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國學哲理,道道扣心弦

國學哲理,道道扣心弦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智慧,溫故而知新。

國學十二道的精華篇,分享給大家學習一下!

1、莊子——養性之道

所謂快樂,不是財富多而是慾望少。人生要學會平和心,喜樂心,慈悲心。

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以喜悅之身,養喜悅之神。有所敬畏,是做人基本的道義準則。做人,人品為先,才能為次;做事,明理為先,勤奮為次。

2、荀子——學習之道

可概括為七個方面。

一是蛻:學習不能滿足於已有的成就,應該不斷地有所發明,有所進展,日漸而月進,並且使之產生質變。

二是虛:虛指的是學習態度。虛者,虛心、謙虛也。

三是一:「一」是專一、專心致志的學習,「學之道,貴以專」。

四是靜:「靜」,指的是心要靜,而摒棄一切雜念。

五是積:荀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六是師:「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有了好的老師,便可以好學,「得賢師而事之,則所聞者堯、舜、禹、湯之道也。」

七是友:荀子提出,學者應「親友」,以求得在治學上的「好善無厭,受諫而能誡」,即不斷地得到批評和指正,而日有所成。

3、孔子——為人之道

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做人要誠實,誠信乃做人之本也。做人要自重,嚴以律己寬於待人。做人要本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樂也!此上就是為人之道,是人都要努力做到!

4、老子——處事之道

「道者,萬物之奧。」「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理。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世第一法,寬容是處事第一法;

寡慾是養心第一法;勿言無益身心之語;勿為無益身心之事;

勿進無益身心之人;勿入無益身心之境;勿展無益身心之書。

5、孟子——君臣之道

君講禮,臣講忠,故君臣之道在於禮。

君臣相比,君屬於強勢,臣屬於弱勢,其關係由強勢君主導。君禮於臣,臣必忠;臣忠於君而君不禮,其忠必退。

6、管子——教練之道

教練的使命就是——因成就他人而成功!

教練不是知識訓練或者技巧訓練,而是一種拓展訓練與視野的能力和習慣的培養;教練猶如一面鏡子反映當事人的真實現狀和局限,同時引發對方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給對方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7、韓非子——統馭之道

統馭理論:「精誠為道,運籌為術,組織為器,人才為本,制度為體,文化為魂」,帶你修鍊六個方面的能量,幫你完成從攻城略地到運籌帷幄、從創業有成到基業長青的驚險一躍,成長為新經濟時代的新型領袖。

8、孫子——韜略之道

意指文韜武略。中國的韜略思想,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實為傳統文化之瑰寶,歷史遺產之精華。韜略猶如雙刃古劍。輕用其芒,動即有傷,是為兇器;深若藏拙,臨機取決,是為利器。願學者得其精髓,重其所用,發揚古道,利國利民。

教練不是知識訓練或者技巧訓練,而是一種拓展信念與視。

9、大學——修身之道

修身過程實質上是一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過程。

格物就是探究弄清事物的發展之道;致知就是獲取知識,誠意就是赤誠、真誠、忠誠之心對待壹切事物;正心,就是使自己的心正,是自己成為一個道德高尚,修為高深的人。

因此,修身的過程,就是探究事物發展規律的過程,嚴個要求自己,完善自己,把自己變成一個道德高尚的人的過程。

10、易經——天地之道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所謂天地之道,也不過是自然法則。你若遵從了——便能遺世獨立,飄飄欲仙:返之則——萬劫不復,永世不得超生。

想那輪迴之苦,卻非人力所為也!故而道是:冥冥中早已註定,天意實屬難違。

圖文 |源於正略書院

編輯 | 漁公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的精彩文章:

雞鳴盛世,犬報豐年,漁歌晚唱藝術沙龍給您拜年啦!
這就是西藏,希望你不要太著迷

TAG: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