾寫道,「它承諾了友情,但只傳遞了性能。難道我們真的想要待在這個交朋友的圈子裡,維繫那些永遠不會是朋友的人嗎?」
社會科學家早就將這種現象描述為社會錯覺——「偽關係」(pseudo-gemeinschaft),這不僅只限於人機交互。舉個例子,一位銀行顧客或許會評估自己與一位銀行櫃員的關係,即使這種關係僅存在於一次商業交易的背景下,並且它或許只是禮貌性的、相識不深的交往。特克爾感到,她在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實驗室里看到的人類和機器人的關係並不是真實的。這些被設計出來用來表達複雜情感的機器,只是要引發或闡釋某些特定的人類情緒反應。
後來,卡珀又開始研究用戶與她的完美女友聊天機器人的互動中,那些情緒交流的種類(如果不完全是性方面的)。作為一位從小生活在辛巴威的女商人,她已經獲得心理學學位,並創立了特許經營早期兒童培養中心。卡珀為應對互聯網泡沫的破滅,搬到了澳大利亞。在澳大利亞,她開始嘗試搜索引擎服務,並開發了能夠自定義搜索結果的Mooter。
但是,在谷歌稱霸全球的背景下,Mooter舉步維艱。儘管公司後來在澳大利亞上市,卡珀還是在2005年的時候,與自己的業務夥伴約翰·扎克斯(John Zakos)一起離開了公司。他們在一起將My Cybertwin打造成一家出售「FAQ機器人」技術的公司,服務對象是銀行、保險公司等企業。網站用戶可以就他們關於產品和服務的常見問題(FAQ)獲得相關答覆。這對企業而言是一種一舉多得的方法,使他們在向客戶提供個性化信息的同時,通過取消客戶呼叫中心和電話成本,節省了大量資金。
但在當時,這一技術仍然不夠成熟。儘管公司最初獲得了一些成功,My Cybertwin還是有了競爭者,所以卡珀又開始尋求擴展新市場的方法。他們試圖將My Cybertwin轉變成一個能夠生成軟體「化身」的程序,這個化身能夠通過互聯網與其他人互動,它的主人甚至可以是離線的。這一強大的科幻構想最終只產生了一定的積極結果。
卡珀的態度一直模稜兩可,沒有承認虛擬助手是否會取代人類的崗位。在採訪中,她會提到虛擬助手不會直接取代工人,強調My Cybertwin為許多公司提供的都是重複勞動。她認為,自己這樣做是解放了人類,讓他們去做更加複雜的、也更令人滿意的工作。
與此同時,扎克斯出席了很多會議,提出當公司運行A-B測時,比較MyCybertwin對文本問題的響應與呼叫中心人類客服對文本問題的響應後,My Cybertwin在客戶滿意度一項中超過了人類。而且他們吹噓道,當他們在澳大利亞國民銀行(National Australia Bank)的網站上部署了一套商業系統後,這家澳大利亞最大的銀行超過90%的網站訪客認為,自己正在與人類互動,而不是在與軟體程序打交道。
為了增強說服力,銀行網站上的對話程序或許需要回答15萬個不同問題——這對目前的計算和存儲系統而言輕而易舉。儘管他們不想面對人類崗位被取代的問題,卡珀和扎克斯的工作似乎也變得越來越戲劇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白領力量的發展大多要歸功於通信網路的快速傳播:電話銷售、電話運營商,以及技術和銷售支持崗位,都涉及通過基礎設施連接客戶和員工。計算機化轉變了這些職業:呼叫中心搬到了海外,第一代自動交換機取代了大量人類接線員。從斯坦福研究所剝離出的Nuance等一些軟體公司提供了非特定的語音識別服務,開始從根本上轉變呼叫中心和航空預定系統。儘管顧客排斥「語音郵件地獄」(voicemail hell),像My Cybertwin和Nuance這樣的系統技術,不久之後仍將試水通過電話與客戶互動。
My Cybertwin的對話技術或許不夠完善,無法完全通過圖靈測試,但是,它卻領先了當時互聯網上大多數可用的聊天程序一步。卡珀深信,我們不久將居住在這樣一個世界裡:虛擬機器人將成為人類的日常陪伴。她沒有遇到任何困擾魏澤鮑姆和特克等研究人員的哲學問題。在將人類和My Cybertwin之間的關係抽象為主僕關係的時候,她也沒有遇到任何問題。2007年,卡珀開始對項目「我的完美女友」和「我的完美男友」進行實驗。不出所料,女友網站上的流量一直比男友網站上的多,所以她將這項服務的一部分設定為付費項目。
果然,4%訪問過該網站的人(大概以男性居多)都樂意付費獲得特權,創造一種網路關係。這些人被告知,在連接的另一端沒有人類,他們只是在和一個模擬人類的演算法互動。但他們仍然願意為這項服務付費,儘管當時並不缺少提供真人色情聊天的網站。
也許這就是解釋。在個人計算機時代早期,一家名為Infocom的文字冒險遊戲開發商有著這樣一句營銷口號:「最好的圖形就在你的頭腦中。」
也許,與機器人交互的那種自由、放鬆之感,正是因為在連線的另一邊並不是一個令人難以捉摸的人類。也許,這根本與人際關係無關,更多的在於是取得控制成為主人還是成為奴隸。
目 錄
編者按
機器人與人工智慧,下一個產業新風口
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書系專家委員會
中文版序
智能機器時代的抉擇
前言
是謙遜地生存,還是傲慢地死去
01 人與機器 誰將稱王
02 無人駕駛汽車 將人類排除在外
03 跨越2045年,人類將去往何處
04 從寒冬到野蠻生長,人工智慧的前世今生
05 以人為本,重新定義「機器」智能
06 學會協作,人類與機器共存
07 救援機器人,從模擬智慧到智能增強
08 收購Siri,蘋果正式踏入智能增強陣營
結語選擇,一切與機器無關
機器會接管世界嗎
答案,藏在人類科學家的決策中
致謝
譯者後記
TAG:東方紅資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