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是中國現今人數最多的姓氏 歷史上曾被定為禁性

王是中國現今人數最多的姓氏 歷史上曾被定為禁性

說起姓氏,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中華民族大家庭有五千多年的人文歷史,姓氏相當繁雜,有最新統計說,全國已知的姓氏為4100多個。

在這麼多的姓氏中,王姓與李姓一直交替為中國第一大姓氏。細數起來,王姓還是中國最古老的一個姓氏,雖然它在《百家姓》中排第八位,但人類繁衍滄海桑田的變化,已使王姓跳至姓首。全國新版本統計得出姓氏人口總數在2000萬人以上的姓有十個,依次為王、李、張、劉、陳、楊、黃、趙、吳、周。

史料介紹,除中國外,在朝鮮、韓國也有許多王姓的人。在廣東,「王」與「黃」在粵語上讀音相同,為分別兩姓。王姓通常被稱為「三劃王」,主要分布於中國的河北、福建、遼寧、河南、山西、山東、江蘇等地。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王姓區和低比率的南方王姓區。

王姓的起源也十分悠久。據《通志·氏族略》載:在京兆、河間一帶的王氏族人,傳說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個兒子畢公高的後代,因此這一支系乃是出自於姬姓;在北海(今山東境內)、陳留(今河南開封附近)一帶的王姓則傳說是帝舜的後代,這一支系出自於媯(guī)姓之王;而在汲都郡(今河南新鄉一帶)的王姓,則稱自己是商朝比干之後,出自於子姓;王氏的眾多分支中,數來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孫的那一支名氣為大。

史料記載,周靈王之子太子晉,稱王子晉,因值諫而被廢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職,時人因其是王族的後代便稱為「王家」,這支族人遂以王為氏。

先秦時期,這支王姓一直活躍於河南洛陽一帶,秦末漢初,王離之子王元和王威,為避戰亂分別遷徙至山東琅琊、山西太原,最終發展成琅琊和太原的兩大王姓望族。

另有史料說,春秋初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後,由其孫姬赤繼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奪了王位,史稱周桓王。姬赤出奔晉國,子孫以其曾為王者而改姓王。 一直到唐朝,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臨猗一帶,史稱河東猗氏王姓。

專業研究人員分析,王姓人數眾多的原因,還出自少數民族改姓。在歷史長河中,王姓大家族中融入了大量的外族的血液,外族用王姓的主要有:漢時匈奴人,西羌鉗耳氏族, 南北朝時高麗人,鮮卑族人,隋唐時月氏人,唐朝時回紇族阿布思氏族,契丹人,金朝時女真人。還有北宋時西夏党項人,元朝時蒙古人,清朝時滿洲人等。

宋朝時期,全國王姓大約有590萬人,約佔人口的7.7%,為宋朝第一大姓。明朝時期,王姓大約有62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6.7%,仍為第一大姓。

到了清代晚期,王姓卻遭到了一次劫難。問題不是來自滿清王朝,而是來自太平天國的洪秀全。

1862 年,洪秀全制定了《欽定避諱字樣》的手冊,其中明確規定民間老百姓「不得單稱王姓」,為什麼作出這麼個規定呢?主要是洪秀全濫封王爵,前後封王2700多個。他的天京都城王爺成堆,遇到誰都得叫某某王、某某王。加上尋常老百姓姓王的也多,叫起來有些混亂。

洪秀全的天王昭令一下,天國轄區內百姓果然沒人敢姓王了,誰姓王誰都要受罰掉腦袋。原本姓王的人無奈改姓汪、黃、唐等諧音姓氏。

荒唐可笑的是,太平天國可以有有幾千個王爺,卻不準有一個姓王的百姓。即使是古人也不能倖免,在太平天國出版的《孟子》中,周文王成了「周文狂」。

好在太平天國的「天朝」比較短命,不然,王姓能否留傳到現在還真不好說···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王姓歷代名人2360名,占名人總數的5.19%,也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心春秋 的精彩文章:

穩定皇姑屯事件後帥府亂局 張作霖五夫人假戲演得逼真
蒙哥馬利元帥對待愛情說了啥 贏得首相向他敬禮

TAG:掌心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